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年
近年來,反對公務員財產公示的聲音時有出現。在某省“兩會”上就有位人大代表反對公務員財產公示,他說:“官員也是人,也有隱私;官員是公仆,不是老百姓的奴隸。”他認為,讓公務員公示財產,“越是這樣,社會風氣越不利于公平公正,要警惕一些人打著‘民意的旗號搞民粹主義。”他還建議采取“搖號”的辦法隨機抽檢,搖到誰讓誰公示財產。這位代表的言論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但是這些觀點有悖國際慣例,因為自英國1695年通過《腐敗行為法案》以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出臺了公務員財產公示法。
從政必須放棄財產隱私權
公務員財產公示是從政的最基本要求。想當公務員,就必須放棄財產隱私權;不想放棄財產隱私權,就別當公務員。
俄羅斯在出臺公務員財產公示法規時遇到的阻力很大,針對一些官員以“隱私權”、“條件不成熟”等借口阻撓財產公示立法,普京氣憤地回擊道:“如果政府中誰不愿意公示自己的財產,那他一定是個貪官,是禽獸不如的東西!”
建立公務員財產公示制度有利于保護公務員。有了財產公示制度,就相當于給公務員戴上了“緊箍咒”,任何以權謀私行為都會受到監督,并被及時揭露,這就防止公務員在貪欲的驅使下由小貪到大貪,逐步走向罪惡的深淵。
財產公示是國際慣例
公務員財產公示是政府“透明化”的要求,是反腐的有效手段。同時,公務員財產公示也是誠實的表現,很容易以此取得公眾對政府的信任,便于政府各項政策的順利貫徹執行。
世界銀行金融市場透明局局長吉恩·佩斯姆:“財產公示制度使腐敗官員掩蓋犯罪活動或隱匿非法所得更加困難。公眾和反腐機關應支持20國集團呼吁的公務員財產公示制度,因為這是把公務員盜賊訴諸法律審判的一個有效措施。”
截至2010年底,在世界銀行數據庫中的176個國家中,有146個國家建立了公務員財產公示制度,占83%。經合組織(OECD)34個成員國全部實施公務員財產公開法規,拉丁美洲、加勒比、東歐和中亞實施公務員財產公示法規的國家占90%,南亞、東亞、太平洋和撒哈拉南部非洲占65%以上,中東和北非為60%。
在過去20年中,公務員財產公示這一趨勢有所加快,尚未建立這一制度的少數國家都在積極立法,估計在未來幾年內,建立公務員財產公示制度的國家會到達90%以上。
誰該公示財產
從各國立法實踐看,公務員財產公示是“由上而下”推行的,先從高級公務員和議員(人大代表)開始,然后逐步推廣到普通公務員。這是因為,高級公務員掌握著更大的權力,他們一旦腐敗,給公共利益造成的損失也更大。俗話講“正人先正己”,財產公示從高級公務員開始,領導以身作則,自然便于把這項制度貫徹下去。
世界銀行報告顯示,在建立公務員財產公示制度的國家里,規定高級公務員必須公示財產的國家占100%,規定內閣成員必須公示財產的國家占93%,規定議員(人大代表)必須公示財產的國家占91%,規定高級司法人員必須公示財產的國家占62%。
公務員財產公示,并非限于公務員自己,還應包括公務員的配偶、子女,甚至還包括父母,而不管其國籍如何。這是因為,如果只公示公務員自己的財產,他可以把貪污、受賄的財產放到配偶、子女和父母名下,甚至轉移到海外,這就讓公務員財產公示流于形式,起不到遏制腐敗的作用。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12年12月12日發表國情咨文時強調,公務員財產公示要從高級領導人做起,例如總統、總理和他們的家人。普京說:“如果一名官員在公開贊許俄羅斯偉大的同時,卻將資產轉移到海外,人們如何信任他?”俄羅斯必須公布財產的公務員分文職部門、軍事部門和其他聯邦部門,大致是局級以上的領導,腐敗風險大的部門職務相應降低。國有企業、基金會的高管也納入財產公示范圍。俄羅斯還禁止所有公務員、軍人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在境外擁有任何財產和開設銀行賬戶,禁止購買或持有外國公司的有價證券。國家杜馬制憲和國家建設委員會第一副主席維亞切斯拉夫·雷薩科夫說:“公職人員不允許一條腿在這里,在俄羅斯,另一條腿在國外。”
韓國1981年12月31日通過了《韓國公職人員倫理法》,規定申報義務者為四級以上的公務員及相關人員、所有法官和檢察官、上將以上的軍官、總監以上的警官、政府企業高管、高等院校的正副校長和學長,此外,接受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出資的機關、團體的任職人員也要申報財產。需要申報的財產不僅限于公務員本人,也包括配偶(含長期同居者)和三代直系親屬的財產,但出嫁的女兒和外祖父母、外孫子女除外。
巴西1993年11月10日頒布的《高級公務員財產申報法》規定,必須申報財產的官員包括:總統、副總統、部長、議員、聯邦法官、聯邦檢察機構成員、在聯邦各權力機關的一切人員。
土耳其1983年出臺的《公務員財產申報法》規定,需要申報財產的公務員包括所有通過選舉進入公務員隊伍的人員,包括村長和村委會成員、公證員、國企管理層等人員。
該公示哪些財產
公務員應該公示的財產應包括一切收入、投資收益、動產、不動產、所收禮品、受到的款待等。
美國規定,公務員必須報告的財產信息包括所有收入及累計超過100美元的酬金,要詳細寫明來源、時間和數額。對從親屬以外的人那里獲得交通、住宿、食品、消遣等,也要折合成貨幣價值,累計超過250美元就要報告。收到的任何禮品按市場價格超過35美元,則必須報告。
烏克蘭規定,公務員必須在每年4月1日前如實提交個人上一年度在世界范圍的所有財產、收入、支出等財務狀況資料,包括所有本幣和外幣銀行賬戶,國家稅務部門負責對財產報告進行審查,如報告不實,則辭退公務員。公民競聘公務員職位也必須提交財產報告,報告失實則失去競聘資格。
土耳其規定,公務員應公示的財產包括公務員自己、配偶及子女名下的所有不動產、各種收入、債券、黃金、珠寶等。
韓國規定,公務員應公示的財產包括事實上擁有的境內外所有財產和向非營利機構捐贈的財物,也包括首飾、古董、珠寶、藝術品和會員券等。
如何公示
“公示”與“申報”是有區別的。“公示”是把自己家庭的所有財產、收入和支出信息向公眾展示,任何人都可以查閱,其目的就是落實民主監督制度。而“申報”只是把自己家庭的財產信息向上級報告。
財產公示一般每年進行一次,少數國家在公職人員參選前申報,任職時公示一次,卸任時再公示一次,如果任職期間財產有重大變動,也需及時公示。烏克蘭則要求高級公務員在離職10年內仍須每年報告個人財產。
美國規定,公務員財產報告從當年的5月15日起的15日內向全社會公開,任何人都可以查閱這些信息。公眾出于公共利益和反腐的目的,也可索取公務員財產報告的復印件。報告持續公示6年,滿6年后,銷毀這些信息,但正在進行調查的繼續保留。
法國規定,需要公示財產的公務員在任職后的15天內提交財產報告,任職期間財產有重大變化要及時提交報告,任期屆滿前最早2個月、最遲1個月內,或在辭職、被解職等原因停止職務后的15天內重新提交財產報告,公務員的財產報告在《法蘭西共和國政府公報》上公示。
嚴懲不如實申報財產的公務員
土耳其規定,如果應該公示財產的公務員任職期間未按規定時間提交財產報告,將被解職,并可處以3個月至1年的監禁。提供虛假報告者被處以6個月至5年的監禁,并判罰金500萬至1000萬里拉,沒收非法所得,如果非法所得被轉移或使用,則用合法財產補足差額。對獲刑的公務員,刑滿后終身不得錄用公職。
韓國的公務員倫理委員會審查公務員的財產報告,如財產報告有隱瞞造假嫌疑,通知司法機關對財產報告人進行調查或搜查。規定時間內不提交財產報告或提交的報告有欺瞞行為者,視情節輕重,可判處1年以下拘禁或1000萬韓元以下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