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丹
摘 要:校本課程開發作為國家課程開發的對立模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倡校本課程開發,既可全面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還能突顯教學特色。在水鄉特色文化的基礎上,開發美術校本課程,以此來豐富文化環境,提高美術教學水平。
關鍵詞:水鄉特色文化;小學美術;校本課程
近年來,各個院校愈發重視美術校本課程開發,同樣,我校也緊追時代發展步伐,在水鄉特色文化的基礎上,逐步開發美術校本課程,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融入傳統資源,有效補充國家通用教材。
一、校本課程的內涵
校本課程既屬于一種課程類型,也是課程管理,它在小學課程計劃中占據著重要位置,不可或缺。教材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考資料,但不是唯一參考,美術教材作為一種文本性資源,可針對教學任務進行適當的補充。
二、美術校本課程開發
新課程標準中清晰指出,在美術教學中應有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不應單純地局限于校內資源,應緊密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因此,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據相關調查可知,當地擁有豐富的民俗風情、特色產業種類多樣、城市建設水平較高、自然風光優美宜人、文化活動多姿多彩、地方物產豐富,這為美術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優勢。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水鄉特色文化,合理開發美術校本課程。
首先,開發的課程內容應個性鮮明,這是因為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較強,世界觀以及思維正處于發展階段。然而,美術活動有助于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和邏輯思維的培養。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審美標準趨于成熟,教師應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合理開發美術校本課程,與年齡特征相符;其次,科學設定活動主題。美術教師應認真觀察周邊學生,掌握學生的認知規律與美術能力,科學設定活動主題,可以圍繞“我愛家鄉”開展美術校本活動。同時,還應將我愛家鄉這一主題細化成自然風光、文化設施、水鄉服飾等多個活動,活動內容應貼近日常生活;最后,合理選擇課程內容,在選擇過程中,應盡量選擇具有代表性、積極向上、簡單易懂、生動形象的素材。例如,針對低年級學生,可以開設“當地美食”這一課程,讓學生結合當地美食,通過橡皮泥進行制作,突顯水鄉特色。
三、美術校本課程的利用策略
1.深入挖掘課程資源
在小學美術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面臨理論知識不健全、數據缺少真實性等問題,為提高校本課程開發水平,美術教師應加強學習,注重日常積累。通過網絡平臺、報刊書籍、電視等多種渠道積累教學資源,全面學習水鄉文化。待掌握一定理論知識后,可結合學生自身特點與教學目標,合理挑選校本課程內容。
2.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
課程實施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以水鄉特色文化為基礎的小學美術校本課程鼓勵學生創造,有效結合校內與校外資源,父母應帶領學生去認識與接觸水鄉文化,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文化之旅,可到古鎮等重要場所,開展實地創作。另外,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還應著重培養基本技能、學習態度、邏輯思維以及價值觀念。可以采用因材施教法,這是因為小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認知能力各異,教師應針對學生自身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例如,在“當地美食”教學中,教師可扮作廚師,并借助多媒體展現當地美食,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并借助廢舊材料進行制作。還可采用自主探究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有效發揮自身個性。
教學實踐表明,小學美術校本課程可顯著提升教育質量,并能豐富校園生活,提高學習積極性,深入認識文化藝術,有助于創新精神與團隊協作意識的培養。因此,我們應加大在以水鄉特色文化為基礎的美術校本課程中的開發力度,充分利用。
參考文獻:
韓淑賢.淺談音樂課堂中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性[J].新一代:下半月,2014(9):24.
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