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麗
“人之初,性本善”,幼兒階段是人生的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所受到的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幼兒階段形成的思想情感會貫穿孩子的整個人生,影響孩子的終身發展。所以,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應當在日常的保教活動中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讓孩子感受到別人給予的關愛并學會如何去愛周圍的人。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一出生就受到眾多家人的關注,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時又大多關注孩子的智力教育和發展,忽視對孩子進行人格與品德教育,使得大多數的孩子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為我服務的思想,他們不愿意與人分享,更不愿主動去幫助別人。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呢?
一、日?;顒舆M行愛心教育
要想培養有愛心的孩子,首先就要發揮幼兒園的環境熏陶作用。教師應積極開發教育資源,在日常的保教活動中滲透對孩子的愛心教育。可以說,孩子與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的良好機會,比如,在碰到別人時要說對不起,看到別的小朋友需要幫助時要主動幫助別人,別人幫助了你要及時感謝……教師要做孩子品德教育的有心人,隨時抓住日常生活中可以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的機會,春風化雨地對孩子進行愛心的熏陶感化,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愛心教育。另外,教師還可以開發環境教育資源,利用教室的區角布置,選擇一些體現愛的主體的內容;或是放一些孩子喜愛的動物、植物,讓孩子在照顧它們的過程中體會付出愛心的喜悅。
二、教育活動中挖掘愛心素材
在幼兒園的保教活動,特別是教育活動開展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愛心資源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比如,中班有一個語言類的活動“三只蝴蝶”,教育孩子應該相親相愛。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我帶領我班的幼兒將這個故事排成了一個小歌舞劇,進一步體會愛心的重要性。我還讓孩子們回家與家長合作,畫一畫自己與好朋友之間相親相愛的故事,體會分享與愛帶給人的快樂。
三、聯系家長進行愛心教育
幼兒園與家長之間密切合作,共同對孩子進行教育,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師要積極聯系家長,向家長闡明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的重要意義,引導家長在家庭中以日常小事為契機,比如,日常生活中吃飯時好吃的應該全家分享,看電視要尊重別人的喜好等,教育孩子明理向善,培養孩子的愛心,防止出現孩子在園、在家兩個樣的現象。
愛心是養成所有崇高品質的基礎,教師應利用一切機會,讓孩子體會愛、學會愛,把孩子培養成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完善人格的人,讓所有的孩子都在愛心的伴隨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