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金
綠色童謠引領學生健康成長。要營造濃厚的綠色童謠校園文化氛圍,并引導學生自主創編童謠,激發興趣。
在每個人的童年記憶里,都有幾首童謠陪伴成長。對于兒童來說,童謠像是一首動聽的歌,也像是一罐溢著快樂的蜜,更像是一本有趣的書。朗朗上口、充滿樂趣的優秀童謠,通過傳唱,不僅弘揚了祖國文化,也是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怎樣讓綠色童謠在校園發揮積極作用,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營造濃厚的綠色童謠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我們應該充分運用校園環境,處處營造綠色童謠的文化氛圍,讓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接受綠色童謠。
1.營造陣地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墻、走廊、教室四周墻壁等地方,都可以張貼或懸掛童謠。我校無論是櫥窗還是板報,或是校園墻壁及樓梯轉角之處,幾乎隨處可見童謠的痕跡。例如,我校將小學生一日常規編寫成歌謠,張貼在各班教室:“到校園,不慌張,走進教室先開窗;灑水掃地擦桌椅,墻面干凈無塵網……”當學生走進校園、走進教室,這些童謠就走進學生的視野,走進他們的內心。
2.營造活動文化氛圍
例如,在路隊放學時,各班齊誦《弟子規》。許多班級在上課前,組織學生讀歌謠迎接課堂:“鈴聲響,進課堂,精神飽滿讀書朗;動動腦,動動手,一邊聽來一邊想……”在課間集會時,學生讀童謠排隊到操場,“一二一,走整齊;抬起頭,挺起胸,你看我們多神氣。”各種各樣的童謠時時回響在校園活動中。
二、引導學生自主創編童謠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都在開展童謠征集活動,也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新童謠。但是這些童謠大多是成人創作的,往往站在成人的視角看待問題。也許在成人看來非常好,但孩子們并不認同。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兒童親自參與童謠創作。讓學生創作前,必須進行正確指導。
我們的語文課或是品德與生活課教師應重點上童謠創作指導課。利用學生平時常見的事物或感興趣的話題,教給學生創作方法,引導學生寫出既有時代特色又健康活潑、生動有趣的童謠。例如,我們班前不久指導學生根據水果寫童謠,有的學生寫《西瓜》:“西瓜藤,順地爬,藤上開出小黃花;小黃花,結西瓜,甜甜蜜蜜都愛它。”這樣的童謠具有童真童趣,適合孩子的語言習慣,很受學生歡迎。
總之,在當前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升德育效果之際,綠色童謠在中小學校園和幼兒園里發揮著重要作用,值得我們好好研究。
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