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嬌
(沈陽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110045)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已經成為人們放松心情的最佳選擇。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發展智慧旅游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加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發展智慧旅游成為可能。而旅游信息化就預示著今后我國將會步入“智慧旅游”時代。
“智慧旅游”是信息化發展的產物,是指通過通信網絡、智能管理、整合資源等手段,高度系統化整合旅游物理資源和深度開發激活信息資源,促進旅游業的信息化發展。總而言之,智慧旅游就是讓游客與互聯網互動,實現旅游的智能化。
在旅游之前,游客都會關注路線、景點、天氣、交通、住宿、等各方面的問題。一般的旅游信息化中,信息大都是以部門為中心組織的。例如,交通部門會發布交通信息,旅游主管部門會介紹景點內容,這些部門都涉及旅游領域的部門,但是這些部門的信息系統彼此之間都是孤立的,沒有實現信息的共享。游客查詢相關信息的時候,需要登錄不同的網站來查詢不同的信息,實在是很麻煩的一件事。而智慧旅游系統可以很輕松的為游客解決這一煩惱,因為智慧旅游系統中的信息是以游客為中心的,不管游客身在何方,只要游客使用位置服務技術,就可以得到吃、食、住、行等各方面的信息,無需登錄各個網站查詢,省時省力。
目前大多的旅游信息化,游客都是被動地獲取旅游信息服務,在分散的部門中自行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智慧旅游系統可以通過游客輸入的身份特點、興趣愛好、地理位置等自動編排信息,讓游客主動地獲取信息服務。舉個例子來說,智慧旅游系統根據游客的年齡,興趣愛好等不同的內容信息自動編排相關信息,提供個性化的旅游方案。購票方面也是智能化的,互聯網、手機、自動售票機都可以購票,而且門票帶有感應磁條,無論游客走到哪里都自動介紹景點,還為游客提供最佳的路線介紹,避免游客有遺漏的景點,讓游客盡興而歸。
其實去旅游的人絕大多數都不是專業的游客,他們沒有豐富的旅游經驗,對旅游的相關情況缺乏了解,而且由于游客的年齡、興趣、旅游目的等不盡相同。因此,智能化的旅游信息服務的水平不得不提高。比如,在網絡上提供場景式服務的旅游信息網站,根據游客輸入的不同信息為游客設計出一條最佳的旅游路線,然后讓游客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旅游路線,在出門前就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當游客做選擇時,智慧旅游系統會提供相應的信息供游客參考。
由于智慧旅游建設的基礎薄弱,一些地方出現了認識不清、盲目跟風等現象。為了加強智慧旅游建設的基礎,就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了解各個地方的旅游資源和產業格局,然后對癥下藥,進行有計劃性的資金援助,建設符合當地實情的智慧旅游系統,要向長遠方向發展,杜絕浪費現象。再者,國家旅游局要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清楚認識到智慧旅游發展的市場前景及帶來的經濟效益,爭取技術支持,鼓勵相關企業積極發展智慧旅游服務。最后要加強與信息技術研究機構的合作,鼓勵旅游相關的部門開展與智慧旅游有聯系的一系列宣傳和推廣工作。
智慧旅游作為一種新的旅游方式,就必須更好地滿足游客的需求。所以,智慧旅游建設必須不斷創新,以游客為中心,隨游客的需求變化而變化。在智慧旅游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以旅游路線和消費經過為線索,要將GPS系統、無線網絡條件、旅游交通、旅游景點、旅游娛樂場所等與旅游密切相關的部門和設施納入智慧旅游建設的范圍之內。與此同時要加強與交通、醫療、氣象等部門的聯系和溝通,建立信息與資源共享平臺,為游客提供較完善的信息服務,給游客一次完美的體驗。
1)健全智慧旅游建設的各項法律法規,加快標準建設的步伐,完善保障游客信息安全的系統。
2)由于國內各地的發展水平,地理環境千差萬別,所以旅游目的地的情況也是不盡相同。目前智慧旅游發展的態勢良好,但是沒有統一的考核評價體系,游客對于智慧旅游沒有太高的并滿意度,因此當務之急是建設一套統一的考核評價體系。
3)我國發展智慧旅游的時間不是很長,各方面都還需要完善,所以一定要借鑒國外的有效經驗,結合國內智慧旅游發展的實際,對國內的智慧旅游發展做出總結,然后再向全國范圍內推廣。
4)加強智慧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革新商業模式,給予企業技術的支持和國家優惠政策,積極宣傳推廣,建設人才教育培訓機構,營造一種有利于智慧旅游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總之,建設智慧旅游需要各方面的配合,為了智慧旅游更好地發展,必須完善各方面的配套措施。
其實智慧旅游作為一個新興事物,發展還很不成熟,而且因為不同的科學背景、不同的著眼點,對智慧旅游也做出了不同的解釋,所以到目前為止智慧旅游還沒有明確的定義。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智慧旅游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是這并不是說智慧旅游建設進行得很順利,相反建設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智慧旅游建設與游客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為游客提供最全面的信息服務,為游客提供一個現代服務業綜合服務水平。
[1]伏俊雯,沈志鵬.智慧旅游服務質量滿意度調查指標構建[J].勞動保障世界,2013(24):113-113.
[2]付業勤,鄭向敏.我國智慧旅游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開發研究,2013(4):62-65.
[3]張凌云,黎巎,劉敏,等.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與理論體系[J].旅游學刊,2012,27(5):66-73.
[4]張珣.我國發展智慧旅游的條件及應用價值[J].中國電子商務,2014(5):277.
[5]任瀚.智慧旅游定位論析[J].生態經濟,2013(4):142-145.
[6]吳泓.公共旅游信息服務體系構建路徑和模式——基于智慧城市視角[J].現代經濟探討,2014(9):67-71.
[7]張珣,呂秀麗,侯杰,等.淺析我國“智慧旅游”的可持續發展[J].華章,2014(15):79-79.
[8]王玲.淺談我國智慧旅游建設[J].東方企業文化,2013(19):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