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偉 房志家 宋洋等



摘要 [目的] 探討黃連素對雞球蟲的防治效果。[方法]將2周齡的雛雞分為攻蟲對照組、空白對照組、加藥A組、加藥B組,分別給予0、0、300和1 500 μg/g體重劑量的黃連素,探討黃連素的安全性和及其對雞球蟲的治療效果。[結果] 加藥A組、加藥B組和攻蟲對照組雛雞的相對增重率分別為55.56%、10.71%、26.43%。空白對照組、加藥A組、加藥B組和攻蟲對照組的抗球蟲指數依次為200、141.26、59.99、29.29。[結論]黃連素對雞球蟲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劑量以300 μg/g體重為宜。
關鍵詞 雞;球蟲病;黃連素;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S858.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20-115-02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discuss the control effects of berberine on chicken coccidiosis. [Method] 14 dayold chicken were divided into berberine A group, berberine B group, challenge control group and blank control group, in which 0, 300 and 1 500 μg/g body weight of berberine were administrated. The safety and control effects of berberine on chicken coccidiosis were discussed. [Result] The average relative ratio of weight gain of chicken in berberine A group, berberine B group, challenge control group were 26.43%、55.56%、10.71% respectively. ACIs in blank control group, berberine A group, berberine B group, challenge control group were 200.00、29.29、141.26 and 59.99 respectively.[Conclusion] Berberine had significantly therapeutic effects on chicken coccidia, and its optimum dose was 300 μg/g body weight.
Key words Chicken; Coccidiosis; Berberine; Therapeutic effect
雞球蟲病(Avian coccidiosis)是由艾美耳屬(Eimeria)球蟲寄生于雞腸道上皮細胞內所引起的一種寄生性原蟲病[1]。目前,我國已報道的艾美耳屬球蟲有 7 種 ,即柔嫩艾美耳球蟲(E. tenella)、毒害艾美耳球蟲(E. necatrix)、堆型艾美耳球蟲(E. acervulina)、巨型艾美耳球蟲 (E. maxima)、和緩艾美耳球蟲(E. mitis)、早熟艾美耳球蟲(E. praecox)和布氏艾美耳球蟲(E. brunetti)[2]。其中,在我國流行的是柔嫩艾美耳球蟲、毒害艾美耳球蟲、 巨型艾美耳球蟲和堆型艾美耳球蟲 4種,致病力最強的是柔嫩艾美耳球蟲和毒害艾美耳球蟲,其次是巨型艾美耳球蟲和堆型艾美耳球蟲[3]。由于雞球蟲卵囊分布廣泛,增殖能力強且極易在禽舍環境中傳播,因此在目前的密集飼養條件下預防雞球蟲病的感染非常困難,其發病率為50%~70%,死亡率為20%~30%,嚴重者高達80%[4-5]。因此,雞球蟲病已被美國農業部列為對禽類危害最嚴重的五大疾病之一,我國也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疾病病種。雞球蟲病主要依靠化學藥物進行防治,但由于球蟲的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尋求新的活性化合物仍然是球蟲防治的重要策略。黃連素,又稱為小檗堿,是一種生物堿,主要存在于小檗屬與黃連屬植物中,在臨床上具有抗菌、消炎等效果[6],尤其因其價格便宜、服用簡單、副作用小而被用作治療腹瀉的藥物被大家所熟知。黃連素對腸道炎癥具有治療功效[7]。筆者探討黃連素對雞球蟲感染的防治效果,以期彌補某些抗雞球蟲藥物或疫苗[8]價格昂貴且易被產生抗性的缺陷。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動物
從上海太平洋家禽育種有限公司購買剛出殼的雛雞,放入專用雞盒運回實驗室,用無球蟲飼料和飲水飼養至9日齡開始試驗。試驗過程進行保溫箱圈養,飼料購自諾維康旗艦店,不含任何藥物,采用自由飲水方式。
1.2 蟲種與試驗藥物
試驗所用蟲種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饋贈孢子化柔嫩艾美耳球蟲,于含新鮮重鉻酸鉀溶液中保存。黃連素,購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3 試驗雞分組與處理
每組挑選發育均勻、健康的10日齡雛雞12只,并隨機分成4小組:加藥A組、加藥B組、攻蟲對照組和空白對照組。空白對照組既不喂藥也不攻蟲,攻蟲對照組只攻蟲不喂藥,每只攻蟲球蟲數5×104個。加藥A組和加藥B組自10日齡開始每天經口滴服黃連素300或1 500 μg/g體重,直至第17天試驗結束。
1.4 測定指標
1.4.1 增重情況。
試驗雞于試驗開始前、潛伏期后(約5 d)和試驗結束后進行稱重,并計算各組的增重,據此計算出平均增重相對增重率。相對增重率(%)=用藥組或攻蟲組平均增重/空白對照組平均增重×100;死亡率(%)=死亡雞數/試驗用雞總數×100;發病率(%)=發病雞數/試驗用雞總數×100。
1.4.2 臨床表現。
試驗開始后,每天觀察雞群的精神狀況、采食和飲水量、死亡情況、糞便色澤和性狀,并作好記錄。
1.4.3 血便卵囊計數。
于感染第5天采集每組的新鮮血便,采用血球計數板法記錄每組每克血便卵囊數。
1.4.4 盲腸卵囊計數 。
于感染后第8天撲殺雞群,將各組盲腸內容物充分混勻、稱重,用血球計數板法統計每克盲腸內容物卵囊數(OPG),根據表1換算成卵囊值[9]。
1.4.5 病變計分及病變值。
第 8 天試驗結束,宰殺全部雞只,參照 Johnson 和 Reid設計的盲腸病變記分法[10],記錄每只雞的病變記分,將各組內每只雞的病變記分相加。 病變標準:感染后第8天得到病變值總分,病變值總分除以組內雞只數得平均病變記分。病變值(0~40)=各試驗組雞的平均病變記分(0~4)×10。
1.4.6 抗球蟲指數(ACI)。
根據美國Merck公司推薦的ACI作為判定藥物效力的指標: ACI=(存活率+相對增重率)×100-(病變值+卵囊值)。若ACI>180,判定為高效抗球蟲藥;160 1.4.7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用SPSS 11.5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與分析,并應用最小顯著差數法(LSD)分析其差異顯著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增重情況 從圖1可以看出,加藥A組在整個試驗中相對增重均高于攻蟲對照組,表明添加300 μg/g體重黃連素對雞球蟲感染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加藥B組在球蟲感染潛伏期內(第5天)和試驗結束后增重均低于加藥A組和攻蟲對照組,表明當加藥濃度過高時,由于黃連素具有減重作用,影響了其對雞球蟲的防治效果。 2.2 臨床表現 試驗期間,空白對照組的精神、食欲、糞便皆正常;攻蟲組的球蟲感染到病發有4 d左右的潛伏期,攻蟲后第5天開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閉目呆立、食欲不振、羽毛聳立、便血等現象。加藥A組出現輕微的脫毛現象,并帶有少量的便血,便血率為30%,血便中球蟲釋放數量為1.97×104個/g,無死亡;加藥B組出現輕微脫毛和便血現象,血便中球蟲釋放數量為0.30×104個/g,并出現30%的致死率;攻蟲對照組則有嚴重的脫毛及便血現象,便血率為75%,血便中球蟲釋放數量為4.99×104個/g,死亡率為50%(表2)。由此可見,雛雞便血情況與感染程度具有直接相關性。 2.3 抗蟲藥效綜合判斷結果 由表3可知,加藥A組和加藥B組的抗球蟲指數均高于攻蟲對照組,表明黃連素對雞球蟲感染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當加藥濃度過高時,黃連素的降脂作用影響了其對球蟲的防治效果,加藥B組的相對增重率低于加藥A組,因此黃連素的最佳治療濃度有待進一步探索。加藥A組的抗球蟲指數為141.26,根據抗球蟲指數(ACI)標準,在目前濃度下黃連素判定為低效抗球蟲藥,但加藥A組在治療后臨床性狀明顯改善,并且死亡率為0,因此合適濃度的黃連素對球蟲具有顯著的防治效果。該研究中試驗周期略短導致雛雞的相對增重率偏低,從而使ACI值偏低,因此試驗周期有待加長。 3 討論 (1)從黃連素控制雞球蟲病發生的效果來看,攻蟲對照組雛雞的發病率為75%,治療A和治療B組的發病率為33%;攻蟲對照組死亡率為50%,加藥A組沒有死亡,加藥B組死亡率為30%。這表明黃連素具有明顯的球蟲病控制效果,但過高濃度的黃連素有減重作用,因此選取適當濃度黃連素干預對雞球蟲具有有效的防治效果。 (2)從各組雛雞的增重來看,與空白對照組比加藥A組、加藥B組和攻蟲對照組的相對增重率分別為55.56%、10.71%和26.43%,其中加藥A組的增重率雖不及空白對照組,但要明顯高于攻蟲對照組,加藥B組的增重率低于加藥A組和攻蟲對照組的增重率。這表明適當濃度黃連素對感染球蟲的雛雞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而過高濃度黃連素雖然可以更好控制感染卵囊數,降低病變值,但可能由于其藥物本身具有減重作用[11],抑制了雛雞脂代謝和體重增加,因此300 μg/g體重劑量的防治效果優于1 500 μg/g體重。 (3)雖然雞球蟲病的防治的疫苗已取得了初步成效[12],但由于該技術尚處于起步階段 ,存在疫苗的穩定性、易被產生抗性、價格較貴等不適用于大型雞場,因此尋找合適的新型藥物防治雞球蟲迫在眉睫。目前常用的治療球蟲的藥物地克珠利較易引起球蟲的耐藥性,甚至交叉耐藥性(妥曲珠利),連續服用不得超過6個月,輪換用藥時亦不宜應用同類藥物。此外,該藥物作用時間短暫,必須通過連續用藥以防再度爆發。黃連素屬于異喹啉生物堿, 作為價格便宜、服用簡單的抗菌藥在臨床上已應用多年,主要用于治療腸道炎癥伴發熱、降脂等方面。該試驗結果表明黃連素對雞球蟲具有明確的治療效果,因其價格低廉、方便獲得、副作用少等優點,因此它可作為一種可供選擇的雞球蟲防制藥物。 參考文獻 [1] 張龍現,蔣金書,劉群,等.毒害艾美耳球蟲純種卵囊收集鑒定及致病性測定[J].中國獸醫雜志,2001,37(9):12-13. [2] 孔繁瑤.家畜寄生蟲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7. [3] 宋培勇,曾燕玲,張仁波.雞球蟲病及其防治[J]. 養禽與禽病防治,2010(6):33-35. [4] 蔣金書. 動物原蟲病學[M].北京: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0:165-174. [5] 索勛,蔡建平.禽球蟲病[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6] ZHANG Q, PIAO X L, PIAO X S,et al.Preventive effect of Coptis chinensis and berberine on intestinal injury in rats challenged with lipopolysaccharides[J]. Food Chem Toxicol,2011,49:61-69. [7] 洪美珍.黃連素聯合利福定灌腸治療小兒細菌性痢疾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 2010,7(4):18 [8] STIFF M I,BAFUNDO K W. Development of immunity in broilers continuously exposed to Eimeria sp.[J].Avian Dis ,1993,37(2):295-301. [9] 角田清.雞球蟲病[M].陳誼,明如鏡,譯.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6. [10] JOHNSON J,REID W M.Anticoccidial drugs:lesion scoring techniques in battery and floorpen experiments with chickens[J].Exp Parasitol,1970,28(1):30-36. [11] GU S,CAO B,SUN C R,et al.A metabolomic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n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lipidlowering effect of orally administered berberine[J].Mol Biosyst,2015,11(2):463-474. [12] 陳漢忠,韋英益,李義平,等.強效艾美耳牌雞球蟲苗的免疫效果的研究[J].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02,24(6):459-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