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敏毓
【案例背景】
教育戲劇是將戲劇方法與戲劇元素應用在教學或社會文化活動中,讓學習對象在戲劇實踐中達到學習目標和目的。教育戲劇注重把“戲劇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教學的工具和手段,它往往以即興表演和自主創作為特點,通過語言和動作來表達主題,使參與者在創作和表演的過程中發展潛能。
筆者認為,戲劇活動與語文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天然的聯系,一些戲劇活動可以很好地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將戲劇活動融入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表達、想象等能力,達到教學功能。
【案例主題】
本案例是關于嘗試將戲劇活動應用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中的研究。這里的“戲劇活動”是指教育戲劇范疇內的、應用于教學的戲劇活動。以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云房子》為例。
【課堂實踐】
一、想象引導,感悟文本
(一)情境設定
師:(PPT出示第二段)自己小聲地讀讀第二自然段,讀讀云房子的樣子。
(生讀)
師:云房子有哪些樣子呢?誰來給我們說一說?
學生回答,相互補充:大冬瓜,花兒,大樓房,大禮堂,一點點小的。
(二)感官知覺聯想
師:現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去想象你讀到的云房子都是什么樣子的。
(音樂響起,學生閉眼想象)
師:把你想象的云房子用你的身體表現出來吧!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合作。
(學生在座位上自由展示各種各樣的云房子)
(三)問答
師:誰來做大冬瓜?
一生上前,站著用手做出了一個大冬瓜。
師:你們看它的樣子像書上寫的那個冬瓜嗎?
生:不像,因為課文中的冬瓜是橫著的。
……
師:花兒?誰來做?
師:大樓房呢?提醒:它可是一幢大樓房哦!
學生活動、定格。
【詮釋:“想象引導”是歐美、港臺地區在各科教學中常用的戲劇活動,它指通過引導,讓學生將特殊的事件或感覺在心中產生畫面,并表現出來的過程。】
二、靜像游戲,讀出體驗
(學生個人或幾人組合,在臺上展示出四種云房子的樣子)
師:小朋友們,看看這些云房子的樣子,我們先請小朋友來讀讀寫大冬瓜和花兒的句子。
(PPT出示:有的像大冬瓜那樣傻傻地橫著,有的像花兒那樣美美地開著。)
(生讀)
師:小朋友們,他們有沒有把大冬瓜“傻傻地”橫著的樣子讀出來呢?(貼詞)
生:沒有,我會這樣讀。(生讀)
生評價:你把大冬瓜“傻傻地”還有花兒“美美地”樣子讀出來啦!誰再來讀。
師:還有幾種云房子誰想讀?
(生讀)
生評價1:我聽出來啦,你讀出了大樓房的高,大禮堂的寬,還有這個小的可愛的云房子。(手指小云房子)
……
【詮釋:“靜像”是指一群學生以靜止的方式,共同演出一個故事或情境,如重點、歷史性的一刻,以此表示特殊的情緒或感覺。這個片段中這些孩子表現的就是云房子“靜像”。】
三、即興創作,說話練習
師:小朋友們,你的腦海中還有什么樣的云房子呢?先在小組里討論討論,像剛才那樣,把你想到的,進行畫面定格。一會兒請你們小組來匯報。
學生小組討論,自由表演。一小組上前展示。
師:你們來猜猜看,他們做的是什么?
生:我猜他們做的是小白兔、獅子、猴子。
師:他們猜對了嗎?你們小組來解釋解釋。
生:對,我是有著長長耳朵的兔子。
生:我是一只兇猛的老虎。
生:我是調皮的猴子(做鬼臉)。
師:有沒有小組和他們做的不一樣的?你們也來做一做。
……
師:小朋友們,你們能不能把你們想到的樣子用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
云房子有的像……有的像……還有的像……
師:瞧,每一座云房子都有它獨特的姿態,你想到了什么詞語啊?
生自由說。
總結:云房子真是千姿百態(形態各異,姿態萬千)……
【詮釋:“即興創作”是指教師臨時給予孩子一個簡單的情境,并設定一些與情境相關的規則,讓學生在教學現場進行即興的表演。在這一環節通過“即興創作”,讓孩子聚焦文本典型的語用現象,著力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典型的語用特點,通過想象強化與落實學生的語用實踐。】
四、觸碰肩膀,表達心聲
師:這么多漂亮的云房子,小鳥們開心極啦!誰來做小鳥?
生上來定格。(2-3人)
師:這些小鳥看到了云房子,心里會想些什么呢?你來拍一下它的肩膀。還有其他小鳥呢?誰來拍?
生1:我看到這么多形態各異的云房子,心里很開心!
生2:云兒真的是很奇妙!
生3:我要住進那只像花的房子里,我特別喜歡這樣的房子。
……
【詮釋:“觸碰肩膀”是指讓學生處在靜止狀態中,當同伴觸碰肩膀時,便可以表達看法或感覺。這一環節的處理,沒有像傳統教學那樣逐句品讀,而是化繁就簡,用“觸碰肩膀”的戲劇活動,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悟,不僅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世界,還讓學生走出文本,最終建構自己的言語與思想。】
【反思】
孩子們在課堂上打破了以往的沉寂,個個小臉漲得通紅,盡情活動、積極表現、創意無限,享受了奇妙的閱讀過程。讓筆者不禁想起了雷夫的56號教室。擁有“戲劇活動”的語文課堂原來也可以這樣涌動著生命的光彩。
這堂課的魅力何在呢?筆者進行了反思:
1.游戲——享受閱讀的趣味
“趣味性”是兒童審美的一個重要特點。戲劇活動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游戲。筆者將“暖身活動”“想象引導”“即興創作”“觸碰肩膀”這幾個戲劇活動貫穿課堂始終,解放了孩子身體、釋放了天性,成功打破了這種共性,給一成不變的課堂引入一股清泉。戲劇活動是一種感性和理性并融統一的特殊審美活動,純真易感的孩子在角色扮演以及游戲的過程中,感受到審美的快感和精神的愉悅。學生興趣盎然,參與度高,課堂氣氛輕松活潑,妙趣橫生。整堂課,學生都徜徉在這充滿樂趣的閱讀活動中。
2.體驗——喚起閱讀的自我意識
戲劇活動為閱讀提供了真實的情景,給學習主體地位的變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這堂課中,孩子們用肢體讓“云房子”從抽象到具體,“云房子”不再被理解成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而是與孩子密切結合的實踐過程。孩子在活動中浸入文本,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實現了真正的閱讀體驗。在其張揚個性、放飛靈性的同時,實現了自我意義的建構。學生真正擁有了學習的主動權,有了思索感悟的機會與時間。
3.想象——實現對文本的個性解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想象讓孩子與文本無障礙地進行交流。戲劇活動給足了孩子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在想象中,兒童生活在比現實世界更為寬廣的世界里。這夢幻般的想象讓他們表現出來的“云房子”充滿了個性,既深刻詮釋了文本的豐富內涵,又顯示了巨大的張力。孩子的個性體驗與獨特感受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與彰顯。
4.浸入——真情朗讀升華情感
戲劇活動給學生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場景。孩子通過角色的扮演,從而具有角色的思維。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置身于情境中的“云房子”,當學生充分浸入文本,那他的朗讀再也不會空洞做作,而是真正具有真情實感。這堂課中,孩子們朗讀“大冬瓜”“傻傻地橫著”是那樣的憨態可掬;讀“花兒美美地開著”,我們的眼前仿佛真的有一朵花在盛開;那“一點點小的”的“云房子”真的只能住進一只小小的麻雀……在真實情境中,孩子個體的情感乃至生命都會投射到文本中,使情感為文本所感染。朗讀便可以充分地、創造性地彰顯文本內在的情態,升華了情感。
筆者認為將戲劇活動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是一種有意義的探索。它打開了閱讀教學的另一扇窗,讓學生享受了曼妙的閱讀過程。這堂課僅僅是戲劇活動初體驗,今后筆者將繼續行走在研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