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放】
一天晚自習后,我的辦公桌上赫然躺著一個“包裹”,它被用手帕紙包裹著,橫七豎八纏著膠帶,猶如恐怖分子安放的小型炸藥包,拆開一看原來是一封信,上書:徐校長親啟。展信細讀,火藥味果真很濃。
抗 議 書
徐校長:
你好!這兩天天氣已經很熱,你卻下達了教室不準開電風扇的禁令,也許你的出發點是好的—能為國家節約能源。但是買來的電扇不用,難道不是一種浪費嗎?明天如果你再不準開電扇,我只好代表全班32位男生向教育局長反映了……
初一(2)班學生 周×
2014年5月26日
這個學生膽子真大,居然大張旗鼓地指責起校長來了。這分明是最后通牒嘛。他的抗議書表明,這一次真理鐵定掌握在他的手中。
其實事情并非如此,當天早上我要求各年級宣布了電風扇未經檢修不得使用的通知,并強調這是校長室下發的通知。這個周×啊,不注意聽講,以為我想省點電,直接責問校長了!
解鈴還須系鈴人。第二天晨讀,我主動到周×班級,把他叫到門邊,用心平氣和的口吻請他幫我辦件事—到學校宣傳欄里看看有沒有什么新通知。
一會兒,他氣喘吁吁一臉通紅回來向我匯報:“有……為學生安全著想,未經檢修,電扇不得使用……”,他腦袋耷拉,聲音若蚊。我面朝教室問所有同學:“你們班主任解釋過為什么不能用電扇嗎?”眾生齊答:“要檢修。”
這時的周×局促不安,腦門上滲著汗珠。我還沒開口,他竟破天荒地哇哇地大哭起來,哭得很認真。他知道這次因開小差不注意聽講犯下對校長大不敬的“彌天大罪”,“大禍”即將“臨頭”!我趕忙勸慰:“你的哭聲表明你已經認錯了,我不怪你,你看,如果再不改掉不認真聽講的毛病,將來到社會上做事難保不惹大禍……”他頻頻點頭。
今天他態度很配合,肯定是與我的大度和原諒有關。我沒有準備陶行知的糖果,只是塞給他一張手帕紙,接著繼續引導:“我問過你的老師,他說你文采過人,大家都佩服。你代表同學寫信給校長反映情況,說明你心系集體敢作敢為,很好,勇氣可嘉。但是要注意,即使你是對的,也不能得理不讓人哪!我們平時在語文口語交際課上不是經常訓練大家說話要委婉得體、掌握分寸,讓人接受嗎?你的用詞能讓人接受嗎?要學會換位思考……”
他囁嚅著:“校長,我對不起你,我該死!”
“不,你不該死,你該好好地反思反思啊,我聽班主任老師說,上一階段,女生是‘談你色變,人心惶惶,你拿著小剪刀到處截取女生頭發,說用來搞什么收藏,師生會怎么看你?別人要是剪你的頭發,你作何感想呢?還有你動輒把同學飯卡藏起來惡作劇取樂……如果你在做人方面和數學、英語等功課的學習上都能像你寫的文章那么好,同學們一定會對你刮目相看,我看你潛質不錯,相信你能做到……”
“校長,我不多說,看我行動吧,我再也不給你添麻煩了,不給自己和同學添麻煩了……”
后來據班主任反映,那次談話竟產生了神奇的效果。周X像變了個人似的,脫胎換骨,天天都在進步,得到師生交口稱贊。期末考試成績突飛猛進,還被評為“學習標兵”,思想也發生了質的飛躍,能遵章守紀,樂于助人,與以前的周×判若兩人。
【分析反思】
一、要用耐心贏得學生的思想和心靈
一場“理所當然”的暴風驟雨最終嬗變為拂面春風。
耐心所至,頑石能開。真是一切皆有可能啊!真不敢想象如果當時任自己的沖動去處理的話,結果會是如何糟糕……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贏得學生的思想和心靈。”靠什么去贏得?靠教育者的耐心與愛心。心理學認為:在人的所有情緒中,最強烈的莫過于渴望被人尊重和重視。一個小小的耐心、一個小小的原諒竟讓一個所謂的“問題”生產生了如此變化,這是我始料未及的。這不正是重視、尊重他人人格的結果嗎?
25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曾告誡為師者要“誨人不倦”,捫心自問,有幾個為師者能說自己始終做到了?我個人理解,誨人不倦在教育的層面上就是要用足夠的耐心去關愛、感化、引導學生。
斯霞老師僅僅因為拿起向學生家長告狀的電話,就自責了好一陣子。耐心是金,可以孵化出奇跡。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我們總是假以種種理由追求教育方式的“短、平、快”,卻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多少奇跡的萌芽,制造了多少師生的芥蒂……
培根說:“無論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靈魂。”耐心是金,把它用在每個學生的身上,其價值將遠勝過黃金!
我想,如果剛參加工作或經驗尚淺的年輕同行們多具備一些耐心的話,那么工作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師生關系也定會更加和諧!
二、孩子的錯誤永遠是成長中的錯誤
孩子的錯誤永遠是成長中的錯誤。我們孩提時代不亦如此嗎?換位思考,我們在孩提時代的每一次犯錯,不都是尋求自我原諒和渴望被老師原諒嗎?既然我們能一次又一次地原諒自己,為何不能一次又一次地原諒學生呢?
青少年學生正處在長知識、長身體時期,他們在各方面都不成熟,身心的急劇變化,決定了他們既容易接受好的影響,也容易接受壞的影響,也就是說,可塑性很大。他們的成長狀況,主要取決于外部條件,以及教育者給予的教育與引導。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犯些錯誤是正常的,那是他們生理和心理復雜變化的結果,也可以看作是他們在探索生命生活過程中暫時迷了路。此時孩子本身也很苦惱、迷茫,老師理應扮演溫和的指路人的角色,撥開籠罩他們心靈的迷霧,為他們指引正確的前進方向。這是社會賦予我們教育者的職責和義務。否則還要我們這些教育者干什么呢?因此,孩子犯了錯誤,我們絕不可以做一個粗暴的批判家和呵斥者。
我認為教育者只有走出把學生理想化的誤區,才能心平氣和地看待學生的錯誤,從而耐心地幫學生分析錯誤的根源,引導他們積極轉變。大凡一個很淘氣調皮的學生,都是經歷了無數次內心的斗爭,才有了今日之現狀,這就決定了他們的轉變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當教育不能立竿見影時,千萬不要急于求成,當然,也不能和學生一般見識,要給學生反思和自我教育的時間。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慶幸當時沒有“得理不讓人”,把周×批個徹徹底底、體無完膚。如果真的那樣做,周×本來就強烈的逆反心理在此時此刻豈不成了決堤之洪水,這樣教育效果就成了奢望,更不用談其后來的轉變了。
徐春山,江蘇省沭陽縣教育局黨委委員,沭陽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副主任,懷文中學黨總支書記,宿遷市名校長,宿遷市語文學科領軍人物,江蘇省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楹聯學會教育基地聯誼中心副主任,全國通用楹聯教材《中小學生楹聯讀本》執行副主編。曾獲江蘇省語文學科優課評選一等獎、江蘇省多媒體課件制作一等獎、宿遷市初中語文教師基本功比賽第一名。曾多次參加宿遷市中考命題工作。出版了個人專著《春之韻—中小學生朗誦指導》。2010年4月,被宿遷市教工委、宿遷市教育局評為“宿遷市教育系統行風建設工作先進個人”;2012年7月,被江蘇省教工委評為“江蘇省創先爭優先進個人”;2013年4月,獲得宿遷市“五一勞動獎章”;2014年9月被沭陽縣委縣政府表彰為“優秀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