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軍
【摘要】 面向就業、培養學生的實用技能是高職院校的突出特色。重視實訓室的建設、加強實訓課程教學是許多高職院校強調的教學重點,工商企業管理類教學同樣如此。學生基于實訓軟件進行操練,教師進行指導,體現了職業教育的教學方向與教學模式。然而,如何將實訓軟件和課程標準、教學目標相結合,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還有待進一步開發研究。本文從實訓軟件的性質、功能同新型高等職業教育新型教學模式的融通融合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實訓軟件開發思路。
【關鍵詞】 實訓軟件 功能 開發 教學規律
為了適應新時代的高職教學實訓實踐課程的要求,高等職業院校都配備了相應的實訓實驗室、電腦設備等軟硬件。筆者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實踐,針對上海、浙江和廣州三家實訓軟件不同的工商管理類模塊,如市場營銷實訓軟件、工商管理模擬軟件和人力資源管理實訓軟件進行個案研究,找出其中的共性和特征,探討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今后的教學軟件的采用、實施及教學軟件的開發者提供理論和實際的幫助,使將來的軟件開發、設計與高等職業教學規律相結合,使其更好地服務工商管理教學,也更好地服務社會。
一、工商管理類教學實訓軟件存在的問題
1、工商管理類實訓軟件開發的教學思路亟需梳理
本文所分析的三款軟件反映了當前部分公司所開發的工商類實訓軟件的面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表現為開發思路不明確,存在著對高等職業教學規律認識的缺失。當前高等職業的教學主要特征是強調學生掌握技能,因此根據課程的性質應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如教學做一體化式教學法、行動導向式教學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每一種教學模式或方法有一定的課程針對性、有一定的教學環境與條件的要求。從對目前這幾款軟件的分析表明,它們不能鮮明地體現出其屬于哪種教學模式,這降低了軟件開發的水準。軟件的開發者一定要對具體的課程進行研究,根據適合的教學模式進行功能開發。
2、工商管理類教學軟件開發的學科專業性需要加強
工商類課程的特點與其他相比有獨具的特色:既有專業的深度又有專業的廣度,專業細分與專業綜合的特點兼具。就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理解其中的知識,掌握其中的技能絕非易事。除了普通講授式的課程要求有高的專業教學水平外,實訓軟件課程也需要有較高的專業教學水平。然而我們卻沒有發現其中的專業特色,表現為專業體系的邏輯既與課程專業不符,也與企業實際管理脫節。以市場營銷模擬教學軟件為例,其軟件介紹為:“教師端系統建立一個模擬營銷環境。學生通過在模擬環境中扮演生產商、經銷商及顧客三種角色,進行相應角色的市場環境分析,制定營銷戰略和具體的營銷計劃。”表述似乎合理,然而卻達不到市場營銷專業所要求的水準。市場營銷的主體是企業,而非對象——消費者,消費者當然很重要。然而,從學生的角度去扮演某種消費者是不科學的,因而所得結果必然是不全面的。這種方式忽視了市場營銷中的市場細分的問題,而市場細分是當前市場營銷學的基石之一。
3、工商管理類教學軟件權威內容的缺失
工商管理類的教學特色要有豐富和真實的情景與內容,其仿真度不夠必然導致學科的理解僅限于一些籠統的概念。如計劃、組織、協調指揮和控制,這些工商管理學上的概念與內涵一定要通過真實的案例進行詮釋,才能形成知識與技能的良性循環。從幾款軟件來看,這方面內容的缺失不容忽視。因此這對軟件的開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建立專業知識庫的重要性。
二、工商管理類教學實訓軟件的開發思路分析
1、實訓軟件的功能開發需要和課程設置相適應
實訓軟件的開發須滿足課程設置的要求,以教學計劃(培養方案)為總規劃,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為具體學科規劃,以教材為知識載體,這是目前最普遍的對課程的理解;在現實教學中也得到認同,原因就在于其符合當前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要求。
就筆者前期接觸考察的三款教學軟件來看,其開發者有上海、浙江和廣州三地的公司,其共同點是缺乏對教學課程的支撐。具體表現為:其一,內容缺失較多,其中工商企業管理綜合實訓軟件甚至沒有企業財務管理這樣的基本模塊;其二,沒有配套的教材,因此實訓課就成為對著電腦里面的內容進行操作,系統性不強。有人認為,有軟件里的內容,不需要教材一樣可以讓學生學習。這樣的看法是錯誤的,至少是不全面的。教材的指導性、系統性是根據教學規律、教學實踐總結的成果的,不可貿然舍棄,它的意義和作用是實訓軟件不具備的;實訓軟件的開發應以此為藍本,不斷加強其理論性和系統性。
2、實訓軟件的開發須體現其獨特的科技功能
筆者在應用五款工商管理軟件時發現,軟件開發者沒有發揮軟件的功能,大部分是一些基本的操作應用。這完全不能體現其實訓軟件的獨特的科技功能。分析其開發功能的缺陷有三。
(1)軟件開發的功能僅僅是將一種“平面”思維移植到軟件里面而已。舉例說,案例分析這一工商管理重要的教學方法,本應是實訓軟件功能開發的重點,而軟件開發者們卻僅僅把案例的文字內容放在軟件里面,這與教師用普通的word文件在課室里投影何異?或者說與學生翻看教材內容何異?與教師的教學有何裨益?實訓軟件如果不能有具獨特的科技功能,則必然會使學生的期望值降低,影響實訓工作的展開。
(2)軟件的開發應當符合系統開發的“閉環原則”。再以工商管理綜合實訓軟件為例。工商管理工作本身就要求符合閉環管理,亦即要求把所分析的企業的產—供—銷、或人、財、物的管理過程作為一個有始有終的閉環系統,把系統中的各項業務管理,如生產、供應、市場、銷售、物流、人力資源、財物等作為一個有信息輸入、有信息反饋,有目標、有結果,有起點、有終點,再從更高的起點到更高的終點這樣一個相對完整的業務鏈。軟件的開發也應如此,有前文也要有后語,前后呼應,不能只開發某一功能,后續完全沒有相應的功能配合。就工商綜合實訓而言,既然有產品管理功能,就會有銷售管理功能,就會有財務管理功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業務功能。而筆者所接觸的幾家綜合實訓軟件的開發卻忽略了這一重要的開發思維,乃至軟件前后各功能相互割裂,非常分散,這種缺憾有相當的代表性。當然,筆者僅以有限的軟件作為分析對象或有不全面之處。
(3)軟件的開發應體現其高技術特點。目前開發的工商管理類軟件多半是將一些文字內容的組合放在軟件里,最多是放一些教學視頻,而不能體現軟件高技術含量。實訓軟件的開發必須體現課程內容及教學的流程性、互動性、操作性。教師如何應用軟件的操作按鈕指導學生回應,這就給軟件的開發者提出高要求,絕不僅僅是把一些內容放在軟件里,而應當使用相應的技術來完成。舉例而言,在市場預測、人力資源規劃需求預測、銷售預測這類教學中,完全可以將量化的數學統計內容放進來,將高職類院校學生學習統計學的困難解除,而學生也不必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做如最小二乘法這樣的題目,真正可體現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而這方面的實用功能卻在實訓軟件中鮮見。
3、實訓軟件應當配合高職院校教學做一體化的教改方向
高職教學的特色應當體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改革方向。工商管理實踐教學更要體現教師精講、學生多做特色,因此迫切需要好的互動載體,而實訓軟件則是體現工商管理教學的重要載體。
(1)實訓軟件應當體現“教學做”的教學過程。教、學、做皆不可偏廢。教師精講,不等于教師不講。精講是要抓住重點,講清要點,突破難點,啟發學生思維,對教師的要求只高不低。工商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的理論和實踐結合得非常強的課程,而且涉及的知識層面十分廣泛,讓高職學生掌握企業管理,實非易事。如何避免工商管理的教學流光掠影,浮于表面,很需要教師的功力,需要實訓軟件助教師一臂之力。
(2)實訓軟件的開發應當體現學生的參與性。學生在實訓軟件中加強“實際操作”,寓教于做;實訓軟件恰應體現強化理論在教學的應用。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學習就是形成條件反射。例如,教學機器就是一門按學科的內容和邏輯聯系分成的一系列知識項目,編制在一套嚴密的、逐次加深的問題模框里面,學生正確回答前一個步驟的問題,則進入下一個步驟。一些游戲攻略軟件的設計就非常符合學習強化理論,環環相扣,不斷深入,多種角色互想配合。需要說明的是,讓學生做,不等于讓學生不思考,一款好的軟件是令學習者邊學邊做,或者做中學的。這符合高職院校學生勤于實際操作而疏于邏輯思考的特點。
(3)實訓軟件的開發應當體現課程的評價功能,從每一個知識項目出發,再對學習的結果進行考核。軟件的開發在技術上的實現應當體現形成性評價,而且這種評價恰恰有軟件的科技優勢。課程體系的形成性考核,是指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全面測評,它要對學習者的學習成果進行階段性考核,完整地體現出學習者對學習目標的掌握程度,而非期末的一紙試卷。高職院校當前提倡這種形成性評價,我們的高科技的軟件開發者卻忽略了這一重要的教學發展方向。
4、實訓軟件的開發應體現校企合作、知識產權共享的開放思維
實訓軟件的開發一般是軟件公司開發,開發好后再銷售給各高校,往往處于閉門造車的局面。而各高校由于有其不同專業的限制,以及教育體制內的固有的思維定勢,幾乎難以見到獨立的優秀軟件。而校企合作,資源互補,則可以實現雙方共贏;企業有追求效率的動力,學校有對教育領域規律的把握。雙方應當摒棄甲方乙方的固有角色定位,建立雙方合作共贏、知識產權共享的成果。比如,雙方簽訂合作協議,開發者利用對最新科技和軟件的熟悉,教育者利用對實訓要求的理解,優勢互補。開發后的軟件再行推廣應用,前景廣闊,大有作為。
三、結論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為:掌握高等職業教學規律并貫穿于實訓軟件的開發中是前提條件,尊重工商管理的學科專業特征是開發好實訓軟件的必要條件,而在開發中使用技術手段整合靜態的信息是軟件開發的必備優勢,強調知識互補、知識產權共享是實訓軟件開發的新趨勢。
【參考文獻】
[1] 盧曉中:高等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張積家:高等教學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林宏: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建設的基本思路[J]職業技術教育,2009,30(11).
[4] 張春東:高職院校專業教學軟件的研究[J].價值工程,2010,29(3).
[5] 莫志慧:基于任務驅動教學策略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訓軟件研究現狀分析[J].大學教育,2013(10).
(責任編輯:熊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