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志華
摘要:我們當前的時代是一個信息的時代,信息化在社會生活中顯而易見,企業要想存活于全球的競爭之林必須將信息化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在建筑企業施工管理中應用信息化技術變得尤為迫切。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企業質量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及采用信息化后的變化,闡述了信息化對施工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關鍵詞:信息化;建筑施工管理;質量與效率
我們已經步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這是一個信息的時代,經濟全球化與全球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使企業信息化成為企業存活于世界之林的核心競爭力。信息化之所以能夠在社會中變得如此普遍,主要是由于科學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信息的需求已經是社會不可或缺的需求,而信息化管理是影響建筑企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我國的建筑企業相比之前有了明顯的進步,但同國外先進同類企業相比,我國建筑施工企業還是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項目管理過程,這主要是由于受到傳統建筑工程施工建設管理理念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建筑施工企業一直存在管理粗放、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尤其在信息化時代,我國部分建筑施工企業仍然采用紙質記錄的辦公方式,在很多方面很難達到工程自動化辦公要求。在21世紀這個信息快速流通的時期,很多先進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實例表明將信息化應用到建筑現場施工管理中可以確保施工質量。
1建筑施工管理現存的主要問題
傳統建筑施工理念根深蒂固,投資資金一直都是首要問題,這兩點極大地限制了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發展,忽視了新市場環境中信息管理技術的重要性和可以創造的經濟效益。同時,加上企業部分方面的能力太低,使得自身發展不平衡,制定體制時也沒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且企業戰略目標的方向模糊不清,導致一些問題的產生。
1.1施工質量管理效率低
很多企業在記錄數據時仍采用紙質的記錄方式,這是一種常規的紙質靜態管理方式,是一種舊式的方式,在發生施工事故,進行事故原因調查的過程中,記錄十分不詳細,還需要一個個走訪當時在事故現場的人員,而且這樣獲得的數據不太完善。同時,如果出現一些特殊原因甚至會拖延采訪,降低處理事故的效率和實時性。而且工程的管理人員要根據現場的報告下決策,如果不能盡快的作出報告,將現場的實際情況報告給他,就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
1.2施工質量管理成本高
傳統的建筑施工管理過程中所有資料的儲存都依賴的是紙介質儲存,這需要大量紙質材料,提高成本的同時,不利于環境的保護,而且這些數據的管理,包括及時提取,查找,都需要大量人工,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成本。
2企業施工質量信息化構想
2.1施工現場信息化管理
企業的生產過程包括物料采購、事故分析處理、財務管理等,在這些生產過程中積極采用數字信息化,將收集到的各種有用的信息及時的記錄下來,這樣使企業的內部資源的分配得到優化,達到不浪費資源,提高效率的要求。
2.2信息化管理構想
實現施工現場的動態管理,需要通過計算機構建一個網絡信息系統,質量管理是一個重要的依據,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其質量管理的水平。信息管理系統是以計算機為核心,對施工現場的施工工藝、工序等情況進行動態管理,以達到施工要求。
3施工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變化
3.1事故現場實況信息的收集
施工現場的管理人員、質檢人員、指揮人員對事故的情況較為清楚,原來則需要向他們詢問,而且是以面對面的訪談形式,來了解收集事故現場的信息,而現在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現場的記錄來收集,并且可以通過對坍塌的事故現場進行描述、測繪和錄像等記錄信心,并交予專門的管理部門處理,這樣收集信息較快,工程管理者也能及時的收到報告,并且依據報告作出合適的選擇,保證工程的正常進行。
3.2原因分析所需資料的查找
當需要與事故現場相關的資料時,查找這些資料不再需要工作人員親自去資料室尋找,可以通過計算機上的檢索軟件來查找,這個過程極大地縮短了工作的時間。
3.3事故原因分析
信息化后,收集來的所有資料的處理,不再是通過人工統計,而是直接交由計算機診斷,分析來完成。
3.4事故分析報告的生成
將管理軟件安裝到計算機后,事故分析后的報告是在計算機上自動生成,而不再需要工作人員根據自己收集來的數據整理編制事故分析后的報告。
3.5事故分析報告的提交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管理后,向公司質量有關管理部門提交事故分析后的報告等是直接通過網絡傳遞,改變了通過員工遞送報告的形式。
3.6事故分析報告的儲存及影響
報告及其相關資料的儲存方式主要是電子方式,這樣就減少了紙質的應用。
4提升建筑施工管理水平需要依賴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業要做到信息化,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因為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也比較復雜,要做到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借鑒別的優秀先進公司的經驗,規劃好企業的目標,確定實施戰略,,企業管理者要有耐心,不要因為沒有馬上看到結果就放棄,高標準的規劃好整個信息化的過程,然后逐步實施。企業在規劃自己的業務的同時,要注意留心數據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的需求,建立屬于自己的數據庫,同時構建一整套信息化系統的結構,包括系統的框子,數據類型,結構模型等。
同時也應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標準化工作中,同時依據信息化的要求,建立一套信息資源管理的標準,從而規范企業收集來的各類信息資源等,達到方便分析處理的要求。企業根據其所處的階段對管理的需要,對比較繁瑣且耗時較長的管理工作進行集成信息化,來簡化甚至消除沒必要的工作,例如工作信息的傳遞,用戶可以通過電子郵件、電子公告等方式傳遞給所需的部門和人員,使得遠距離上報材料和審批文件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
4.1交談訪問方式的改變
原來信息的收集,傳遞等需要面對面的訪談,而信息化后則轉變為網絡方式訪談,由于網絡式訪談無需出行,大大降低了質量管理人員出行的開支。
4.2人員工作量的減少
(1)通信即信息的傳遞不再需要人員,提高了傳遞效率。(2)查找文件不再需要人員去資料室或檔案室翻閱,而是通過計算機搜索,所需時間更短。(3)簽名無需手工。
4.3現場取樣,調查,實驗工作減少
既可以減少這些工作的人力資源,將這些人力應用到其他工作當中,又降低了進行這些工作的費用,降低企業的工作成本。
4.4專家工作減少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企業中意味著企業采用了一些專業的管理軟件,這一改變使得一些專家變得不再需求,這樣極大的節省了企業的開支。
4.5紙介質減少
在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企業之前,信息交流采用的是原始的方式,即通過紙和筆,這種方式對紙張的消耗是極大的。信息化后,不再使用紙張,從而減少了這種消耗。
5結語
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其得到極大的普及,而信息技術也隨之有了長足的發展,廣泛推廣應用信息技術的建筑工程管理也因此極大地促進了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時至今日在建筑工程管理領域發展相對成熟的軟件已有不少,例如CAD輔助設計技術,office軟件等。傳統施工方法和理論隨著這些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不斷的發展,形成新的理念,帶來勞動生產力的再一次解放。但是我國建筑施工管理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是不爭的事實,主要是由于我國對信息化水平的認識不夠,重視程度太低,但是我們應抱有一個樂觀的態度。在此只是對施工管理工程中的信息化應用做一個淺談,為的是引起和提高部分企業的重視,相信我國企業會因此得到飛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曠春陽.施工質量管理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研究[J].建筑管理現代,2004(4):12-14.
[2]張向平,向東平.中國建設企業信息化現狀調查與需求分析[J].施工技術,2005,34:3-7.
[3]馬智亮,吳煒煌等.實現建設領域信息化之路[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4]王眾托.企業信息化與管理變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