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摘要: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是非常迅速的,正是在高速發展的新時代當中越來越多的行業作用被凸顯出來且日漸重要。電力產能如此重要的情況下,電力企業的發展也變得尤為重要。在電網規劃當中線損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電網規劃的設計合理性,特別是處在目前電能消耗相當大的前提下,對于線損分析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改善了線損率才能夠科學有效的加快線損管理工作的效率,這對于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而言無疑是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對供電企業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當中筆者全面的分析了線損管理在電力企業發展當中的重要作業,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降低線損率的技術方式,希望該方式可以為供電企業的發展出一份力。
關鍵詞:線損分析;管理措施;電能消耗;技術措施
對于配網線損管理而言其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配網的線損分析,旨在通過對線損分析得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以期增強電力企業發展的能力。通過對配網的線損情況進行相關的分析從而查找出造成線損的原由,從而能夠得出科學有效的解決對策,這樣可以極大的改善供電狀況,減少電能在輸送的過程當中出現一些不必要的消耗現象,以此來改善供電企業的經濟發展效益。
1.線損管理中線損分析的作用
在線損管理的工作流程當中配電網在運行時的線損分析則是其基礎的環節,且該環節還能夠有效的為線損管理工作提供多方面的正確指導。只有將線損分析做的精確細致才能夠對輸電網的線損率進行準確無誤的把控,與此同時還能夠更加清楚明白的認識到配電網當中的負荷分布情況,從而對配電網在運行過程當中的不穩定或不足的地方更加深入的了解。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準確的判斷配電網的運行是否處于合理的工作范疇之內,一旦出現任何故障都能夠找到科學有效的解決措施,最后達到對電能的提升和利用率的提高,增強供電企業的科學發展。
2.降低配電網線損技術的方法
在配電網中的電力元件的功率耗損度可以使用公式△P=3IR×10 -3 =(P 2 +Q 2)/U 2 ×R×10 -3 計算得出,在該公式當中的I表示的是流經電力元件的電流,R則表示元件的電阻,P和Q分別代表的是電力元件的有功以及無功功率,U則是代表加載到電力元件的電壓值。所以通過以上的公式可以明確的得知要想降低線損只有兩種方式可以達到:要么就是減小流經元件的電流值,要么就是降低元件的電阻。只有上述兩種方式才能夠有效的控制線損率,防止電力耗損。在配電網的實際操作工作當中,為了能夠減小流經元件的電流值,一般情況下會增強輸電電壓或者是提升負載的功率因數的方式,這樣可以很好的降低在供電過程當中發生電能的浪費情況,增加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
2.1 優化網絡結構
對于降低線損而言還需要對配電網的布局進行合理的要求,務必使得配電網的布局科學有效才能夠更大程度上降低線損。特別是在城市配電網當中,其配電網的布局以及結構都是相當復雜的,所以就必須在滿足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的基礎之上進行不停的優化和完善,盡可能的減少供電線路的長度。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采取使用有載調壓變壓器的方法使得變壓器可以按照線路當中的負載實際情況,自行合適的提升輸電電壓從而降低線損。如此這樣不斷可以達到降低線損的目的,還可以提升輸電距離,從而實現優化配電網結構的終極目的,可以說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2 導線橫截面積合理化
2.2.1 我們可以對經濟電流的密度進行參考。務必在確保電壓質量的前提下,從經濟電流密度的考慮點出發,挑選科學合理的導線橫截面積。在配電網當中其功率損耗可以通過△S=I 2 Z求得,其中△S=△Q j +△P,該公式即表示無功和有功功率的總和,Z則代表電線的阻抗值,其大小則是由輸電線的材質、線路長度以及橫截面積而決定的。在當前情況下的配電網工程當中的線路大多采用的是LGj線,其線路的長度早在進行規劃設計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確定,但是對于線路的橫截面積的選擇性就比較寬泛。
2.2.2要想無誤的確定導線橫截面積,就要在確定導線的橫截面積之時使用公式S=I max /J j 來進行計算得出,通過該公式計算求得的橫截面積可以很大程度上滿足經濟和技術的高要求,不僅可以確保電壓的質量,還可以將線損率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圍之內,從而降低線損率。
2.3 配電網中的三相負荷間的平衡
由于受到單相負荷的影響,在公用變和低壓網絡當中三相負荷會發生不均衡的現象,增強了線路當中的電壓,從而加大了線損量。我們可以將導線當中的電阻值視為R,一旦三相負荷平衡出現的線損就可以使用公式I 0 =[(I A -I B)2 +(I B -I C)2 +(I C -I A)2 ]/2對流經中性線當中的電流值進行計算,如用R表示中性線上的電阻值則能利用公式△P=[(I+△I)2 R+I 2 +(I-△I)2 ]R+(△I)2 R=3I 2 R+5(△I)2 R計算出新增的損失。可是在實際的配電網的操作運轉過程當中,三相負荷是不可能達到絕對的平衡狀態的,一般情況下需要將變壓器的出口不平衡控制在百分之十之內,分支以及干線的不平衡則要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之內。
2.4 認真做好消峰填谷
利用均方根依據下列公式
計算線損,式中的I 1、I 2、I 3 分別對應每天每小時的實際負荷值。為了便于說明問題,在用電時間在2h,用電量相等的情境下進行討論。其一,如果在該2h內的負荷電流比較穩定設為I,不同導線的電阻值設為R,則2h內線損電度可用公式△A=3I 2 R·2×10 -3 kWh求得。其二,如果第一小時負荷電流為I+△I,而第二小時的負荷電流為I-△I,這兩個小時的線損利用公式△A=[3(I+△I)2 R+3(I-△I)2 R]×10 -3 kWh求得。因負荷電流存在差值導致3×2×△I 2 R×10 -3 kWh的損失,即每個小時線損增加值為3△I 2 R×10 -3 kWh,分析可知△I的值越大,則線損越嚴重。通過上述分析,如果做好配電線路的負荷調整工作,可以適當的減小線損,即負荷曲線變化越平緩,其系數K值會相應的減少。如果供電量保持不變相當于功率變小,線損會相應的降低。假設K值取1,線損可達100%,當K值為1.05時線損就會上升10%,K值取1.2線損就會上升44%,因此,調整配電網負荷是降低線損的有效途徑之一。落實線損管理工作時,應善于運用負荷調整手段,在高峰階段適當的限電、讓電,按照計劃在后夜和中午時間段填充負荷低谷段。另外,可與用戶簽訂合同推行高峰、低谷用電不同電價制,降低谷峰之間的差值,使負荷曲線盡可能達到平緩,K接近于1。采用這種方法能夠為配電網調壓、調頻提供方便,提高供設備利用率,同時還能降低線損。
2.5 確保變壓器的經濟性運行
在城鄉配電網當中變壓器所帶來的損耗在整體的配電網損耗當中所占的比例是相當大的,特別是處在低谷階段變壓器所帶來的耗損更加巨大。所以為了能夠有效的解決該問題,就應該確保變壓器能夠進行經濟性運行,要想進行該運作就需要注意對下述內容進行把控:第一,把原有的耗能較大的變壓器全部更換為節能型變壓器,且依據其負荷的大小,對供電電壓進行有效的調節,也就是說當處于低谷階段的時候就應該將受電電壓進行降低處理,在高峰時期就應該提升受電電壓;第二,按照配電網的負荷情況來看,進行科學合理的配電容量設置,在普遍情況下,負荷量達到了額定負荷的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七十五的時候就是變壓器的工作效率最佳狀態,所以應該按照新增用戶的具體情形進行合理的配電容量的選擇;第三,在P值不變的情況下,將負荷的功率因數適宜的提升,這樣可以減少無功功率,進而引起變壓器和線路的無功功率的減少,電流值也就變小了,最后達到減小線損的目標。
3.結束語
在電力行業的發展當中線損給其帶來了不小的損失,所以需要在電能的輸送過程當中有效的控制線損率,從而改善電能的損耗情況。我們研制出一系列的可行方式用于改善線損率,減少配電網在運作過程當中出現額外的耗損,從而有效地提升電能的利用率,以期增強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世篷,何映春.淺談配網線損管理[J].科技創業家,2013,(10).
[2] 陸全忠.線損分析在配網線損管理中的重要性[J].電子世界,2012,(20).
[3] 黃穎.淺析配網低壓線損管理[J].科技傳播,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