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燕
陜西省安康市中醫醫院(安康 725000 )
?
加味逍遙散聯合吲哚美辛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療效觀察
崔燕
陜西省安康市中醫醫院(安康 725000 )
目的:觀察加味逍遙散聯合吲哚美辛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68例亞急性甲狀腺炎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采用加味逍遙散(丹皮、梔子、柴胡、當歸、白芍、白術、生地、黃芩、夏枯草、薄荷、玄參、桔梗、浙貝母、川楝子、延胡索、甘草)聯合吲哚美辛治療本病34例,對照組口服吲哚美辛34例,治療8周后對比臨床癥狀積分情況。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5%;兩組癥狀積分療效比較均有下降,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加味逍遙散合吲哚美辛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炎癥因子作用。
亞急性甲狀腺炎,簡稱亞甲炎是一種自限性炎癥性疾病,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疼痛性疾病[1]。有一定的季節及地域傾向,以短暫的破壞性甲狀腺組織損傷,伴全身炎癥反應為特征,由甲狀腺的病毒感染引起,并常在上呼吸道疾患之后發生。
臨床資料68例均為安康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門診及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4例,男8例,女26例;年齡31±12.3歲;病程2d~6月;發熱34例,甲狀腺腫大34例,多個結節者30例,早期血沉增高至50~75mm/H者為25例,白細胞減少20例,血T3、T4增高20例,血TSH降低10例,測攝碘率可降至5%~10%以下34例,血甲狀腺免疫球蛋白初期升高22例;超聲檢查:受累區域回聲低,呈局灶性、多灶性或彌漫性低回聲34例。對照組:34例,男7例,女27例;年齡32±12.6歲;病程2.5~6月;發熱34例,甲狀腺腫大34例,多個結節者30例,早期血沉增高50~75mm/H 25例,白細胞減少20例,血T3、T4增高20例,血TSH降低10例,測攝碘率可降至5%~10%以下34例,血甲狀腺免疫球蛋白初期升高22例;超聲檢查:受累區域回聲低,呈局灶性、多灶性或彌漫性低回聲3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癥診療常規》和《中醫內科學》。
治療方法對照組:臥床休息,清淡飲食,禁食海鮮類發物及煙酒,體溫超過39℃以上者給予甲狀腺局部冷敷等,并在此基礎上加服吲哚美辛片 25mg,3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加味逍遙散,方藥組成:丹皮、玄參各20g,梔子15g,當歸12g,柴胡、白芍、白術、生地、黃芩、夏枯草、桔梗、浙貝母、川楝子、延胡索各10g,薄荷、甘草各3g;隨證加減:若高熱者加青蒿10g,石膏20g等;若用上方疼痛不減者再加制乳沒各10g,郁金12g以加強行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若心慌出汗較多、上肢顫抖明顯可加生龍骨、牡蠣各20g,炒棗仁、麥冬各15g,白蒺藜10g等補心養肝、熄風止痙;若心煩、手足心熱、盜汗顯著者,加用知母12g,黃柏10g滋陰降火;頸前腫塊較硬者,可加用桃仁、紅花、三棱、莪術、昆布各10g,海藻20g。每日1劑煎汁400mL,分早晚溫服。4周為1個療程,共服用2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療效標準參照《實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制定療效標準。
治療結果治療效果治療組34例, 治愈21例, 好轉13例, 無效0例, 總有效率100%;對照組34例, 治愈4例, 好轉22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76.5%;兩組療效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治療前后兩組癥狀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癥狀積分治療前癥狀積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癥狀積分均有下降(P<0.01),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
討論祖國醫學并無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病名記載,但在中醫典籍中有類似描述,屬于癭病的范疇,癭病以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為臨床特征,多發于女性[3]。對于癭癰的病因病機,各位醫家有不同的認識,如氣滯血瘀,邪氣停著,五臟失和;風火、風濕客于肺胃,肝胃郁熱,積熱上壅,挾痰蘊結,以致氣血凝滯而成;也與婦女在經、孕、產、乳期間的生理特點有關。總的來說,本病發病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內有郁火,外感六淫邪毒或情志內傷、飲食水土失調以致氣血津液運行失調,氣血不暢,痰凝血瘀,壅結于頸前所致。根據臨床經驗及中醫辨證論治,我們認為亞甲炎多由肝郁化火、血瘀痰結引起,臨床中在基礎治療上加用加味逍遙散化裁療效較好。
方用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氣得以調達為主藥;當歸甘辛苦溫,養血和血,其味辛散,乃血中之氣藥,白芍苦微寒,養血斂陰,柔肝緩急,共為臣藥。薄荷少許疏散郁遏之氣,透達肝經郁熱,白術健脾祛濕,使運化有權,氣血有源;丹皮清血中之伏火,梔子清肝熱,并導熱下行,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三藥和用可加強清熱之功;玄參清熱涼血軟堅散結,浙貝母清熱清肺,軟堅散結;桔梗宣肺祛痰、利咽、軟堅散結;夏枯草苦、辛寒,入肝膽經,清肝火,明目,散結軟堅;川楝子、元胡行氣止痛;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疏肝清熱,解郁散結,涼血滌痰之功。
本方主藥柴胡,其成分為柴胡皂苷,可抗感冒病毒,促進蛋白質合成增加免疫功能,抗腫瘤、抗輻射。夏枯草水煎醇沉液在小鼠腹腔注射有明顯抗炎作用。黃芩煎劑在體外對許多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還有解熱、降壓、鎮靜、保肝、利膽、降血脂等作用。生地水提液有降壓、鎮靜、抗炎、抗過敏作用。地黃滋陰補血,調節人體氣血,提高機體的免疫力。當歸與白術均具有調節免疫的功能,玄參有抗炎、鎮靜、抗驚厥作用。白芍滋陰補血,具有促進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實驗室研究發現白芍水煎劑能拮抗環磷酰胺對小鼠外周T淋巴細胞的抑制作用,提高細胞的免疫功能,具有抗炎抗感染的作用。甘草多糖具有提高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抗變態反應。另外還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感染、抗氧化等作用。
[1]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甲狀腺病診治指南[J].中華內科雜志,2007,39(1):11.
[2] 陳寶榮,朱慧娟.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3] 王旭.難治性內分泌代謝病辨治與驗案[M] .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3.
(收稿2015-05-03;修回2015-06-01)
R581.4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5.09.038
主題詞 甲狀腺炎,亞急性/中西醫結合療法吲哚美辛加味逍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