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摘要: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中過早的出現了商品供給大于需求的現象。使得我國提前進入買方市場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由于全國失業人群缺乏收入來源,收入較少。為了更好的解決我國經濟市場的這種現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提升生活困難失業人群的收入。也就需要我們企業完善自身的工會建設,做好企業職工扶貧幫困工作。本文針對企業工會建設的現狀,進一步探索企業工會扶貧幫困工作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新時期;企業工會;扶貧幫困;措施
影響市場經濟發展的速度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社會保障機制。完善社會保障機制,能夠保障社會群眾的基本收入和生活,進而保證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但是目前由于我國法律和法規還不健全造成我國農村等落后地區都沒有形成獨立完善的社會保障。為了改善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就需要我國企業完善工會建設,做好扶貧幫困工作,保持我國社會的穩定。
一、我國企業扶貧幫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是幫扶形式無創新。主要是集中在逢年過節期間,慰問送溫暖,使幫扶工作停留于“節日慰問型”階段,難以治本。其次是幫扶內容局限。目前,企業為困難職工提供幫助,多以發放困難慰問金為主,效果只是臨時性和局限性的,缺乏平常化的和制度化的幫扶,對困難職工家庭情況也缺乏跟進,不能從根本上徹底改變其貧困現狀。最后是保障機制不健全。扶貧幫困作為企業工會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能,目前沒有一套保障困難職工學習技能、心理指導、培訓再就業的體系,無法從機制上解決根本問題。
二、新時期企業工會扶貧幫困工作的措施
(一)企業工會應創建并成立財政支付機制
企業工會的一項重大職責就是應該創建一個完善的財政機制,以此來對發放給幫扶對象的資金進行有效管理,使得貧困受助對象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例如,我國各地政府就是以中央的要求令財政部嚴格撥發資金,以確保特困戶、“五保對象”、“三老”人員等重點補助和優先考慮幫扶的對象。條件優越的地區理應逐漸增加對貧困地區的補助資金和提高優撫標準。而條件相對處于劣勢的地區,山中央財政撥轉資金發放給貧困人民,來確保甚至提高貧困地區人員應有的基本生活水平。企業工會想要在扶貧助困的過程中發揮出一定的組織力量,首先要對那些生活困難或者是已經退休離職的高齡員工按照規定發放全部補助金,不能拖欠這些高齡員工的補助資金。企業工會一旦將相應的扶貧補助基金落到了實處,不僅能夠體現出企業堅持“以人為本”的先進理念,并且還能夠對構建社會主義市場和諧社會貢獻巨大的力量。
(二)建立完善的幫扶組織機制
企業工會建立完善的幫扶組織機制,才能承擔相應的責任,完成相應的任務,首要即是明確企業內部責任,具體分工,使員工得到確實的優惠待遇。另外,企業應該確立上級聯系下級,關心困難群眾的原則,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補助貧困職員。利益與責任的結合可以規范資金的發放環節,切實提高職工收人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企業工會在扶貧幫困工作中應扮演主導角色,建立完善的職工情況了解、等級評判標準體系,熟悉問題發現、問題解決這一具體的工作流程。此外,企業也應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優化扶貧機制,減少失業人員,降低失業率,安排失業人員培訓課程,提高再就業率。
同時在企業工會機制建設過程中,要注意資源的優化配置,避免重復建設,不規范建設,維護職工的切身利益。
(三)充分依靠、利用、整合社會資源。
企業扶貧幫困工作既是一項緊迫的工作,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更是擺在企業發展、轉型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對困難職工群體的關愛,關系到企業持續發展的和諧與穩定。在企業開展困難幫扶工作,要充分依靠、利用、整合社會資源,通過地方政府就業中心、民政部門的惠民政策,結合企業及困難職工家庭的實際情況,逐步將企業困難幫扶工作與社會保障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中國水電十局工會針對特別困難的待業家庭,及時走訪困難職工家庭,摸底調查,為公司21戶特別困難的待業家庭申請享受了地方民政部門的“低保”救濟金356元/月認;為3名殘疾人申請享受了地方民政部門的殘疾人專項補助金。通過多方位、多渠道對困難職工群體進行幫扶,充分發揮工會橋梁、紐帶的作用,形成企業長效幫扶工作機制。
(四)積極參與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活動
企業想要完善自身社會保障制度,就應該積極學習、了解相關經驗,例如,利用再次分配縮小收人差距,保護困難集體的人口。法律方式維系的分配關系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減少收人分配不均,不公平現象。根據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障機制,醫療、生活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涵蓋范圍小,制度確立不足等。近年來,企業工會的建立受到了國家企業的重視,新型組織模式的建立受到大力鼓勵和支持,順勢而行,相關部門應該增加工會數量,擴大工會規模,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完善內部管理體制,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
工會建立是一個長期、持續過程,對比我國經濟發展,工會建立發展還稍顯落后,工會人數的增加也落后于職工人數的增長,要實現工會的發展壯大,實現工會組織的規范有序化,工會意識和組織的普及化,就應該明確權責分工,加強責任監督和維護,協調勞動關系。提高領導者對法律知識的掌握能力,利用法律約束和協調不同職業崗位人員,才能發揮工會的巨大作用,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五)積極為困難職工謀求自身發展提供幫助。
將幫扶工作由“輸血式”轉變為“造血式”,堅持組織困難職工開展再就業培訓、技能培訓等,實施有針對性的培訓,使困難職工掌握技能,促進困難職工的再就業,從根本上解決其貧困問題。另外要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教育職能,配合黨政,利用摸底、走訪機會,做好困難職工的思想教育,幫助他們轉變觀念,樹立信心,鼓勵并引導困難職工通過自身努力走出困境,提高其自我發展的能力,徹底擺脫精神上和物質上的貧困,實現企業工會組織服務大局、服務職工的目標,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想要獲得持續長期的發展,扶貧幫困是關鍵,而在企業扶貧幫困工作中企業工會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針對目前我國企業扶貧幫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夠采用單純依賴企業的補助等扶貧方式,還有不斷健全和完善企業工會扶貧制度,重視扶貧幫困在企業工作的地位,明確企業工會對于扶貧幫困工作的責任和任務,采用這樣的方式才能夠推動我國社會保障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安鵬翀.關于煤礦工會扶貧幫困工作的探討[J].東方企業文化,2014,(22):20-20.
[2]劉麗.淺談企業工會幫困扶貧工作的體會與思考[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4,(5):117-117,118.DOI:10.3969/j.issn.1003-5400.2014.05.101.
[3]張淑云.關于企業工會組織做好扶貧幫困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商情,2012,(49):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