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吉祥
摘 要:漢字教學是學習語文必須完成的任務。《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生要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因此,提高小學生漢字書寫能力一直以來也備受關注。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記錄語言、交流思想的工具。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書寫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漢字;書寫能力;策略
一、重視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
興趣是良師益友,有了興趣的牽引,學習就會更加愉悅,也更易采摘到甜蜜的成功果實。小學識字、寫字的任務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級,如果教學方法太過單一,是很難激起學生寫字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豐富教學方法,激起學生寫字興趣。如分類識字法、形進字對比、圖片提示法、語言激發法,熟字加減筆畫法等,通過豐富的趣味教學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的效率。
二、加強教師的示范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與其他類型勞動者相比,教師更應重視言傳身教的作用,是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在寫字教學中亦是如此,教學中不難發現,教師的書寫往往是學生模仿的例子,可以說對學生而言教師的書寫就是一塊模板。因此,在培養學生寫字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自身的示范性作用,如板書、作業評語等,都需要教師十分重視,發揮示范作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三、加強寫字練習
蘇軾有“筆禿千管,墨磨萬錠”的決心。如果每個人都有這份決心,人人都可以成為書法家。對于小學生來說,仍處在愛玩、做事沒耐心、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年紀。在寫字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豐富練習方法,讓學生更樂于參與到寫字練習中。在教學中采用了“五步法”:(1)示范,既要示范規范的,又要有不規范的;(2)對兩種示范的字進行辨析,加深學生對字的認識;(3)書空,不僅要說出字的筆畫名稱,還要說出是第幾筆;(4)落實到本上書寫,強化學生的記憶;(5)科學的評價,保證教學持續有效。此外,還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書法活動,如建立書寫興趣小組,每組織一次小組活動,都要讓學生互相交流在寫字出中出現的問題,在比較和觀摩中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寫”的過程是學生對字的一個理解過程,寫的能力也是學生理解能力的一種體現。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寫字能力的培養,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參考文獻:
蔡雪琴.淺談小學生寫字能力的培養[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