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子
對當代鋼琴教學的幾點建議
◎王晨子
本文通過對時下鋼琴教學過程中學生一些普遍性現象的總結,嘗試分析其產生的原因,試圖對當代鋼琴教學現狀起到一定積極影響。
鋼琴教學 音樂 教學
學生在拿到樂譜后往往急于求成,認為能完整演奏就達到了練習目的,對樂譜并不細究就立刻著手練習,對譜上的各類記號視而不見。具體問題表現為:
1.忽視速度,力度,表情記號
學生對于速度力度表情記號往往忽視,將全曲演奏得面無表情,有時甚至會造成對原曲的歪曲和誤讀。
2.忽視演奏法記號
學生拿到樂譜,往往對演奏法不夠重視,不管對什么具體的演奏記號都一視同仁,或者對各類演奏記號不明其所以,似是而非,并不能明確區別出各個不同標記中的具體區別,造成對樂曲囫圇吞棗,完全沒有表達出樂曲的情感,這樣的演奏,只是機械地敲打鍵盤而已。
3.忽視分句
分句更是被忽視的重要問題。學生普遍存在選擇性忽視連線,并且基本不會去思考連線畫法的不同對于樂句不同效果差異起到的影響。正如同歌唱不可以隨便呼吸,音樂的分句演奏得差異,對作品效果起到的影響堪稱天壤之別。
4.忽視裝飾音記號以及不同裝飾音之間的差異
同樣的問題還表現在裝飾音上,學生往往不注重裝飾音具體是如何演奏的。不同的裝飾音的差異也不能準確地區別演奏出來。
1.視奏能力欠缺
很多學生已經學習過的樂曲一段時間不復習就徹底忘記,如同未曾學過的新曲目一樣完全不能演奏。有些參加鋼琴考級級別已經很高的學生拿到一些程度很淺的樂曲也不能很快奏出。究其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識譜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培養,視奏能力欠缺。
2.即興演奏能力有待提高
學生能力的缺失還表現在不能學以致用,曲目學習了很多,高級曲目照樂譜演奏得毫不費力,卻無法脫譜為普通觀眾演奏一個他們點名要聽的簡單小歌曲,或者無法勝任為學校演出,聚會演奏的鋼琴伴奏。
3.不能恰當使用踏板
在運用踏板問題上學生們能力的欠缺表現得更為突出,要么就全曲都運用踏板,不知何時該松開或停用,導致全曲處理得混沌濛濁;要么就全曲都徹底不加踏板,讓需要潤色之處聽起來干澀生冷。
4.表達樂曲情感能力有待培養
在平時的作業完成中,可以機械地熟練練習,卻不知如何處理樂曲的情感,尤其體現在拿到一首新的樂曲時,如果沒有教師的輔導沒有教師的演奏提示就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表現樂曲。
學生在學琴過程中,往往注重對手指等演奏需要的身體部位的技術訓練,而忽視對上述知識的適當了解。殊不知,對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的了解,對作曲家個人風格的知識積累,對作品體裁的認識,是我們恰當處理一部作品至關重要的因素。缺乏對上述知識的了解,很有可能就會讓我們把一首作品徹底歪曲。
對樂理基本知識,如拍號,調式調性等知識的缺乏,往往正是學生演奏中屢教不改的錯誤的原因,是我們一定要努力克服的。讓他們感到樂曲的律動,往往就能教會他們一處困難的節奏。讓他們記住譜面上的調號與鍵盤上的黑鍵的對應關系,讓他們帶著理解練習音階,往往就能讓他們糾正總演奏出錯音的段落。
對作曲理論知識常識的不了解,表現在和聲知識缺乏上,往往是學生不能正確清晰更換踏板的原因;表現在對復調作品的演奏上,更是尤甚,學生往往只覺得復調作品困難艱澀,完全不能明白其中的奧妙,往往在練習中付出大量勞動,卻并不能達到練習目的,事倍功半。而對對位知識的不了解,更會讓學生忽略掉各個時期鋼琴作品中俯拾皆是的精妙對位。同時,缺乏和聲和對位的知識,更是妨礙學生多層次聽覺的形成,這樣的學習達到的效果,往往是讓學生將任何樂曲都彈奏成“單旋律加伴奏”。曲式知識,更是不能不讓學生明白,小到幫助學生更容易地背譜,大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樂曲,加深對樂曲的理解。適當地讓學生掌握一定作曲技法,是很有必要的。讓學生可以在練習中感受到作曲家精巧的設計,有計劃的展開,聲部間的呼應,調式的變化,明暗的對比,織體的變換,帶著理解去演奏,想必遠遠勝過只是機械的重復勞動。
總而言之,我們學習鋼琴,相信功用并非是做手指操,目的并非要肢體靈活強健,而是要通過學琴感知音樂之美,感知藝術之華光,獲得審美享受,也帶給他人審美享受。因此,在學習鋼琴和教授鋼琴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感性的積累,培養學生獨立的理性分析理性思考,讓學生能做到有理性指導的感性演奏,能具備良好的實際運用能力,演奏出既有自我表達,又不失作品風貌的動人音樂;讓我們的學生,既能陽春白雪,也能滿足群眾娛樂的需求。讓我們的學生成為既有能力也有技術,而非只有技術的優秀演奏者。
(作者單位: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責任編輯 馮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