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仕云
摘要:低碳理念下我國汽車行業法律保障存在新機遇和新挑戰。運用法律機制保障汽車業節能減排具有必要性。要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法律政策支持。建立汽車節能減排的標準和法規是當前的關鍵。
關鍵詞:低碳理念;節能減排;汽車業;法律政策
1 汽車業節能減排法律政策的推進
“十一五”以來,國家針對汽車產業采取了一系列對策。2004年6月實施《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作為指導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法規,提出了引導和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和新型燃料汽車的政策。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小排量汽車,發展新型燃料、汽車電子、混合動力、節油和再生材料利用等技術與產品,實現的手段依然是引進產品與自主開發相結合,并對于符合技術政策的研發活動給予稅收政策支持。政策體現國家支持和鼓勵汽車產品和技術發展方向。
2 美、日汽車業節能減排立法制度借鑒
在汽車產業成熟的發達國家,汽車行業的碳排放量占25%~28%。國外的節油法規是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后出臺的。1973年的石油危機,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石油供應短缺,這對汽車產業及其技術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很多汽車公司不得不一改對于動力性和舒適性的偏重,轉向節能節油。1975年以后,各工業發達國家逐漸制定并實施適合其國情的汽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和法規。
2.1 美國節能減排汽車的立法制度
20世紀40年代美國加州開始實施排放法規,上世紀60年代美國頒布了全國性排放標準。1973年石油危機后,世界石油價格飛漲,石油資源的逐漸枯竭,而許多工業發達國家進口的石油中相當大的部分消耗在汽車上,從能源安全性角度考慮,如果不控制汽車的油耗,經濟發展可能會受控于石油出口國。
2.2 日本節能減排汽車的立法制度
日本在《京都議定書》承諾2008年至2012年期間,承擔二氧化碳排放水平6%的減排任務。節能減排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日本于1999年4月修改節約能源法,補充規定車輛的能源利用效率標準,以推動交通節能。日本在1999年開始強制性實施“領跑者”能效基準制度,對汽車制定不低于市場上最優秀商品能耗水平的能效標準,并明確實施的目標年度,如未達到規定的能效標準,制造商就不能再生產該種產品。同時,政府對汽車實施強制性的能效標識制度,要求這些產品標識要同時標明達到“領跑者”能效標準水平、年耗能量及年耗能費用等情況。日本《能源使用合理化法》中規定了轎車能源利用效率考核標準,要求每種汽車都要達到其對應的標準。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在實施汽車產品認證制度時,要求制造商申報認證車輛的燃油經濟性水平;第二,對達不到法規要求的企業,采取勸告、公布企業名單,罰款等懲罰措施。
3 我國汽車節能減排法律法規的完善
3.1 健全汽車業的規劃體系
為應對環境危機的影響,落實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我國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應建立健全汽車業的規劃體系,作為汽車產業綜合性應對措施的行動方案。《節約能源法》增加了“第四節交通運輸節能”規定:國務院有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管理節能工作的部門分別制定相關領域的節能規劃。
3.2 完善汽車節能認證制度
我國節能產品認證是指依據相關的認證用標準和技術要求,經認證機構確認并通過頒布節能產品認證證書和節能標志,證明某一產品為節能產品的活動。汽車節能認證技術體系是認識認證認可工作對國家節能工作貢獻的一個基本途徑,有必要在我國盡快開展汽車節能認證。認證用標準和技術要求規定了產品的節能評價值。汽車節能認證技術要求中的節能評價值也要滿足節能產品評價導則及節能產品認證的要求。
3.3 建立全面的燃油經濟性法規
實施燃油稅是節能減排的根本途徑。燃油稅即將養路費和其他費用合并成燃油稅,通過法律約定整合各部門間的利益關系,從而最大限度地節省能源和基礎設施開支,并達到用油者交稅、用油越多者交稅越多的目的。燃油稅在發達國家已經實施了幾十年。燃油稅涉及到各國政府的財政收入,所以情況千差萬別,各國燃油稅率:美國30%、英國73%、日本120%、德國260%、法國300%。但在我國的燃油稅改革,在利益博弈面前,舉步維艱。我國應該加緊制定針對商用車的燃油經濟性標準,同時適當提高乘用車的燃油經濟性限值,督促汽車企業加大對汽車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的投入,引導汽車產業進行調整,最終實現汽車燃油經濟性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減少對石油的浪費。
3.4 健全完善汽車的標準體系
節能減排標準對汽車業向環保節能方向發展有很積極的推動作用。美國、日本、歐洲各有各的汽車節能減排標準體系,各種體系各有特點。關于汽車燃料消耗量評價體系:汽車燃料消耗量評價體系是指表示燃料消耗量限值的方式。根據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的經驗,機動車節油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就是制定和實施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并實施車輛燃油稅等相關制度,促進汽車制造企業改進技術,降低油耗,提高燃油經濟性,引導消費者買低油耗汽車。對于中國來說,建立汽車節能減排的標準和法規是當前的關鍵。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但發展越快,就越需要盡快出標準,必須盡快細化、盡快完善管理方法。必須嚴格約束、貫徹執行汽車節能減排的標準和法規,才能從整體上促進汽車產業進步。
4 結語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目前已成為各國汽車企業趨之若鶩的戰略行動。“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新能源汽車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汽車節能產品很多,還是應該慎重選擇,不但要求節能效果還要考慮其是否環保,低碳節能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在新能源汽車的開發中,關鍵共性技術的創新成為價值鏈上的核心環節。由于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包括政府和企業在內,技術競爭已經或正在轉向競爭前技術(即共性技術)的角逐,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它是影響和制約產業升級的關鍵因素。在低碳新能源汽車關鍵共性技術即將突破的前夜,我國政府應該增加投入,提高公共投入的效率,以促進新能源汽車盡快市場化,同時,樹立可持續的消費觀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引導消費者自覺選擇有利于資源節約、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鼓勵消費者優先購買低能耗、低排放的環保汽車,實現汽車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