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銘
摘要: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社會建設能力越來越強,為了全面推進我國的現代化水平的提高,防洪防汛等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體系的完善成為重中之重,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加合理的對水資源體系進行配置,以保持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對農田灌溉系統進行更高標準的配置更新;關注環境保護,對江河湖泊污染緊急治理并采用切實有效的防污措施;加強信息化水利水電管理程度,提高事業單位對涉水事務管理能力增強,建設最科學有效的水利系統。
關鍵詞:中國水利;體系建設;現代化發展
現代化是指人類社會從工業革命以來所經歷的一場急劇變革,它以工業化為推動力,導致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全球性大轉變,它使工業主義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引起深刻的相應變化。現代化是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必然選擇,是對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的一種衡量和認定,反映了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一定的區域或范疇內,社會經濟及其相關領域所達到的相當先進的發展水平。因自然歷史及經濟社會發展特征不一樣,不同國家和區域有著不同的現代化路徑和戰略選擇。我國始終堅持現代化進程與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結合在一起,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逐步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一、水利現代化內涵辨析
水利現代化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思想現代化,二是技術現代化,三是設施現代化,四是管理現代化。思想現代化建設上應該以現代化為突出導向,在技術上應該提高自身的科技力量水平,在基礎設施上要與現代化目標相一致,在管理上引進國外先進管理方法并結合我國實際國情,以符合公共服務方面的需求。
傳統水利在像現代水利轉化的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困難,但是克服困難勢在必行,同時這也是當今水利發展的一個目標。水利現代化的轉型標志著水利變革的成功,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國家服務性項目,中國水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就是造福民生,利國利民,加快國家社會文明建設。
二、水利現代化特征分析
首先,水利現代化特征之一就是其發展具有階段性,不同發展進程中具有不同的時代特征,因為水利建設一個個長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完善方法,探索新步驟,因此這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不同的經濟條件,不同的歷史進程和不同的國家發展階段,水利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也就會隨著這些而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水利建設過程中隨著社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著眼于長遠考慮,積極做出應對措施。
其次,我國幅員遼闊,地域空間廣闊,地勢條件差異很大,高原,盆地,丘陵,平原多種地形風貌并存,這就需要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根據當地地勢條件設計最合理的水利調配方法,并根絕當地經濟發展情況,結合當地水利發展要求,因地制宜,制定最符合當地的水利現代化策略。
第三,水利現代化還具有綜合性這一特點,需要群面統籌發展,水利是服務性質的全國性工程,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綜合經濟條件,地質條件和風土人情等,因此要從大局著手籌劃,才能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水資源配置體系,方便國家統一調配,建設水利生態系統,逐步完善水利發展機制。
三、中國水利現代化發展方向與實現途徑
1.中國水利現代化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發展經濟,因此經濟水平有了飛速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經濟增長速度穩居世界前列,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就需要國家服務設施建設加強,做到相得益彰,社會建設和經濟建設齊步向前,這樣才能達到相輔相成,因此,使水利現代化推動經濟社會現代化,同時水利現代化建設需要國家的技術和資金政策的支持,來保證自身的順利實施。
我國水利的發展是需要現代化扶持的,在水利現代化發展中還存在著很多弱勢環節,需要改進的地方仍然很多,我國人口基數大,地勢錯綜復雜,這就決定了水利建設任務的復雜性和艱難性,這就要求水利改革加快進行,把水利建設當成國家社會建設的一個重點項目來實施。
2.中國水利現代化基本目標
至2020 年左右,我國水利現代化建設要基本實現以下目標。
(1)農田基本防洪防旱體系的建立,明顯提高防洪保護區和重點城市的抗洪能力,整體抗旱能力大規模提高。
(2)將水資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控制實際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保證城鄉居民日常用水。
(3)改善江河湖泊水質,凈化污水,加強城鎮供水水源地污染治理,重點防治水土流失,遏制地下水開采超標。
(4)為水利科學發展制定合理的制度,對國家水利進行統一規劃,各地區水利規劃由國家統一指揮調配,整合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全面推進我國水利科學發展,推動水利現代化進程。
3.中國水利現代化發展策略
從流域、省區和城市三個層面出發,提出水利現代化建設任務、途徑和策略。
(1)流域層面
加強流域的綜合管理,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提高技術水平,從整體著眼,將流域上游和下游,左岸右岸,與流經的不同區域統籌經營,提高防洪防旱的能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兩岸水生態水平,打造健康河流,完善水利管理系統。將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將流域責任細分到各個部門,明確權責,加強流域綜合管理的能力建設和技術保障。
(2)省區層面
將本省水利發展水平與國家水利總體布局相結合,努力加強本區水利建設以達到國家標準水平,不斷提高創新管理能力,開拓思維,不拘泥于固有的模式,加強水利建設防洪保安,加強水資源保障力度,大力保護水利資源環境,提高水利服務意識,建設中國特色水利模式,完善區域性質的水利保障功能,將農村水利納入正規水利系統,嚴格要求水源地衛生狀況,一切旨在加強最切實有效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建設水資源管理制度化,信息化,公開化,努力創新思維,科學治水,加強水利公共管理,提高國家公共服務能力。
(3)城市層面
我國地域差異較大,每個地區都有自身獨特之處,在水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要緊密聯系各地域發展特點,制定適合本地實施的水利發展策略,而不是盲目運用同一方法,導致工作犯形式主義錯誤,因地制宜。要響應國家大力發展經濟的號召,將水利工作與經濟發展統籌協調,緊密結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創新思路,大力提高水利建設對經濟發展的保障力度,提高本地區應對洪汛災害的抵抗能力,嚴格把關城市排水排污系統的建設,提高城市用水保障力度,將水務管理實現一體化,管理嚴格,信息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