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云 盧勇
摘要 以南京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踐為例,介紹了南京市在由“培訓”到“培育”的發展歷程中的政策扶持、教育培訓、認定管理等手段,以及由“辦班”到“育人”的創新之路,最后梳理了南京市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完整體系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成效。
關鍵詞 南京;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踐;經驗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20-379-04
Abstract With cultivating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Nanjing City as an example, means of policy suppor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dentification management in development course from “training” to “cultivation”, and innovative road from “exercise class” to “education” were introduced, finally, the complete system and achievements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cultivation in Nanjing City were reviewed.
Key words Nanjing;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Nurturing; Practice; Experience
南京在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過程中,依據城鎮化發展水平高度、區位條件優越、農業教育資源豐富、農民培育實踐經驗等優勢條件,出臺政策部署區縣落實,創新培育模式,致力打造一支愛農業、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實踐迄今已近4年,卓有成效。
1 探索了由“培訓”到“培育”的可行之路
南京市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將原來注重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逐漸轉變為對新型職業農民成長全過程的培育。主要采取了政策扶持、教育培訓、認定管理等手段,力圖創新可行之路。
1.1 多種扶持政策、資金支持
南京在201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頒布后,及時貫徹落實國家及江蘇省的要求,在《市政府關于切實做好2012年農村實事工程的意見》中,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列入8項實事之一的“農村人才工程”。其后,隨著南京市農業現代化工程的實施以及農業基本現代化指標體系的運行,2013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的意見》、《南京市推進農業現代化工程行動計劃》、《南京市農村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計劃實施意見》,都從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高度強調了落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2013年2月、2014年3月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連續出臺的《南京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方案》,則是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從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實施步驟、重點工作、保障措施5個方面做了詳細的規定,保障了該工程的有序推進。
尤其是在《關于開展郊縣鎮街分類考核的實施辦法》等意見中,明確了南京市要在2015年前率先實現基本農業現代化,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程度”列入全市郊縣鎮街分類考核中現代農業主導鎮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極大地促進了基層政府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重視程度。同時,相關各區也及時轉發市里文件,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提出了落實意見及措施,還對承擔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主體任務的南京市農業廣播學校及區分校在保持由農業部門主管的體制不變,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性質不變,獨立設置的辦學格局不變的事業單位類別基礎上,保證了利用農廣校牽頭組織領導和業務指導,為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需要的師資和培訓基礎提供堅實的保障。
2015年1月南京市當選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以此為契機,南京市農委在《2015年全市農業科教工作要點》中提出要抓好職業農民培訓,在部省計劃任務的基礎上,市級新增職業農民培訓任務4 400人,全年完成各類職業農民培訓1.5萬人。《2015年農業經營機制創新工作要點》以職業培訓為重點,加大農民培訓力度,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促進農民創業就業增收。《2015年全市農業工作要點》強調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鼓勵多元培訓主體參與,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5萬人。引導大戶登記成立家庭農場,積極開展示范創建,培育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50家。2月28日召開全市推動現代農業農村建設邁上新臺階工作會議,下發《關于加快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的意見(討論稿)》,要求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鼓勵多元培訓主體參與,把農民培養成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新增培育職業農民1.5萬人。所有這些都說明南京市在加強農業職業技能培訓同時,越來越重視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創業的新型職業農民,加快提升持證農民在農業從業人員中的比例。
南京市扶持政策時,相關部門結合當前農業生產力水平,分級別、分產業、分區域制定新型職業農民資格標準,以能力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規模、比較效益、勞動生產率、示范帶動作用等為要素,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指標體系。深入研究支持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扶持新型職業農民生產經營的政策體系,并將其作為未來國家支持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投入方向,重點在土地流轉、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農業補貼、農業保險、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
南京市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獲得國家及省下撥資金全部專款專用,2014年直接給予農業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任務的資金就有1 450萬元,主要用于六合區(400萬元)、浦口區(700萬元)、溧水區(350萬元)。2014年省級農業教育培訓工程農民項目補助資金360萬元,用于浦口區(73萬元)、江寧區(54.5萬元)、六合區(63.5萬元)、南京市農廣校(30萬元)、溧水區(60.5萬元)、高淳區(78.5萬元)。另有南京市農廣校獲得省撥培訓經費30萬元及市財政資金10萬元。在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采取措施,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多方位籌措資金,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投入力度。要加強各類農業項目與培訓工作的資源整合,結合農業科技入戶工程、農業三新工程、農業園區建設、設施農業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工作,各部門聯動,提高培訓工作效率。承擔培訓項目的單位為項目法人,對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負責。”此外還多方籌措資金支持,如六合區2012年4月20日啟動區級職業農民培訓,就由區財政每年拿出專項資金200萬元,鎮街財政按100元/人的標準配套,用于2012年和2013年,每年培訓8 000人,并確保2013年底區農民持證率達到35%以上[1]。
南京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不僅致力提高其農業生產技術技能,同時關注其科技信息方面素養的提高。從傳統種養技術培訓向提升農民綜合素質轉變,培育主體要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青年大學生等傾斜。在堅持傳統手把手、面對面培訓指導的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化手段,開發智慧農民云平臺,實現在線教育培訓、移動互聯服務、在線技術信息咨詢、在線認定管理和績效考評。如溧水區在2012年4~11月共辦班13期,培訓500人,內容為計算機基本操作知識、數字碼漢字輸入法、Windows XP應用、上網信息檢索與瀏覽、收發電子郵件及網上發布信息等。理論考試與上機操作考查結合,兩項通過者頒發江蘇省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結業證書。免費教學并保證學員的通過率,使得學員提高了通過網絡廣泛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來指導生產,在更廣的范圍內自主獲取致富信息的能力[6]。
南京市為了達到較好的職業農民培育效果,檢查指導,跟蹤服務不間斷,不斷優化他們的成長環境。如2013年10月24~25日,市農委以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牽頭的農民培訓檢查組,對全市職業農民培訓進展進行檢查評比,各區農民培訓負責人參與。其中,10月25日檢查組到溧水區檢查其2013年培訓工程農民培訓項目情況,先聽了匯報,再查閱臺帳資料,每鎮電話抽查10個參培學員,了解參訓農民的參訓情況和參訓天數,肯定溧水區農民創業培訓和省級農業職業技能培訓已超額完成;農民創業創富意識的培養、農民健康生活和農村衛生保健等內容創新;講師團師資豐富、穩固、來源廣、層次高,突出培訓宣傳,真正做到了經常在報紙上、網上、電視上看到培訓信息。
2013年12月10日六合區農業局科教科和財務科到葛塘街道檢查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完成情況。首先葛塘街道農業科匯報2013年職業農民經費使用、培訓效果等情況;其次電話抽查培訓人員,詢問參加培訓時間、培訓天數、培訓內容、交通補助發放,對葛塘職業農民培訓開展情況進行核實、審計。確定了葛塘街道完成職業農民培訓任務,培訓臺賬真實,經費使用規范。
10月24日南京市農委有關領導會同六合、浦口、高淳和溧水等涉農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校長對江寧區農廣校2013年度農民培訓工作進行了考核檢查。江寧區舉辦農業職業技能培訓45期4 642人,其中區級資金支持培訓3 192人,農業勞動力持證率達到32.18%;開展農業專項技術培訓122場次,培訓農民1.48萬人次,完成目標任務1.6萬人次的達92.5%;舉辦農業信息技能培訓9期360人,完成目標任務400人的90%;舉辦村級農技人員培訓班1期122人,完成任務70人的174%。共發放培訓書籍5 000余冊、技術資料4萬多份。組織該區、街道兩級農技人員共50人次參加了省、市各類農技人員培訓班。該區堅決引領農民走職業化之路,把職業農民培訓開展到各街道和農業園區,為實現2014年全區持證農業勞動力達到35%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此次考核,江寧區將不斷完善培訓方式和培訓機制,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實現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工作水平有提升,圓滿完成農業勞動力持證率達到35%的考核目標任務[7]。
3 建設了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完整體系
南京市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中,堅持立足優勢,多方創設條件,建設了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完整體系,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其一是建立南京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區農廣分校為基礎,“一主多元”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打造了專門機構和專業隊伍作支撐,向專業化、標準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一主多元”,大力加強條件能力建設,切實抓好工程關鍵環節落實。2012年5月10~12日,六合區在農機化學校舉辦2012年職業農民(農機維修)培訓班,為100名新購農機戶和部分合作社的社員進行培訓。省農廣校副校長田玉斌、科長王漢林和市農廣校周一波等領導親臨現場指導培訓工作,田玉斌在培訓班開班儀式上作了動員報告,剖析了當前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職業農民培訓工作提出了建設性意見[8]。2013年11日“江蘇農村發展學院”在南京農業大學揭牌,這是首家實體學院培養新型“家庭農場主”,學院將采取理事會管理模式,由南京農業大學匯聚相關學科專業的優勢資源,江蘇省政府提供相應的政策和經費支持,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保障廳、省農委等單位作為學院理事單位,為學院確定工作任務、發展目標和重大改革舉措,將采取學歷學位教育和非學歷學位培訓教育兩種方式,培養農業科技管理人才,培訓農村管理干部、農村經營管理人員、“家庭農場主”等本科、碩士高層次的新型農業經營管理者及職業農民,這必然會提升南京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檔次[9]。
其二是利用農業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與眾多涉農院校合作,邀請共同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廣泛征集農業技術專家教授,作為農民講師團成員,逐步形成以市、區農技干部為基礎力量,以省、市科研院校農業專家為主要骨干,以農業創業典型大戶為補充的農民培訓教師隊伍;按照每位專家擅長的專業方向,細化至2~3個專業條目,建立“講師+課件”的入庫模式,形成方向明確、條目細化的綜合資源庫,并組織有關專家,開發適合本地特色的培訓教材、光盤等影像材料。結合各區培訓計劃及課程內容安排,定期向各區征集培訓師資及教材需求,并以此作為師資庫及教材庫的基礎,定期更新師資庫和教材庫內容。
其三是利用農業示范區、園及農業合作社人才培養實訓基地等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任務的完成。如2014年6月14日高淳區第一期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重點班青松水產專業合作社開班,70多名水產養殖大戶參加4天培訓,培訓結合生產季節分兩段進行,培訓針對性和實用性強,學員掌握新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收獲很大[10]。高淳區為了鼓勵、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新型職業農民隊伍,2014年5月召開職業農民創業示范基地命名授牌表彰會議,授予江蘇固城湖青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南京花山現代園藝有限公司、南京帥豐水產專業合作社等8家單位職業農民創業示范基地稱號并受到表彰。高淳區希望藉此大力發展合作組織,著力壯大龍頭企業,重點扶持規模大戶,加快培育新型農民。
其四,南京市充分利用網絡等平臺、簡報等擴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指導與宣傳。南京市農委江蘇農民教育培訓網、六合農林網、浦口都市農業網、溧水農業信息網、高淳農林網等都及時發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情況與信息,極大地推進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影響力。特別是溧水縣農業局還組織編寫每年數期的《溧水農民培訓簡報》,及時報道培訓情況,值得推廣。2013年高淳區建立了職業農民創業示范基地,積極培育了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典型。并在《今日高淳》等報紙上宣傳報道了 19 個新型職業農民典型案例,還編印了《高淳區職業農民風采》一書向農戶宣傳這些新型職業農民的成功經驗和創業經歷,間接帶動了一批志愿投身農業創業的農戶,效果十分顯著[11]。
4 南京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成效
南京市自2012年大力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以農業主管部門及農業廣校為主體整理農業職業教育資源,取得的主要成效體現在以下幾點。
其一是大大促進了南京市新型職業農民對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應用。各級農業專家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將農業新優品種、先進生產技術等迅速及時帶到了農業生產者面前,極大地提高了新技術的推廣和使用效率。無論在糧食種殖、家禽飼養、水產養殖、農副產品營銷,還是一些稀少品種等推廣和應用方面,實現了專家與生產者的零距離傳播。
其二是吸引和壯大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培育講師團成員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與廣大農民直面接觸,宣傳了農業政策,推廣了實用技術和優新品種,也得到了農村基層干部的充分肯定。許多技術人員與農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效能顯著提高。
其三是增強新型職業農民增收致富能力和創業動力。南京市各區開展的多種形式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及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既調動了新型職業農民學習科技、使用科技的積極性,也增強了他們創業致富的本領,更激發了農民的創業動力。
參考文獻
[1] 蔣婷英.六合區啟動職業農民培訓[EB/OL].http://www.lhagri.com.cn/showcontent.asp?Articleid=1392.
[2] 劉明. 溧水區晶橋鎮拉開2015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序幕[EB/OL].(2015-04-02) http://www.snzxwt.org/html/SanNongKeJiao/NongMinPeiXun/20150402/602021.html.
[3] 科教處.施澤平總農藝師出席2012年全市職業農民(農作物植保員)創業培訓班[EB/OL].(2012-07-23)http://www.njaf.gov.cn/26500/27102/201207/t20120723_1550095.html.
[4] 陳佳辰.我區打響2014年全市農機培訓暨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第一槍 [EB/OL].(2014-03-17)http://www.gcagri.gov.cn/Article.asp?NewsID=3018.
[5] 朱訓永,韋銘.南京水芹大戶請大學教授田頭上課講授現代技術[EB/OL].(2013-05-18) http://www.njdaily.cn/2013/0518/411223.shtml.
[6] 王難俊.溧水縣2012年農業信息技能培訓實施方案[EB/OL].(2012-07-02)http://www.jsnmpx.gov.cn/Articles_View.aspx?id=12705.
[7] 把正成. 江寧區農民培訓工作接受南京市農委檢查考核[EB/OL]. http://www.jiangning.gov.cn/nyjgzdt/141599.htm.
[8] 蔣婷英.省農廣校領導親臨六合指導職業農民培訓[EB/OL]. (2012-05-16)http://lhagri.com.cn/showcontent.asp?Articleid=1411.
[9] 許天穎,潔.南農成立學院培養“家庭農場主”[N].南京日報, 2013-04-12. .
[10] 區農廣校舉辦第一期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重點班[EB/OL].(2014-06-17)ww.gcagri.gov.cn/Article.asp?NewsID=3118.
[11] 錢視忠. 提升新型經營主體質量 促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高淳區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農村經濟,2014:70.
[12] 江蘇南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土里掘金”[N].南京日報,201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