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秋燕
摘要:隨著我國建筑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機械設備在施工過程中的作用已日顯重要,但是對于施工現場設備的科學管理并不為大家所重視或雖有所重視卻沒有得力的措施,在工程施工領域,機械設備的使用管理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使得機械管理在施工管理中處于被動、弱勢地位,本文對現行工程施工管理體制下的機械管理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工程機械;現場管理
機械設備是企業至關重要的施工工具,也是企業的外部形象之一。確保機械設備資源的過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設備經濟效益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服務,是機械設備管理的主題和中心任務,也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對象。因此,如何加強企業機械設備的管理力度,充分發揮機械設備效能,挖掘機械設備的潛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工程施工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工程機械成為施工企業的重要生產力。各種工程機械的廣泛應用,不僅加快了工程施工進度,而且提高了施工質量。然而,工程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制約著工程機械使用性能的發揮。當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如何做好工程機械的管理維護、故障的預防、機械設備完好狀態的保持以及設備功效的充分發揮。因此,搞好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維護管理工作,正確分析與解決管理過程中的各種矛盾關系,對提高企業設備管理維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施工現場設備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設備管理工作中存在著潛在的安全隱患
由于目前建筑市場還不甚規范,管理制度還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業的領導為了追求利潤和政績,千方百計降低成本,必須的設備更新改造資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設備異常陳舊、老化現象較普遍的存在,設備中存在著隱患,埋藏著誘發事故的禍根。
2.企業的設備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業內不重視設備管理工作這種現象尤其在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業中更為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業諸多管理工作中,生產經營、安全無疑是被擺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設備管理則成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許多企業中缺乏真正既有專業技能,又具備管理協調能力的專項人才。第三,資質高、管理能力強的建筑施工企業目前大都作為施工總承包單位出現,客觀上退出了設備管理工作的一線,這也是該項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3.建筑工人隊伍發生了變化,給做好設備管理增加了難度
我國的建筑工人由原來企業自有的1—8級技術工人,變成了絕大部分是未參加過任何培訓的、游兵散將似的臨時工、農民工。這部分人流動性大、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對機械設備的性能、操作規程、維護保養等基本常識知之甚少。再加上他們的工作內容大部分屬承包性質等客觀條件,決定了本該由這部分人來完成的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不會被完整地進行,設備的日常維護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二、項目施工中的機械設備管理措施
無論從領導到工人,每一個人都知道施工設備技術狀況的好壞對于項目施工質量和進度影響有多大,特別是大型專業化施工設備,如重型起重機、盾構等常成為影響整體工程進度的關鍵環節。要想真正管理好施工設備,保證其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況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建立健全設備管理制度,達到管理標準化。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和質量,嚴格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而且制度必須覆蓋住設備從選型、采購、使用、維修、管理和報廢的全過程。要適用、可操作性強。制度一經實施,就要一絲不茍地執行。以工程機械為例,操作手必須每天認真填寫設備運轉記錄、日常維護記錄、日發生費用記錄,通過這三個記錄,就可以充分了解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的工作小時、維護、小修項目和故障情況,并能過日發生費用記錄的核查、累計,可以知道設備周或月度費用消耗情況。根據設備運轉記錄、日常維護記錄再結合設備管理人員定期檢查、巡視情況,管理人員就可以根據以上實際情況,參照設備使用維護說明書的技術要求,編制下個月度的維護保養計劃,安排修理作業。修理作業也要嚴格執行相應的管理制度,要按照正常的修理工作程序,完成修理之前的技術檢驗、故障分析判斷、解體鑒定、制訂修復方案,修理過程要執行自檢、專檢記錄的填寫和最終竣工的驗收。
2.完善崗位責任制和工作情況監督考評制度。進行月度設備考核,制定詳細的考評程序、獎懲辦法,并將考評內容與設備運行工作小時、費用消耗、車容車貌、服務態度和維修成本等方面進行考核。在每次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整改通知單的形式,傳達到操作手或維修人員,限期整改,并到現場監督完成,并做整改后的驗收。
3.加強崗前技能培訓和技能考核,培訓和考核要有針對性,合格發證上崗,不合格下崗淘汰,接受再培訓,操作人員上崗或轉崗之前都必須按照設備操作使用說明書進行專業化、系統化操作、維護保養培訓,并進行認真的上崗考核,要確保操作人員操作技能熟練、會維護設備、懂設備的基本原理、熟悉設備容易出現故障的情況及如何處理等。此外,管理、技術人員更應該加強學習,不僅要在理論上充分掌握設備的性能、操作、維護規程和維修技巧,而且要他們對重點設備也能熟練操作,在培訓時給操作人員進行示范、指導。操作人員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設備的使用壽命、施工安全、生產效率,更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三、幾點體會
隨著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機械與工程的關系越來越密不可分,要實現路面機械化施工的前景目標,機械是關鍵,加強機械管理已勢在必行。為更好地為工程施工服務。也為了充實機械的自身建設,應采取以下措施:
1.工程和機械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機械的發展離不開工程,而工程的任務已經確定,其進度與質量則完全依賴于機械。機械管理始終貫穿于工程施工的全過程,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議將工程施工中的機械管理納入施工管理之中,對工程所使用的機械設備實行全過程的科學管理,“以獲得機械壽命最長、周期費用最經濟、機械綜合效能最高目標”。
2.工程施工中的機械管理應以市場經濟為導向,其宗旨是有償地為工程服務,為施工工地提供具有良好技術狀況的機械設備,讓機械管理部門充分發揮“管、用、養、修、供”一條龍的管理職能。這種管理模式的好處是:①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機械的效能;②避免了拼設備的短期行為;③避免了資產的流失;④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管理費用;⑤是確保資產保值、增值的最有效措施。
3.工程機械在使用方面必須堅持實行“二定三包”制度(定人、定機、包使用、包保管、包保養),機械操作人員要做到“三懂”(懂構造、懂原理、懂性能),“四會”(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正確使用機械,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并對機械設備實行目標成本管理,將操作者經濟效益與機械使用費(如燃料電力費,維修費,保養費,工具費等)掛鉤,并加強對設備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與培訓。工程機械大部分是露天作業,作業地點經常變動,所以其性能受到作業場地的溫度、氣壓、污染、路況及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很大。不少工程施工單位由于忽視了環境因素對使用機械的影響,未采取相應的保護性或適應性措施,致使機械使用性能降低,維修工作頻繁,使用壽命縮短,甚至釀成事故。
四、結束語
要想真正管好設備,使設備管理上一個臺階,關鍵是要各級領導重視,把設備管理提高到與工程技術和質量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來考慮問題,避免設備使用中的短期行為,杜絕施工中搶工期、拼設備的情況,另外在設備管理制度的貫徹執行過程中應率先垂范,一視同仁,讓管理制度真正地運行起來,常抓不懈,要在企業內形成設備管理上軌道,實現設備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提高管理人員、操作人員的高度責任感,形成愛崗敬業、愛護設備、干好工作的良好氛圍,真正從上到下重視、管理好企業的資產設備,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