王勇
一直以來,課堂低效困擾著教育中人,因課堂低效導致教師厭教、學生厭學。在新課標催生下,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成了每位教師的重要課題,不少教師在試著艱難地探索如何構建高效課堂,但也不乏對高效課堂的理解是模糊甚至膚淺的。
一、高效課堂認識的四個誤區
一是“高效課堂”不等于“多多益善”(知識呈現)的課堂。
二是“高效課堂”不等于“行云流水”的課堂。
三是“高效課堂”不等于“立竿見影”的課堂。
四是“高效課堂”不等于“圓圓滿滿”的課堂。
“高效課堂”可能是“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可能是預設的問題沒有得到完全解決;可能是對教學目標的適度疏離……
二、怎樣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我們在課堂講效率,那就是怎樣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完成從“低效”到“有效”,進而到“高效”的突破,變遠道為近路。
1.課前“備”——高效之根
《孫子兵法》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落實備課的各個細節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我認為備課包括幾個方面:第一,備學生,要了解學生的學情,包括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學習態度等;第二,備教材、備課標,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和教學的三維目標;第三,備教法,就是為達到教學目標所采取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那教師備課時到底要做些什么呢?
舉個例子說吧,比如:在執教《慈母情深》一課之前,我除了對作者梁曉聲進行深入地了解外,還讀了他所著的《母親》,(因為《慈母情深》節選自《母親》)。頭腦中搜集了大量的相關信息后,我開始備讀。于永正老師說過:要上好一節課,首要的條件是先把課文背下來,讀書也好,上課也罷,要想打動別人,首先打動自己,為了讀好課文,我通過錄音反復聽自己的朗讀,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這法那法,沒讀課文就無“法”,方法自在讀中出,讀著讀著有些教學方法已初見端倪,合上書,將教學流程、方法進行整理。
2.課中“引”——高效之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贝蛟旄咝дn堂的今天,教師不但應該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方法,更應該指導學生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高效課堂應注重預習先行,先學后“教”。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痹趯W生完全處于“憤悱”狀態時,教師通過合適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生的學習才會高效。
3.課后“習”——高效之本
我執教以來,一直遵循著我個人的原則,能在課上解決的問題不得留在課下,學校能解決的問題不留回家增加孩子及家長的負擔。我努力向“零作業”靠攏,這個“零作業”是指寫的作業,讀書還是必要的,無論是語文書還是課外書。
(1)復習。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表現為最初遺忘速度快,以后逐漸緩慢。那課堂上學過的內容,我們究竟如何引導學生去復習,才使其不易忘記呢?通常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早讀或午讀的時間復習前兩天所學知識,或讀或背或寫。
(2)預習。我對每篇課文都設計了不同的學案,在課前發給學生預習,大致內容包括:①讀:把新課文通讀幾遍,掃清文字障礙,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②想:邊讀邊想,課文的重點是什么用筆勾畫出來。不懂的問題認真想一想;實在弄不明白記下來。③做:在預習過程中,不懂的字詞可以動手查一查并寫下來;對課后的練習題要進行嘗試性地做一做。
總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展現課堂魅力,教師必須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備課實效,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高效組織課堂,加強師生合作與生生合作,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開放的、雙向的、多渠道的信息傳遞和交流的過程。同時,教師要加強學習,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和業務能力,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這樣,高效課堂才能越走越遠,越走越好,進而成就每一位學生。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