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書琴
摘 要: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促使教學風格和教學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原來由教師主導的課堂,現如今課堂的主動權已經轉移到學生手中,小學數學課堂也采取了諸多創新的教學方式,革新了教學風格。但在強調學生主動性的同時,在一些嘩眾取寵的課堂環節背后可能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數學課堂是否還能保證之前的教學效率甚至有所提高。如果教學效率反而降低了,這就與新課標的教改目標背道而馳了。
關鍵詞:教學環境;接受學習;探究學習;課堂評價
新課改提倡合作探究,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動性,教師起到的是輔助引導的作用,課堂氣氛確實活躍了,學生也參與進來了,但是在熱鬧中學生是否學到了東西,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學任務,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一、以課本為依托,創設有效的教學環境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相對簡單,但在小學眾多學科中是最重要的一科,打好數學基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尤為重要。教師在開展多姿多彩的教學活動的同時,要保證教學任務能夠完成,不能為了烘托課堂氣氛而忽略了課堂的有效性。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學生的思維合理設置教學安排,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發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在教學活動中緊扣教學目標,以課本為指導,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性。新教材中加入了許多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新鮮元素,所以說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更應該充分利用教材,保證學生接收信息的有效性。
二、將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有效結合
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有著特有的學科特點。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規定性,最好由教師通過集中講授來幫助學生消化吸收,但數學要培養的是學生舉一反三運用數學思維的能力,這就需要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學習解決數學問題。所以說要學好數學,必須將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兩種學習方式有效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小學數學中的定理及運算律,不是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能夠獲取的知識,必須由老師來集中講解,才能在短時間收獲最佳的學習效果。探究性學習方式的運用要考慮到教學內容是否適用,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學習內容選擇合適的數學方式,才能收獲最佳的學習效果,提升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三、重視課堂評價的有效作用
一堂完整的數學課,評價環節絕對是不可缺少的,同時課堂評價應該是多主體,多途徑地有效進行。現在的小學數學課堂普遍采取了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任務完成之后,可以利用課堂最后的時間進行小組總結及互評,讓學生在同學的評價中發現問題,積極改正。另外,教師是學生心中最具權威的人物,教師應該做到及時對學生予以鼓勵,對學生的出色表現予以贊揚和認可;同時在表揚的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采取正確的方式對學生的錯誤和不足進行批評指正,做到公證、公平、公開,在批評中獲得進步。
課堂的有效性是衡量數學課教學效率的重要指標,課堂的有效性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追求和提倡的,保證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能讓教師按時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有所收獲,在一定的時間內實現最高的學習效率。在當今高速發展和進步的時代,我們非常有必要保證課堂效率,緊跟時代步伐,教師要主動鉆研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革新課堂教學理念,指導我們的日常教學,為提升課堂有效性不斷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劉輝.“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5).
[2]洪磊.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之我見[J].神州,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