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泰 顧乃兵 田 曄 狄政莉 劉志勤 雷 輝 韋君麗
西安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西安 710003)
?
雙黃連注射液對病毒性腦炎炎癥因子表達的影響*
李安泰顧乃兵田曄狄政莉劉志勤雷輝韋君麗△
西安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西安 710003)
目的:探討雙黃連注射液對病毒性腦炎血清和腦脊液中炎性因子表達的影響, 為顱內感染提供新的治療方法。方法:選取2011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腦炎確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阿昔洛韋治療組和阿昔洛韋合雙黃連注射液組,分別采用ELISA法檢測兩組受試者血清和腦脊液中干腫瘤壞死因子 ( TNF-α ) 和白介素-6(IL-6) 治療前和治療14d后的變化。結果:雙黃連注射液合阿昔洛韋治療組14d后炎癥因子TNF-α和 IL-6較單純阿昔洛韋治療組表達水平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雙黃連注射液可以通過降低病毒性腦炎炎癥因子表達水平,起到治療病毒性腦炎的作用。
病毒性腦炎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的特點,其具體致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直接侵犯和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有關,病理改變在急性期主要表現為為腦水腫、神經細胞變性、壞死及腦軟化等;既往研究發現, 顱內感染性疾病患者若未及時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將會遺留嚴重的并發癥和后遺癥[1]。顱內感染發生時, 病菌進入腦脊液,將會釋放內毒素, 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局部產生各種炎性因子,這些致病因子將患者的顱內感染發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實驗采用雙黃連注射液聯合阿昔洛韋治療病毒性腦炎,觀察血清及腦脊液炎癥因子變化,為臨床治療病毒性腦炎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臨床資料 選取西安市中心醫院與西安市第四醫院神經內科2011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腦炎確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80例顱內感染患者中男42例, 女38例; 年齡25~56歲,平均32.5±4.3歲; 隨機分為阿昔洛韋治療組(n=40)和阿昔洛韋聯合雙黃連組(n=40)。其中阿昔洛韋30mg/kg,雙黃連注射液20mL/d,所有納入患者的年齡、 性別, 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 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均于入院當天行腰椎穿刺術抽取腦脊液及抽取靜脈血,檢測病毒性腦炎炎性因子TNF- α、IL-6的表達水平。治療2周后,再次抽取腦脊液和靜脈血檢測TNF- α、IL-6,進行比較。采用ELISA法(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試劑盒由 AdopoGen( 韓國) 公司提供, 操作方法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療效標準 觀察所有患者入院當天腦脊液和血清中炎性因子腫瘤壞死因子(TNF- α) 和白介素-6( IL-6) 值;以及在治療2周后患者腦脊液和血清中TNF- α、IL-6表達水平變化, 行統計學分析。

治療結果 血清學觀察 阿昔洛韋治療組血清中炎癥因子經阿昔洛韋治療后表達顯著降低。雙黃連聯合阿昔洛韋治療組血清中炎癥因子經治療后炎癥因子亦較未治療前表達明顯降低。阿昔洛韋和雙黃連組在治療14d后,雙黃連組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TNF- α) 和白介素-6( IL-6)較單純阿昔洛韋治療組表達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顱內感染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ng/L ,±s)
腦脊液觀察 阿昔洛韋治療組腦脊液中炎癥因子經阿昔洛韋治療后表達顯著降低。雙黃連聯合阿昔洛韋治療組腦脊液中炎癥因子經治療后炎癥因子亦較未治療前表達明顯降低。阿昔洛韋和雙黃連組在治療14d后,雙黃連組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TNF- α) 和白介素-6( IL-6)較單純阿昔洛韋治療組表達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顱內感染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討論 病毒性腦炎是我們臨床中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其起病急驟,并發癥多,致病機理尚不完全清楚。顱內感染時,中樞系統在病原菌刺激下會產生細胞因子,繼而發生免疫反應,引起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6、 IL-8、IL-10等表達的升高[2]。腫瘤壞死因子(TNF-α)主要是由各種炎癥刺激物作用于巨噬和單核細胞而產生的一種多肽細胞因子, 其通過誘導一系列炎癥介質的釋放而參與后續的炎癥反應。TNF-α在顱內感染中起先導作用, 誘導IL-6、 IL-8等炎癥介質的過度表達和釋放, 增強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的黏附作用, 并促進內皮細胞黏附分子產生, 增加血管通透性,導致腦水腫[3]。白介素-6(IL-6)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具有廣泛生物學活性的、多功能的單鏈糖蛋白細胞因子[4]。在顱內白介素-6主要表達于神經元和小膠質細胞, 參與機體對病原菌的免疫應答和炎癥反應[5]。
中醫學中沒有病毒性腦炎的病名,但根據辨證論治理論,我們在本次研究中引入了中藥治療。雙黃連注射液在臨床中應用較廣,治療效果確切,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作用,其中的主要成分是金銀花、黃芩、連翹,三味藥物均具有清實熱,解邪毒的作用,共奏清熱解毒,清宣風熱之效。用于細菌和病毒性腦炎以及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咳嗽、咽痛,喬月華等在雙黃連對小鼠巨細胞病毒感染的實驗研究中,發現其具有明顯的抗病毒作用[6]。本研究中,我們將病毒性腦炎確診患者隨機分為阿昔洛韋組、阿昔洛韋聯合雙黃連治療組,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腦脊液和血清炎癥因子TNF-α、IL-6的表達水平。研究發現阿昔洛韋組和雙黃連組治療14d后TNF-α、IL-6表達水平均明顯降低,且阿昔洛韋聯合雙黃連組較單純阿昔洛韋組炎癥因子表達下降明顯,具有統計學差異。提示雙黃連可能通過抑制炎癥因子表達從而起到治療病毒性腦炎的作用,為臨床治療顱內感染提供理論依據。
綜上所述,病毒性腦炎患者血清及腦脊液中炎癥因子TNF-α、IL-6表達均增加,其可能促進了顱內感染的發生發展。本實驗中病毒性腦炎患者經單純阿昔洛韋和聯合雙黃連治療后,兩組炎癥因子表達均下降,且聯合雙黃連治療組較單純阿昔洛韋組炎癥因子TNF-α、IL-6表達明顯減低,提示雙黃連可以通過降低炎癥因子的表達起到治療顱內感染性疾病,為臨床治療顱內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1] 林澤君.早期急性項腦損傷患者血清IL-6、IL-8、TNF-cuNSE水平變化及意義[J].山東醫藥,2010,50(38):81-82.
[2] 李曉莉, 陳可夫.顱腦損傷患者血清IL-6、IL-8和 NSE變化與預后關系[J] .基礎醫學與臨床,2011,31(3) :322-323.
[3] 鄒自英, 朱冰, 湯雪晴.腦脊液各項指標聯合檢測對顱內細菌感染的診斷價值[J] .西南軍醫,2012,14(2) :199-201.
[4] 俞增仙,董春富.腦脊液6項指標檢測對腦膜炎的診斷價值[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9) :1339-1340.
[5] 朱偉, 趙合慶, 程慶璋.血清及腦脊液特種蛋白檢測在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中的意義[J] .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0, 23(3) :177-180.
[6] 喬月華.雙黃連對小鼠巨細胞病毒感染性耳聾的實驗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1,40(12):1575-1577.
(收稿2015-05-25;修回2015-06-30)
R322.81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5.09.002
*陜西省自然基金項目(2014JM4162)
△西安市第四醫院神經內科(西安 710004)
主題詞腦炎/中西醫結合療法雙黃連注射液 @炎癥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