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宏
摘要: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現階段,我國的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教育個性化方面,目標就是把每一位學生都培養成為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人才。所以,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就必須首先承認學生的這一個體差異特性,并依據學生的需要確定最合適的教學內容,選擇最佳的教學方式。 時代在發展,理論也在不斷更新,不論哪一種教育思想或者教學方法,都只有在與時俱進中才能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初中物理異步教學也在不斷地反思和探求中一步步豐富和完善。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主體異步、分類推進”。
關鍵詞:物理教學;主體異步;分類推進
河北省灤縣第四中學的市級教研課題《主體異步教學模式下雙案一體化小組合作高效課堂研究策略》開展多年來,積累和創造了許多教學經驗,形成了很多教研成果,已成為具有我校教學特色的新模式。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淺談一下初中物理教學主體異步分類推進措施。
一、教學目標分類
依據教材、新課程標準和各類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水平、習慣、興趣等因素,設計、制定出分類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分類包括課時目標分類、階段目標分類、長期目標分類。這些分類,對教學活動中的各類學生起到定位、導向、激勵作用。例如課時目標分類,首先是對知識點難易程度分類,然后對本節課應培養能力分類即對哪一類學生培養機械記憶能力,對哪一類學生培養觀察分析、思維綜合能力;階段目標分類則是哪一類學生應當掌握哪些知識點,哪一類學生形成怎樣的知識網絡結構。長期目標分類則是哪一類學生培養良好的記憶儲存習慣,提高注意的穩定性、持久性;哪一類學生提高歸納、概括、分析、綜合運用能力;哪一類學生培養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教師根據這樣的分類來設計課堂教學、作業布置、單元檢測。這樣,對一些由于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可以有效地排除干擾,提高學生自我控制、自我調節的能力;學會獨立安排,調整自己的學習活動,增強意志力,形成持久內驅力。
二、課堂教學過程分類
備課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鞏固訓練及作業布置,都堅持與各類學生的實際相適應。要想保證在同一節課內既有面向全體“合”的環節,又有兼顧各方 “分” 的環節,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1、要處理好小組的“分”與全班“合”的關系。教師要借鑒復式班教學模式即在一定階段,將學生由傳統的“單車道”學習,按分類分成“兩車道”或“三車道”學習。即一部分學生接受教師的直接教學——“動”;另一部分學生接受教師提供的自學提綱或口述的學習要求,進行自讀、自思、自問、自答、自練、自查——“靜”;還可以安排一部分學生對某一個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開展互學、互練、互幫、互議、互查、互評活動。教師要在教材難易度和學生差異的結合點上,圍繞一條教學主線,協調好“動”、“靜”的對象和“動”、“靜”的時間,讓每個學生做到“動”在關鍵處,“靜”在必要時,且相互促進,互不干擾。
2、要處理好講與練的關系。導學案中共性的內容實行全班學生同時聽講、閱讀、思考、練習。在時間的安排上有時30分鐘全班講授,15分鐘分類指導;有時A、B類學生只聽15分鐘講授,30分鐘自學、提問、練習;而C類學生聽30分鐘講授,練習15分鐘。
3、要處理好展示與方法指導。教師針對不同層次內容,指導學生完成自學并鼓勵其提高學習效率,甚至完成超層次目標內容的學習。尤其要注重對各類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指導,使學生分別獲得適合其個人需要的學習方法。另外,還要按分類后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及拓展延伸開展適合各類學生差異的教學活動,如分類設問、分類練習、分類指導、分類作業等,努力做到整個課堂的分合有致,動靜結合,全員參與,各得其所。
4、要處理好課內與課外作業的關系。作業分課內、課外兩類,課內作業面向全班統一標準,課外作業分類設計體現出A、B、C三類學生各有所需。
5、要處理好試題難易度關系。考查要抓關鍵、重補缺。每份試卷都分基本題、提高題和綜合運用三類,分類考查后,根據物理考查的不同結果,采用不同的整改措施。
三、課外輔導分類
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必不可少。如幫助A類學生成立物理興趣小組,參加競賽輔導;幫助B類學生成立互幫自學小組,參加補缺性輔導;幫助C類學生成立補差輔導小組,教師要面對面輔導,講求實效。
四、教學評價分類
分類評價要注意差異性、及時性和激勵性。及時了解學生達到分類目標的具體情況,并及時加以鼓勵。具體做法是以個體評價為主,宜粗不宜細,多鼓勵、表揚,并擴大評價的范圍、內容如口答、概括、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書面測驗等。幫助學生在失誤、受挫折時能正確找出原因如個人努力程度、完成的策略方法、身體和環境因素等,重樹成功的信心。例如在同一份試卷中,設計A、B、C組共做題50分,各組易做題50分,選做高一等級試題(如B類同學選A組題做)正確無誤者酌情加卷面分5—10分,并要求學生在姓名后寫上組別,以便于評卷批改。
總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務必提升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務必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個體差異性,務必創設和諧、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滿腔熱情地關注每一名學生,平等公正地關愛C類學生,使教育的過程真正成為心靈與心靈、情感與情感溝通的育人過程,最終達到分類推進的效果,實現學生的自主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
[1]鄒穎昭. 異步教學——新世紀素質教育的主旋律【J】 異步教學研究 200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