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寶
摘 要: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成長是家庭與學校間共同努力的結果。可以從學校、家庭、社會這幾方面來汲取力量,還可以讓學校領導、任課教師,學生家長及同學都直接或間接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要形成一種“包圍”的教育環境,學生家長的力量是最為重要的。
關鍵詞:家長;配合;教育
作為一名新教師,首要的工作是要盡可能了解學生,要怎樣才能了解他們呢?怎樣才能讓每一位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呢?還有怎樣讓學生盡可能接受我這個新老師呢?擺在眼前的問題,不能只靠教師一人來解決,要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力量,為學生的成長作出努力。我們可以從學校、家庭、社會這幾方面來汲取力量,還可以讓學校領導、任課教師、學生家長及同學都直接或間接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要形成一種“包圍”的教育環境,學生家長的力量是最為重要的。班主任一定要把與家長的聯系、溝通當作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來做。因此,建立良好的家校聯系制度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之一。幾年來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加強家校聯系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一、應該與家長保持聯系
怎樣才能更了解自己的學生呢?
要想了解學生,最重要的途徑是通過家長。通常班主任不會主動去和家長聯系,只是在學生出了問題時才會想到家長。我建議的做法是利用手機與家長每周至少有一次交流,可以是家長主動聯系老師、也可以是老師聯系家長,更甚者利用寒暑假,教師可以到學生家中去做家訪。與家長交流的話題很多,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與人相處、思想動向等。家訪,不僅僅是與家長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與學生的溝通,讓學生感到老師也有和藹可親的一面,使教師與學生相處得更加融洽。
二、建立校訊通平臺
現代科技越來越發達,手機普及率也越來越高,幾乎班上所有的家長都有手機,所以建立一本家校聯系校訊通平臺很有必要,以備不時之需。比如,有的學生書忘帶了、或者某學生在校生病了,老師都可以及時有效地通知家長。讓家長感受到老師不光是傳授知識的教育者,還是關愛學生的親人、朋友。其次,每班建立一個校訊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老師每天布置的作業可以及時、快捷地發出去,讓家長準確了解孩子的作業情況,以便輔助孩子完成作業。二是一旦學校有什么緊急通知,可以讓家長快速知道。方便與家長協助、配合學校的管理。
三、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的活動中來
一個學期中,學校都要舉行一些課外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增長了孩子的見聞和知識,還加強了家長與學校的聯系。例如,每個學期都舉辦家長會,家長們滿懷期待地來參加家長會是為了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一些情況。老師除了告訴家長最基本的情況外,還要與家長交流孩子在學校表現得怎么樣?比如,上課發言的情況、是否在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愛勞動、在校是否與同學友好相處、是否積極主動愛學習。這些需要班主任與家長耐心、細致地交流。讓家長有所收獲。
四、提高后進生的成績
每個班都有可能有后進生,教師想把后進生轉變為優秀生,不能靠老師一個人的努力,還得讓家長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有的學生在學校表現良好,在家里卻是“小皇帝”“小公主”。這種情況,就需要家長積極配合。家長可以監督孩子認真完成作業,孩子作業完成得較好時,家長應給予適當的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對于孩子沒有完成作業,家長應耐心地指導。就這樣,在教師與家長的相互配合下,班上的后進生會越來越少的。
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教師必須具備愛心、耐心、恒心來對待孩子,但更需要教師與家長相互溝通、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同心協力,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