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英語的運用越來越廣泛。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學習英語,老師應提高自我水平,掌握更多技巧去教育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整體水平。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方法;師生融洽
張立新老師講授的是小學英語(朗文版)1B教材Chapter 2 Our pet friends(A&B),執教班級為北京新東方揚州外國語學校小學部三(4)班。張老師的這一節課結構清楚、目標明確,注重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的“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民主教學思想,縱觀整節課教學具有如下特點:
一、教學特色
1.點火預熱,競爭合作,激活課堂。良好的開頭對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把這個階段形象地稱為“點火預熱”階段。用歌曲給學生熱身,這一教學方式符合兒童年齡的特點,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緩解學生緊張情緒的作用,使學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時間里被激活。此外,兩個學習小組間的小比賽讓各組學生增強了協作能力、競爭意識,培養了集體榮辱感。
2.互相問候,拉近距離,師生交融。“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Are you happy today?”張老師的幾句日常用語既體現了新東方老師主動關心學生,愛每一個學生的辦學理念,又復習了最近學生所學的基本句型,同時又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增進了師生感情,使得師生交流自然真實。
3.復習鞏固,點面結合,注重實效。“Show PPT, review the words of Chapter 1 and practice this/that, these/those, It is... They are... ”張老師通過PPT的展演,由圖片聯想到單詞,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在復習這一環節中張老師能兼顧單詞的書寫,并給學生示范,為學生建立良好的書寫基礎,緊接著由單詞聯系到句型,張老師的課堂教學實現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4.雕琢細節,銜接自然,充分展示。張老師在“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這一環節中,先給學生一些關于某一家具的卡片,然后給出該單詞,并讓學生拼寫在黑板上,這一方法銜接自然,應用恰當,緊接著讓學生跟讀卡片單詞,可謂鞏固提升。
5.設計新穎,巧用任務型模式。本節課巧妙運用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
6.方式多樣,層層推進,教無定法。張老師的課活動方式多樣化,有group work, look and guess play a guessing game,say and act等一系列活動。課前準備充分,有課件、實物、圖片、卡片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步驟清晰,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關注教學方法,體現了一個“活”字。
二、教師素養
張老師教學基本功扎實,能夠正確使用英語進行教學,語言清晰,表達準確。教學態度真誠,師生關系融洽。在教學內容方面,也比較豐富,嘗試以學生為主體,寓學于樂。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讓學生或老師記憶深刻,久久不忘。此外,張教師本身和藹可親,始終面帶微笑,拉近師生距離。
三、教學建議
1.課堂教學缺少學生操作性活動,沒有面向全體學生。應該關注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如能將問題分散開,讓其他學生也有機會提出問題,這樣受益的學生會更多。
2.在新授環節沒有明顯的教與學環節,學生會回答問題,但是提問題練習力度不夠,所以學生對這一方面掌握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3.沒有考慮到課堂的整合。整個一節課學生還沒有完全熟練朗讀內容,我們是否該拿出些時間去添加這個框架的內容?
四、收獲
瑕不掩瑜,我不能不深深的被張老師教學功底所折服,本節課讓我反思學習的地方有很多:
1.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上一堂好課,既要備好教案,還要備學生,還要做許多準備工作。如果每堂課都能這樣去準備,那么一段時間后,收獲必然是不同的。
2.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特色,從彼此身上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所以要多聽課,多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和水平。如何更好地發揮自身的能力和魅力,體現效率最大化,讓自己不斷提高與進步,將是我們的目標。
通過這次聽課活動,我受益匪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會更加努力學習、反思、進步,使自己成長為一名讓學校、社會都放心、滿意的優秀教師。
參考文獻:
[1]奧馬利.第二語言習得的學習策略.上海外語出版社,2001.
[2]桂詩春,寧春言.語言學方法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梅納,女,1982年6月出生,籍貫:揚州,職稱:二級教師,研究方向:語言教學的探索,語篇教學的探索。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