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鳴 王照清 王夢雅 王妍
摘要:隨著我國城鎮化和農業商品化進程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在京津冀協調發展背景下對農業產業化要求進一步提高。家庭農場已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家庭農場仍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配套服務措施的不到位成為制約家庭農場進一步發展的桎梏。通過對家庭農場的配套服務重要性分析,為相關部門制定政策,以更好地服務三農,推動家庭農場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家庭農場;配套服務;京津冀一體化;現代化農業
一.建立綜合配套服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不同農場的配套服務概況
我國的家庭農場大體分為五種類型。一是一家一戶,獨立經營。他們家庭人口多,勞力多,承包土地多。二是一家原來分居的,現在聯合創辦家庭農場。三是親戚故友聯合,創辦家庭農場。四是兼業性家庭農場,他們除經營糧食生產外,剩余人力從事其他副業生產。五是廣開門路,創辦多種經營專業家庭農場。如家庭林場、雞場、豬場、漁場以及農產品加工作坊,運輸等。
2.建立綜合配套服務的必要性
這五種不同類型的家庭農場需要不同的配套設施來與之適應。家庭農場的發展,需要有致力于為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提供有償服務,最大限度的方便農民種植土地,不斷推出新的服務項目,帶領農民進入高產高效的規模化經營的新時代的綜合配套服務商。將更多的科研成果推廣到農業種植中,解放農村勞動力,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讓農民的家庭農場經營更簡單便捷。由此可見,不同的家庭農場所需配套服務不同,這決定了建立綜合的配套服務是非常必要的。
3.建立綜合配套服務的重要性
由于農民缺乏相關方面的專業知識,許多“家庭農場”是“摸著石頭過河”,面對著用地、財政、融資、保險等問題,這直接影響著家庭農場的推廣和效益,而市場上目前仍沒有一家能夠為“家庭農場”提供全套系列服務、為其解決問題的機構,使得“家庭農場”止步不前。
綜合配套服務的逐步建立并完善,有利于保障農資安全,保障產品銷售渠道暢通,提供專業的農業技術,保障物流運輸順暢,保障農民法律權益不受侵害,從而為推動家庭農場事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撐。因此,建立綜合性配套服務商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二.配套服務對家庭農場發展的影響
家庭農場配套服務能幫助家庭農場主解決溝通、用地、農資、融資、保險等一系列問題,使得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管理企業化,同時增加產量,提高產業收成,為推動家庭農場事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撐。
綜合配套服務的提供,既解決了農場主的煩惱,培育了職業農民, 保證了專業化水平,也保證了食品的綠色安全,提升了效益,保護了生態,為推動家庭農場事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撐。
三.京津冀一體化下的家庭農場及配套服務的發展
1. 京津冀協同發展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地區的不均衡發展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為了追求區域的協同發展,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也在不斷升溫。隨著首都壓力的持續升高,首都職能的過度集中以及周圍城市的相對落后,京津冀協同發展政策成為大勢所趨。京津冀一體化是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11個地級市的80多個縣(市)。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扎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京津冀一體化建設主要包含了交通一體化、物流一體化、環境一體化等多方面內容。
但反觀現實,京津冀地區農村發展狀況并不是很好。未來農村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家庭農場的形式,將農民的土地集中起來集約化生產,改變農民生產“低、小、散”的問題,讓農民合作起來參與流通。農產品只有大批量流通才能讓農民更好的獲利,以克服個體力量太弱無法討價還價的弊端。
京津冀一體化體現了未來發展的一種一體化趨勢,追求的是區域之間的協同發展,勢必會帶來城鄉一體化的結果。而城鄉一體化則意味著大量農民轉移到城市中去,這勢必會導致農村生產力數量的減少。所以這更加需要我們把土地集中起來進行有效生產,以實現對于生產力的有效利用和規模經濟。所以,實現家庭農場合作生產模式將成為未來農村的主要發展方向。
2.京津冀協同發展對家庭農場的影響
京津冀一體化,為家庭農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第一,均衡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農村人員供給。京津冀合作協議中提到,要促進公共服務一體化。推進京津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試點。探索社會保障跨區域轉移對接。研究建立醫療資源共享機制,探索建立醫療聯合體,開展執業醫師一體化注冊管理。強化區域間衛生應急合作,建立長期、穩定、高效的區域衛生應急合作機制。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的城鄉發展還是存在著較大差異的。在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為了保存一定的農村勞動力就需要政府部門加大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培養農民,給農民普及基本知識,同時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制,實現農村與城市的接軌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城鄉的統籌發展。這樣就減少了農村勞動力外流問題,使勞動力留在農村,家庭農場便有了農村人員供給保障。
第二,培養專業農戶,保障技術支持。合作協議指出,要推進人才合作。共同舉辦高水平招才引智活動,開發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促進人才合理配置。共享“兩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資源,搭建博士后信息交流平臺,聯合招收培養博士后人員,促進高端人才培養。加強人才市場合作,支持雙方人力資源資格互認和自由流動。
在此背景下,家庭農場的發展便有了技術支持。農民有機會培訓基本知識,提高自身的知識和技術水平,從而提高種植效率;同時,可以使更多農業技術人才投身于家庭農場建設當中,真正實現科技興農。
第三,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保障流通順暢。京津冀一體化明確提出,要實現交通一體化,物流一體化。新的高速公路、鐵路等的修建已經提上日程。
此項政策的提出更為河北省內家庭農場貨物流通提供了便利條件。快捷的交通與物流有效地減少了農產品囤積,農戶受損的現象,同時降低了農民損失的風險,使得農民的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時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使得農戶的利益實現最大化。
3.京津冀協同發展下建立配套服務的影響
在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背景下,配套服務的建立能夠促進農場增加產量,提高產業收成,擴大農場規模,提高種植效率,使得農場生產更加標準化,效率化。同時還能培養專業農戶,提高專業化水平。
與此同時,建立配套服務不僅為農場事業的發展提供全面支撐,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主要有一下三點。
第一,推動土地流轉的規范性和有效性。配套服務的建立,有利于政府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恰好家庭農場可以采取承包、租賃、轉讓等多種形式,將農民一家一戶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推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和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
這一系列的措施不僅可以提高土地使用的綜合效益,更能有效的完善和促進農村土地的流轉機制,使土地資源合理配置,有效地促進家庭農場的發展及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第二,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合理分配。配套服務的建立,有助于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政策,因地制宜解決家庭農場面臨的問題,完善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吸引勞動力。解決家庭農場缺少勞動力的問題,相關有效措施將與農村剩余勞動力簽訂協議并將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集中,將這些勞動力重新分配和利用,給他們就業的機會和工作的保障,這樣不僅調動了剩余勞動力的積極性,合理分配并利用了勞動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更能有效地運轉家庭農場。
第三,推動實現現代化農業的健康發展。配套服務的建立,有助于家庭農場生產的專業化,能夠帶動為農業服務的社會化。家庭農場經營的專業化需要社會為其提供諸多方面的服務,促使一大部分農業剩余勞動力、非農產業組織和人員進入各方面的農業服務領域,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健全,促進農業生產要素市場的產生、發育和完善。
還有利于家庭農場加速農業產業化的一體化。由于利益的調節作用,使得以服務于農業為主的貿,工、商、產、供、銷和其他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各部門,在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下,不斷調節相互間的利益關系,逐步在農業內部形成產業一體化,既保護了農工的利益,又提高了農業產業在整個市場經濟中的競爭能力,并推動家庭農場及其他服務組織更加積極地向現代化邁進。
參考文獻:
[1] 鄭植. 我國家庭農場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J]. 亞熱帶農業研究. 2013(04)
[2] 羅方圓.關于家庭農場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探析[J].經濟視角. 2013(12)
[3] 嚴谷軍.社區銀行與小型家庭農場金融支持——基于美國經驗的分析[J].農村經濟.2008(01)
[4] 白蘊芳.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路徑選擇[J].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1)
[5] 朱博文.國外家庭農場發展的經驗與啟示[J]. 新疆農墾經濟. 2005(02)
[6] 郭正模.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的土地集中與流轉機制構建[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13(06)
[7]C. Gunden,B. Miran. Analysis of Farmers Fundemantal Farm Management Decisions in Terms of Priority and Getting Support[J]. Journal of Tekirdag Agricultural Faculty,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