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曉霞
摘 要:在全面推進新課改的今天,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提升音樂教學水平的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這嚴重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降低多元文化的影響,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理引進民族傳統文化。
關鍵詞:民族傳統文化;引進;小學音樂教學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學生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強,這加大了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的影響。因此,急需將民族傳統文化引進小學音樂教學,實現民族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一、合理選擇教材
音樂教師應掌握學生的基本文化修養,明確學生的興趣愛好,熟悉民間音樂。我國歷史發展漫長,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其中民族傳統文化尤為突出。民族傳統文化涵蓋剪紙、武術等多種藝術領域,不僅深受國民喜愛,也得到了外國人的廣泛青睞。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更加突顯了民族傳統文化在音樂教學中的地位,新課標中明確規定,應在音樂教學中合理引進民族傳統文化,旨在通過民族音樂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加深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民族傳統文化包含民俗風情、生活習慣等內容,是開展民族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音樂教師應緊緊抓住這一時機,圍繞學生,合理選擇教材,帶領學生開展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在音樂教材中適當深入傳統文化。
二、加強課堂教學
鑒賞、自我展現、創造以及文化知識共同組成了音樂教育,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只圍繞其中某個或者某幾個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導致教學活動單一、教學內容枯燥,背離了新課改要求。
我國地大物博,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我們應充分利用當地人文資源,有效融合當地資源和小學音樂教學,實現音樂教育的全方位發展。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進民族文化,并不等同于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只是對現有音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教師以及學生應正確認識這一問題。教師應加強課堂教學,尊重學生主體性,合理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全面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效果,改善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將民族傳統文化合理引進音樂教學中。例如,在學習《阿西里西》這首歌曲時,首先在伴奏音樂的帶領下,將學生帶入音樂世界,利用多媒體聽賞歌曲,讓學生大膽猜測這首歌曲描述哪個少數民族,然后組織學生朗讀歌詞,聽著音拍節奏輕聲哼唱,切身體會音樂形象,相互評價,最后隨著電子琴的節奏分組演唱。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效鍛煉了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并初步認識了彝族這個少數民族,教學效果良好。
三、注重課外積累
教師作為音樂課堂教學的參與者與指導者,要注重引導,將民族傳統文化合理引進音樂教學,為實現這一目標,僅僅依賴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還應注重課外積累。
從多個層面出發進行鍛煉。在班級內部成立剪紙小組、古箏興趣小組等,還可邀請著名藝人開展專題講座,觀看名家演出,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感受。因學生有個體差異,不能確保所有學生均能成為著名表演藝術家,但均應熟知民族傳統文化,這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揚。可圍繞民族樂器或者民族歌曲等開展競賽活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通過此類活動的開展,學生們更加熱愛民族音樂,增加了知識積累,并得到了文化熏陶。
四、構建社會平臺
深化民族音樂教育,增強民族意識,民族傳統文化的引進是一項長期工程,單純依賴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還應注重校外支撐,積極創設各種有利條件,鼓勵學生廣泛參與。開展豐富多彩的培訓活動,著重加強民族音樂方面的練習。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社會演出,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豐富生活閱歷,提高精神追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心理素質,滿足學生的自我表現欲。
藝術素質是評判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標準之一,并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作為音樂學習的基礎階段,應將民族傳統文化合理引入小學音樂教學中,深入挖掘,積極傳承,我相信,通過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傳承民族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師曼.論民族文化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