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張勝山
摘 要: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的格局,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政府;市場
中圖分類號:F1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1-0012-02
2014年5月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了第十五次集體學習,議題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習近平在講話中重點強調:“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正確理解這個論斷,有利于發揮經濟體制改革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牽引作用。
一、市場決定資源配置適用于一切市場經濟體制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作為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貫穿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全過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離不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馬克思、恩格斯在對資本主義社會資源配置理論的深刻分析與批判的基礎上,提出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是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產生的。但是,從蘇聯開始,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取得勝利。在這樣的現實基礎上建設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預見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逾越了資本主義發展階段,但不能逾越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還非常不發達,生產社會化程度較低,因此,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我國的現實國情和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中國社會主義必須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蘇東社會主義國家及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要利用商品貨幣關系,運用市場手段發展生產力;在利用市場手段發展生產力的過程中如果不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更不行。
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市場經濟在本質上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其主要特征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使市場在所有社會生產領域的資源配置中處于主體地位。但是,由于市場經濟的固有屬性及其運行機制的特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總是在給定條件下發揮作用,市場只能依賴政府為其提供發揮作用的條件。
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一是需要合格的市場主體,這是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載體。二是要求市場必須是充分競爭的,這是市場在資源配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條件。三是需要健全的法律體系和完善的制度安排,這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制度條件。四是需要一套完備的可驗證的社會信用體系。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它需要一套完備的可驗證的社會信用和社會誠信體系,否則市場必然陷入混亂。五是需要一個完善的市場機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即市場主體獲取各自所需要的商品、生產要素及各類信息的途徑是市場,這就需要一個完善的市場機制能夠無障礙地發揮積極調節作用。市場機制主要包括價格機制、競爭機制和供求機制。六是需要一個健全完善的市場體系。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必須要有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這不僅是市場機制功能充分發揮的基礎,也是實現資源市場配置的平臺和保證。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就是依據市場價格、市場競爭以及市場規則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商品的價格是在價值基礎上由競爭機制和供求機制決定;二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由市場機制調節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活動。企業生產和銷售什么,生產多少、銷售到哪里,必須遵從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價格信號。也就是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不再由政府決定,但不是說政府從此撒手不管,而是要更好地發揮自己應盡的責任。三是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有權決定自己的需求選擇,改變消費者沒有選擇權和決定權的狀況。
深刻理解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把握其內涵。其一,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并不是唯一的決定作用。正如習總書記指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比如,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投資、國防軍事工業的建設、航天工程事業的發展,這些都是由政府決定。其二,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諸領域的改革要起“牽引作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經濟體制改革,但必然要影響到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各個領域的改革和發展,必須有利于經濟體制改革,使各方面的體制改革朝著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協同推進。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僅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
三、市場決定資源配置要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決定了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管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提出:“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是不同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意味著市場的作用主要在經濟活動領域,為此政府應將競爭領域的資源配置和生產活動主動交給市場完成,而將自身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定位于為市場經濟活動的順暢運行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并通過體制措施使其得到有效執行。
第一,糾正市場失靈。政府的作用是針對市場失靈的領域進行再調節。政府發揮作用具體體現在:一是為公共產品的信息生產和咨詢提供服務,減少不同市場主體決策的盲目性,從而提高市場效率。二是通過產品導向行為引導市場主體怎樣生產、為誰生產和生產多少來調節影響主體生產行為,以達到引導市場主體合理生產的目的。三是通過實施各種反壟斷法規和措施對市場經濟發展有害的各種形式的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行為加以制止或取締,以保護和促進市場競爭的有效開展。
第二,加強市場監管。習總書記在關于《決定》的說明中指出,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和“監管不到位問題”。政府監管職責主要是針對不正當的市場行為,諸如制假售假、市場壟斷、不正當競爭、環境污染等等,這些是政府宏觀調控的任務。
第三,加強政府宏觀調控。根據《決定》和習主席關于《決定》的說明,在宏觀經濟發展中,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減緩經濟周期波動影響,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
第四,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系。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建立統一競爭開放有序的市場體系。針對地方保護主義和壟斷,要統一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消除市場封鎖與割據,打破市場壟斷,建設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政府要運用經濟杠桿等經濟手段,影響和調節市場,引導企業科學發展。并以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理念與相關政策引導企業縮小收入分配過大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供[N].人民日報,2013-11-16.
[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