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切其克
摘 要:用現代教學理念來評價教師的一堂課,不是看教師傳授給了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看這堂課學生是怎樣學習的,學習時掌握了多少知識,讓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關鍵詞:自主學習;激發;引導
實施素質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才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和創新意識。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教師首先要創設一種情境,這種情境可以是教師激昂的語言,娓娓動聽的小故事,一段美妙的樂曲,一段錄像等。把學生慢慢引入情境,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就調動了起來。
二、提出問題,引導參與
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要把學生有代表性的問題提煉出來,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如,在《美麗的小路》一課的導入中,先讓學生觀察課件中出示的一條美麗的小路,再觀察堆滿垃圾的小路,提出質疑:美麗的小路為什么不見了?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文本,從而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效率。
三、不斷激趣,讓孩子樂學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為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教師要給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與氛圍,使整堂課學生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狀態。(1)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來激發學生的興趣。(2)借助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學中,我針對學生都有爭強好勝、不甘落后的心理,常采用分組討論法、小組競賽法、開火車認讀法,讓學生比一比誰先做出來,誰的方法多等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精心指導,讓孩子會學
首先,著重從學習方法及學習習慣上的指導。如,怎樣搞好預習、復習,怎樣有效地聽課等;其次,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適時把握學生思維發散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課堂與課外、課本知識與其他渠道獲得的信息結合起來,使學生學以致用,拓寬眼界,活躍思維。如,學《畫家鄉》一課,通過引導學生讀文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并指導學生動手畫自己的家鄉,從而激發學生愛家鄉、贊家鄉的情感,也增強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不僅應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更主要的是讓他們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使他們從學懂、學會,逐步提高到“會學”的水平,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教學舞臺的主角。
參考文獻:
方永健.淺議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