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外貿職業學院 山東青島266011)
近年來,中小企業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倒閉的現象層出不窮,資金管理不善、營運資金運行效率低下已經成為當前導致中小企業生存危機的主要原因。中小企業流動資產份額較高、流動性較差、現金流穩定性較差、過于依賴短期借款以及復雜的經濟形勢,加大了中小企業經營中的各種風險。營運資金風險是其主要風險之一。因此,中小企業應該加強營運資金管理,提高營運資金管理水平。
在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由于中小企業資金匱乏、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不斷加大。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營運資金影響著生產經營過程的各個方面,從本質上講,營運資金管理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中小企業自由資金少、規模小、籌資難、風險承擔能力較弱,其營運資金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財務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資金的運動效率是決定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的首要因素,營運資金管理在追求最優的營運能力、達到營運資金最大利用水平的同時,又要確保企業具有良好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實現低財務風險水平上的高收益。具體而言,我國中小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保持企業適當的償債能力。中小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首先要保證企業具有一定程度的償債能力,其中,中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對中小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極其重要,一般要保證企業的流動比率、流動資產變現率以及凈營運資金三個財務指標達到合理償債能力的水平。同時,各項資產的變現能力不同,合理減少應收賬款等變現能力較差的流動資產,是提高償債能力的關鍵。
2.不斷提高盈利能力。科學的營運資金管理能夠使得營運資金迅速在企業的流動資產與企業的流動負債之間循環轉化,實現營運資金的保值增值,為企業創造較大利潤。中小企業應當充分衡量營運資金的流動性、盈利性、風險性,在維持企業合理償債能力的前提下,通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來提高盈利能力。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固定資產較少,信譽度不高,承擔風險的能力較低等不利條件,籌集資金的來源相對有限。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其供應商可能要求采用現金付款的方式結賬,而銷售商要求采用應收賬款的方式結賬,導致中小企業的營運資金逐漸減少。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依然較為嚴峻。
從企業的運營來看,營運資金與企業經營活動各個環節的現金循環密切相關,稍有不慎將導致資金不足,甚至資金鏈條斷裂,這將不可避免地加大企業的破產風險,營運資金不足是中小企業營運資金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對于各類企業而言,營運資金管理的本質就是通過各種方式提高企業營運資金的使用效率,為企業帶來最大程度的營運資金增值。但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營運資金運行效率普遍偏低,流動資產質量較差。從資產的變現性看,現金的變現性大于應收賬款的變現性,而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占據著較大的份額,一方面導致企業的變現能力較低,另一方面又會受到客戶信譽度的影響,導致中小企業存在較大的壞賬風險。中小企業仍然采取傳統的存貨管理模式,存貨積壓占用大量資金流,增大了資金短缺風險。
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較為混亂,營運資金管理水平較弱,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采用粗放型的現金管理模式,忽視現金預算的作用,沒有制定合理的現金持有量標準,缺乏對現金日常收支進行控制的有效措施。(2)對應收賬款的控制不嚴,資金回籠困難,應收賬款回收期限過長以及壞賬數額過大。
1.風險理念。由于企業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中小企業自身的缺陷,造成了中小企業對風險更加敏感,抵御能力較差。在企業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營運資金流動的每一個階段,營運資金都存在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因此,中小企業必須高度重視企業營運資金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樹立正確的風險理念。中小企業應該建立以風險為導向的營運資金管理理念,即加強對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重點管理,一方面,中小企業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定數量的流動資產來保證企業的償債能力、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比如估定最低現金持有量、最高應收賬款規模、壞賬提取比例等。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必須確定合理的流動負債數量以及企業所有負債中流動負債的最高比例,降低過高流動負債數量和比例導致的企業經營風險。
2.成本理念。在中小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中,成本最小化是主要目標之一,因為只有較低的成本才能產生較高的收益。中小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成本主要有四種:利息成本、管理成本、機會成本和損失成本。考慮到中小企業經營的風險因素,單純為降低風險而增加流動資產、減少流動負債,必然會提高營運資金綜合成本,即營運資金管理的成本與企業經營風險是相互關聯的,不能片面忽略風險而降低成本,中小企業要在可承受的風險范圍內,將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總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3.效益理念。通過合理的營運資金管理,獲得更多利潤、實現最佳經濟效益是中小企業永恒的追求目標。中小企業要想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必須樹立科學的營運資金效益理念。在一定的期限內,企業如果能夠用較少的營運資金獲取較大的收益,則企業的營運資金使用效益較高,也就是在風險可控范圍內追求最小的營運資金投入與產出比率,中小企業應該采取措施加速營運資金周轉,在企業獲取更多收益的過程中,努力降低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的各種成本。當然,收益的實現要考慮風險的大小,收益與風險配比下的持續發展才是中小企業經營理念的核心,因此企業建立風險防范機制也是效益理念的一種體現。
4.渠道管理理論。在渠道管理理論中,每一個中小企業都應該建立涵蓋整個供應鏈的渠道控制網,即由上游供應商至下游最終消費者的渠道控制網,從而使得企業能夠全面控制營運資金的使用。渠道管理理論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全部營運資金管理過程與生產經營過程聯系起來,使得營運資金運轉路徑能夠充分反映相應經營活動中的營運資金使用效率。營運資金渠道管理能夠更加清晰地反映各種營運資金在企業各種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流轉,有利于中小企業采取更加合理、更有針對性的營運資金管理方法。
1.營運資金的重分類。傳統的營運資金分類方法主要有兩種:按構成要素分類和按隨時間變動的特點分類,這兩種分類方法做出的決策從本質上說都是風險和報酬的權衡。按構成要素分類方法 (分為現金、應收賬款、存貨、應付賬款等)使得中小企業內部本來具有緊密內在聯系的各部分營運資金被割裂開來,不符合系統最優原則,也有悖于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按照隨時間變動的特點對營運資金進行分類的方法 (分為臨時性營運資金和永久性營運資金)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并沒有充分反映企業經營過程中營運資金的相互聯系,對于資產在不同渠道之間的后續傳遞沒有體現,違背了持續性原則。
中小企業固定資產不足,籌資渠道受限,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弱,傳統的分類方法下營運資金管理會放大中小企業自身的缺陷,使得營運資金的運行效率、增值幅度無法有效提升。而基于渠道管理的營運資金管理模式以營運資金的重新分類作為切入點進行研究,創新性地研究了營運資金管理。
基于渠道的營運資金分類管理的重要思路是將中小企業的業務與財務活動相聯系,將企業活動概括為經營活動和理財活動,由于中小企業自有資金較少,籌資相對來說比較困難,日常經營活動中的投資活動比較少,因此基于渠道的營運資金分類管理重點在于提高經營活動中的營運資金效率。該理論吸取了供應鏈管理理論、渠道控制管理理論的思想,進一步將經營活動的營運資金劃分為采購渠道、生產渠道、營銷渠道等三種渠道的營運資金。
2.基于渠道理論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體系。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營運資金進行重分類,必然伴隨著相應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區別于傳統的營運資金管理評價指標(即周轉率指標),基于渠道理論的營運資金分類管理采用營運資金周轉期對業務流程進行評價。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如下:
(1)企業總體營運資金周轉期為企業的營運資金總額與企業日均銷售額之間的比值。
(2)企業采購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為企業的采購渠道營運資金總額與企業日均銷售額之間的比值。
(3)企業生產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為企業的生產渠道營運資金總額與企業日均銷售額之間的比值。
(4)企業經營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為企業的經營渠道營運資金總額與企業日均銷售額之間的比值。
(5)企業營銷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為企業的營銷渠道營運資金總額與企業日均銷售額之間的比值。
具體來分析,針對中小企業存在的應收賬款回收較慢、壞賬較多、存貨管理不完善、商業信用使用不佳等一系列問題,分別研究營銷渠道、生產渠道、采購渠道的營運資金,理清企業財務目標與生產經營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有針對性地提高中小企業營運資金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例如,中小企業存在著為擴大銷售而盲目實行較為寬松的信用政策,給資產回收及使用效率帶來不利影響。若中小企業采用緊縮的信用政策,將有利于減少應收賬款,但同時會影響存貨銷售。如果僅使用按照要素分類研究的評價體系,則對應收賬款和存貨孤立的評價并不能保證收縮信用政策在銷貨上的損失小于及時收款上的收益,但是通過劃分到營銷渠道的營運資金管理,成品存貨和應收賬款同時構成營銷渠道營運資金,能夠清晰地反映出兩者帶來的收益變動,從而提示中小企業適時調整信用政策,找到存貨銷售和應收賬款之間的最優結合點。基于渠道的營運資金管理模式能夠充分體現營運資金整體管理的優越性。
本文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以中小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意義和目標為出發點,針對當前中小企業營運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從理念和方法角度思考應對問題的策略。借鑒新穎的基于渠道理論的營運資金管理理論,對營運資金進行重分類,并選擇有效的指標體系來評價營運資金使用效率,基于渠道理論的營運資金管理模式對中小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