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妮娜
摘 要:幼兒教育中環境的設計不僅能豐富兒童的學習資源,優化課堂教學,同時對于兒童智力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作為幼兒教師,創造性設計幼兒的學習環境,通過對主題教育活動的研究,在選題、構圖布局等方面作出探索,為幼兒學習活動提供更加完美的環境,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環境;創造性;智力開發
學習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在幼兒教學活動中通過創造性布置教學環境,讓幼兒在一個寬松舒適的環境中有所收獲,促進幼兒健康發展,這是幼兒教師首先要探究的課題。本文從環境的創設入手,提出環境對幼兒智力發展的積極作用。
一、通過環境創設開發幼兒智力
在幼兒環境的布置上,教師往往通過墻面、活動區、休息室等區域設計創造性主題活動,通過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出教育意義的材料,啟發幼兒的思維,開發他們的智力。通過創造性設計環境,不僅將幼兒必備的常識以及學習內容呈現出來,讓課程資源得到延伸,同時將幼兒置于環境活動中,萌發他們發現問題、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開發幼兒的智力,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例如,根據教學目標創設的“大自然的語言”這一主題中,可以根據主題內容在幼兒活動區域布置天氣記錄表,反映天氣的標示圖,讓幼兒從中認知各種不同類型天氣的表示方法。以此為基礎,幼兒萌發出:為什么會有雨和雪?風是怎么樣形成的?寒冷的清晨,地面上的霜是如何形成的等問題。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發他們的智力,萌發問題意識。
二、通過環境創設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有人說幼兒頭腦里還是一張白紙,他們需要豐富的知識來填
補,通過創設環境,激發幼兒對問題探索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動手、動腦,讓幼兒從小就形成“我要探究”的欲望。比如,在科學探索區配置多種多樣的、適合幼兒發展的材料和工具,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讓幼兒運用這些材料和工具,自主探索,伙伴交流,激起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輕松、愉快地在活動氛圍中積極探究,科學探索。如,在讓幼兒感受方向時,可以通過放置指南針、條形磁鐵等,讓幼兒自主探究,發現規律;在訓練幼兒對不同顏色的感受能力時,可以在美工區通過提供豐富的圖形色彩,讓幼兒自主繪畫,并通過彩粉將作品形成色彩斑斕的圖案。
三、將幼兒置于環境創設中,激發幼兒參與意識
教師在環境的創設時,不僅結合教育主題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同時積極引導幼兒親自參與到創設過程中,以幼兒主人公的角色參與活動,他們獲得的不僅僅是與主題相關的知識,還有幼兒動手動腦能力的提高。但實踐活動中,許多環境創設教師是獨裁者,幼兒只是一旁的觀望者和欣賞者,部分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但教師考慮到幼兒的安全等因素而拒絕幼兒的參與,這樣他們參與和創作熱情被扼殺,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最終對教師搞的主題教育活動,很多幼兒缺乏興趣,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幼兒動手動腦能力逐漸喪失……所以,對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孩子來說,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在環境創設時,教師要將幼兒置于環境創設中,豐富了環境內容,激發幼兒參與意識,提高教育素材的效果,激勵幼兒相互學習和競爭。
俗話說“環境造就人才”。教育環境對幼兒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古時候的“孟母三遷”就是最好的例子。作為教師,一方面要意識到環境對幼兒的教育意義,積極創設有效環境,提高環境對幼兒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在今后的環境創設中,除了注重幼兒園環境創設外,還應該把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與幼兒園環境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給孩子一個更健康、更適合的學習氛圍。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