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蘭



摘要 [目的] 為唇魚骨的選育工作提供參考。[方法] 測量了31尾2齡唇魚骨的全長(X1)、體長(X2)、體高(X3)、頭長(X4)、吻長(X5)、眼徑(X6)、眼后頭長(X7)、尾柄長(X8)、尾柄高(X9)、頭高(X10)和體質量(Y) 等11個形態學指標。運用相關分析、通徑分析和回歸分析的方法,確定影響2齡唇魚骨體質量的主要形態性狀,并建立了估計體質量的最優回歸方程。[結果]全長(X1)和體長(X2)是影響體質量(Y)的主要形態性狀,其通徑系數分別為-0.432 9和1.322 1,體長(X2)與體質量(Y)的相關系數最大(0.859 7);建立了體質量(Y)與全長(X1)和體長(X2)關系的回歸方程:Y =-24.866 9-1.394 5X1+5.608 1X2。[結論]該回歸方程可用于唇魚骨的種苗選育。
關鍵詞 唇魚骨;形態性狀; 相關分析;通徑分析;多元回歸方程
中圖分類號 S9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20-110-02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breeding of Hemibarbus labeo.[Method] 11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31 twoyearold Hemibarbus labeo were measured,including total length(X1),body length(X2),body height (X3), head length(X4),snout length(X5),eye diameter(X6),head length behind eye(X7), caudal peduncle length (X8),caudal peduncle depth (X9),head depth(X10) and body weight(Y).Using correlation analysis,path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ma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that influenced the body weight of twoyearold H.labeo were confirmed.And the optimum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estimating the body weight was established.[Result]The total length(X1) and body length(X2) were ma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that influenced the body weight,and their path coefficients were -0.432 9 and 1.322 1 respectively.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body length(X2) and body weight(Y) was the maximum(0.8597).The multiple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body weight(Y) and total length(X1) and body length(X2) was established as Y =-24.866 9-1.394 5X1+5.608 1X2. [Conclusion]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equation could be used for the seedling breeding of H.labeo.
Key words Hemibarbus labeo;Morphological characters;Correlation analysis;Path analysis;Multiple regression equation
唇魚骨 (Hemibarbus labeo),屬魚骨屬,在我國各大水系及東北亞各國水系廣泛分布[1],唇魚骨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較高[2]。受人類活動的影響,野生唇魚骨資源逐年萎縮,雖然已經開展了唇魚骨人工繁殖[3-5]、苗種培育[6]、人工養殖[7-9]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但由于未經過系統選育,養殖效率較低。筆者運用相關分析、通徑分析和回歸分析的方法,確定影響2齡唇魚骨體質量的主要形態性狀,并建立了估計體質量的最優回歸方程,以期為唇魚骨的選育工作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魚
2012年5月~2013年10月網箱養殖在鴨綠江水系的2齡唇魚骨31尾。
1.2 養殖管理
網箱養殖期間,根據唇魚骨的規格,投喂相應的鯉魚顆粒飼料,5~9月每天5:00、10:00、14:00和18:00投喂,10~11月每天14:00投喂,日投飼量約為魚體質量的3%~5%,根據攝食情況適當調整。
1.3 測量方法
唇魚骨的形態學指標定義參考《中國動物志》[10],使用直尺測量2齡唇魚骨的全長(X1)、體長(X2)、體高(X3)、頭長(X4)、吻長(X5)、眼徑(X6)、眼后頭長(X7)、尾柄長(X8)、尾柄高(X9)和頭高(X10) (精度為0.5 mm);使用電子天平稱量體質量(Y)(精度為0.05 g),稱量質量前用濾紙將魚體表水分吸干。
1.4 數據統計與分析
運用Excel 2003進行表型相關分析,計算通徑系數,分析主要性狀對體質量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計算出各形態性狀單獨和兩兩性狀間的決定系數,建立主要形態性狀對體質量的回歸方程。
2 結果與分析
2.1 形態性狀的表型參數
由表1可知,11項性狀的偏度均接近于0,說明各組數據近似正態分布。各項性狀的變異系數中,體質量的變異系數最大,為21.853 8%,明顯高于其他形態性狀,其他形態性狀的變異系數大小依次為吻長>尾柄長>眼后頭長>體高>眼徑>全長>頭高>尾柄高>體長>頭長。
2.2 形態性狀間的相關系數
由表2可知,11項形態性狀間的表型相關系數均達到顯著水平(P<0.05),呈正相關;其中體長與體高的相關系數最大(0.955 4);10項形態性狀中,頭長與體質量的相關關系最大(0.887 7)。
2.3 全長和體長對體質量的通徑系數 通過偏回歸系數檢驗發現,全長和體長與體質量存在顯著相關(P<0.05),保留全長和體長,其通徑系數分別為-0.432 9和1.322 1,其中體長對體質量的直接影響最大,全長對體質量為負向作用。
2.4 全長和體長對體質量的作用
從表3可以看出,體長與體質量的相關系數最大(0.859 7),對體質量的直接影響也最大(1.322 1),直接作用大于間接作用;而全長的直接作用小于間接作用。全長對體質量的直接作用為負向作用,但其通過體長對體質量產生間接作用抵消負向作用,而呈現正相關。
2.5 全長和體長對體質量的決定程度分析
全長和體長的單獨決定系數和兩兩共同決定系數的總和為0.984 9。單個性狀對體質量的決定系數中,體長最大為1.747 9,全長的對體質量的決定系數最小,為0.187 4(表4)。
2.6 主要形態性狀對體質量的多元回歸方程
相關分析表明,全長和體長對體質量均達到顯著相關(P<0.05)。運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建立了以體質量Y為依變量,全長X1和體長X2為自變量的多元回歸方程:Y=-24.866 9-1.394 5X1+5.608 1X2。
3 討論
3.1 相關分析和通徑分析的特點及多元回歸方程的建立
唇魚骨的11項性狀數據的偏離度均接近于0,各項性狀數據近似滿足正態分布,相關分析、通徑分析和回歸分析的結果可靠。不同形態性狀的變異系數不同,性狀的變異系數越大,表明相應性狀指標可供選擇的范圍越大,選擇潛力就越大,唇魚骨的體質量Y變異系數最大,說明體質量具有較大的選擇潛力[11]。
相關分析是研究不同變量間相關程度的統計方法。該研究中唇魚骨 各形態性狀的相關性均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但由于其他形態性狀的影響,相關性不能準確反映形態性狀間的關系。形態性狀間的相關系數是2個形態性狀間相互關系的綜合,可剖分為2者間的直接和間接作用,間接作用是自變量通過其他變量對依變量的間接影響[12-14]。因此,在相關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通徑分析,結果發現全長和體長2個形態性狀的標準偏回歸系數均達到顯著水平,通徑系數反映各形態性狀與體質量的直接作用的關系。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全長和體長對體質量的回歸關系達到顯著水平(P<0.05)。這說明體長、體高、眼徑、尾柄高和頭高是影響唇魚骨體質量的主要形態性狀。
3.2 影響唇魚骨體質量的主要形態性狀的確定
在各性狀相關分析的基礎上,采用通徑分析和決定程度分析影響唇魚骨體質量的主要形態性狀。當各自變量對依變量的單獨決定系數及兩兩共同決定系數的總和(∑d)或者多元回歸模型中的決定系數(r2)≥0.85時,說明找到了影響依變量的主要自變量[15-16]。該研究中唇魚骨各性狀的單獨決定系數和兩兩共同決定系數總和為0.984 9,說明全長和體長是影響體質量的重點性狀,選育過程中應重視這2個重點性狀。通過回歸分析預測,估計值和實際值差異不顯著,說明該回歸方程可用于唇魚骨的種苗選育。
參考文獻
[1] 解玉浩,李文寬,解涵.東北地區淡水魚類[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48-150.
[2] 李軍,駱小年,李敬偉,等.鴨綠江水系唇魚骨肌肉營養成分與品質的評價[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11,42(1):59-64.
[3] 駱小年,李軍,夏大明,等.唇魚骨人工繁殖試驗[J].水產學雜志,2011(2):9-12.
[4] 馮曉宇,楊仲景,郭水榮,等.唇魚骨人工繁殖和魚苗培育初步研究[J].淡水漁業,2006(6):58-60
[5] 徐偉,李池陶,耿龍武,等.烏蘇里江唇魚骨的全人工繁育[J].中國水產科學,2009(4):550-555.
[6] 駱小年,李軍,金廣海,等.唇魚骨池塘苗種培育試驗[J].水產科學, 2013,32(2) :102-105.
[7] 郭水榮,馮曉宇,李行先,等.唇魚骨與花魚骨網箱養殖對比試驗[J].內陸水產,2007,32(11) :18-20.
[8] 蔣湘輝,駱小年,劉剛,等.池塘主養唇魚骨試驗[J].水產科學,2013.32(12):738-740.
[9] 徐偉,李池陶,曹頂臣,等.烏蘇里江唇魚骨的鱗片和生長特征[J].動物學雜志,2008,43(3):108-112.
[10] 陳宜瑜.中國動物志 硬骨魚綱 鯉形目(中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237-239.
[11] 李軍,駱小年,金廣海,等.唇魚骨形態性狀對體質量影響及網箱養殖 [J].水產科學,2014,(6):363-368.
[12] 呂耀平.唇魚骨1齡魚和2齡魚形態特征參數及其相關性比較分析[J].上海水產大學學報,2008(3):170-174.
[13] 劉小林,常亞青,相建海,等.櫛孔扇貝殼尺寸性狀對活體重的影響效果分析[J].海洋與湖沼,2002,33(6): 673-678.
[14] 楊貴強,徐紹剛,王躍智,等.硬頭鱒幼魚部分形態性狀和體重的關系[J].動物學雜志,2011,46(1):16-22.
[15] 佟廣香,匡友誼,許凌雪,等.哲羅鮭形態性狀與體重的相關性分析[J].水產學雜志,2011,24(2):31-36.
[16] 唐瞻楊,林勇,陳忠,等.尼羅羅非魚的形態性狀對體重影響效果的分析[J].大連海洋大學學報,2010,25(5):428-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