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福林
在我們的作文教育教學中,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由教師命題,讓學生寫,交給教師批改,之后再由教師講評。再看作文命題,基本上是教師統一命題,作文的要求也是統一的。這樣一來,束縛了學生個性的張揚,進而導致了學生作文如同是烤制糕點的模具一樣,考出爐的糕點都是一個模樣,形成了千人一面、眾口一詞的局面。如今不同了,新課改程改革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就要采用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成為今天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
一、作文的題材讓學生自主選擇,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給學生提供一個個性化習作的空間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作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學生表達“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最感動的內容”。從中可以看出大力提倡讓學生充分自主來學習的導向。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來進行作文,這樣使得學生的作文充滿真情的流露、真摯的語言,成為學生抒發、宣泄自己情感的自由快樂的天地。讓學生自己來選擇作文題材,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使學生個性得到釋放,進而使作文不再成為學生沉重的精神負擔。給學生營造一個個性化習作空間和展示的平臺,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展開,使學生的手腳真正的放開,因為學生的個性差異,有的作文寫得不成樣子,但它能給我們帶來一種新鮮、個性、真實的東西,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就要及時表揚,給予肯定、鼓勵,讓他們看到希望,對寫好作文充滿信心,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強寫作文的自信力和動力。
二、我們要使學生的個性作文教學落到實處,就要給學生作文創設情境
一個好的情境對人的影響是極大的。因為人的情感依賴于情境,要使學生的個性作文教學收到顯著效果,就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彰顯個性特征的氛圍。事實上,只有讓學生接觸實際生活,使之觸景生情,才能激發他們的作文興趣,產生要寫作的沖動。比如說,我們要學生寫自己同學,就可以讓學生不要寫上同學的真實姓名,每個學生把寫好的作文都交上來,再找別的學生來讀,讓學生來猜寫的是誰,看誰寫得好,評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最后再揭曉是誰獲獎。這樣就能大大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為學生寫好作文創設一個美好的情境。還可以參加一些作文大賽,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促使學生更加愛好寫作,寫出富有個性的作文來。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