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千雙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學習評價及時提出了新的理念:“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這就要求以“人的發展”為目標,以“過程評價”為重點,建立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途徑多樣化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最大發展。
關鍵詞:學習評價;過程評價;多元化;多樣化
迎著世界課程改革的浪潮,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大步向我們走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學習評價及時提出了新的理念:“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這就要求我們應以“人的發展”為目標,以“過程評價”為重點,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關注學生發展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
一、注重過程評價
基礎教育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評價中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也就是說,我們對學生的評價不能過于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適當評價,采用這種“過程與結果并重”的評價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賞識,建立學習的自信,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兒童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盡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難時,他們會主動探索、研究,努力尋找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老師及時的評價,學生就覺得自己的行為得到別人的認可,特別是得到老師的認可,這樣讓學生更有鉆研的勁,對數學學習更感興趣。例如,有一次我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后,出示這樣的一道題(如下圖,單位:厘米):請同學們根據圖中的數據列式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學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匯報:
生1:(5×10+5×5+10×5)×2
生2:5×10×2+5×5×2+10×5×2
生3:5×10×4+5×5×2
一番交流評析后,學生對這三種做法都是認可的。突然我發現嚴××同學手舉起來又放下,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我問:“嚴××同學,你還有什么問題嗎?”“老師,我還有一種算法,算法是5×5×10。”他這一說法馬上招到池×同學的反對:“老師,他這樣做不對,這題要求的是長方體的表面積,怎么把長、寬、高相乘起來了呢?這變成求長方體的體積啦!”其他同學聽了都笑了。這下可把嚴××急了:“老師,我是求長方體表面積的。”我連忙說:“你能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一聽嗎?”只見他走到講臺,拿起一個長方體學具,指著說:“長方體的一個側面積是5×10,我把它當作2個5×5,那么4個側面就是8個5×5再加上上下兩個底面積2個5×5,這樣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一共就有10個5×5,即:5×5×10。”短暫的沉默后,教室立即響起了掌聲。
又一位同學黃××站起來說:“老師,我也有一種新的解法,列式是5×10×5。”“你是根據乘法交換律,交換了因數的位置,是嗎?”
“老師,不對,我的解法和剛才不一樣。”“那你說說你的方法。”我連忙鼓勵她說。“我是把橫截面面積轉化成側面積來計算的,兩個橫截面面積的和剛好等于一個側面積,長方體表面積一共有5個5×10,所以列式是5×10×5。”掌聲又一次響起。
這時我再次讓全班同學給予這兩位同學熱烈的掌聲,感謝他們為我們帶來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我也對他們這一講解作了高度的贊賞,他們臉上帶著自豪的笑容。從他們的笑容中我感受到他們的滿足,想象得到他們以后會對任何問題都會感興趣,會越來越喜歡動腦筋的。其他同學也會從中得到感化,也想得到老師的評價與贊揚,自然會變得愛思考了。
二、評價內容多元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確定了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數學素養提出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和態度”四個方面的具體要求。因此,評價的具體內容應圍繞這些方面展開,形成多維度、全面的評價內容體系。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評價,包括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領域的事實、過程與技能的評價;數學思考的評價包括對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解決問題的策略,創新和實踐能力及合作與交流等的評價;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包括對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情況、學習的習慣與態度以及學習數學興趣與自信心等方面的評價。
在考試中我們往往看到這種現象:基本概念得分高,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不強。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道理很簡單:基本概念必考,必須教;動手操作不考,不必教。考什么,教什么,曠日持久,學生的學習怎么能不脫離實際,高分低能呢?因此,在評價內容上要正確發揮考試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導向作用,科學、全面地對學生能力進行評價,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分”與“能”對應,知識、能力、情感有機統一。
三、評價方式多樣化
傳統的數學學習評價的主體是教師,教師是唯一的裁判員,這種評價顯然違背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要求,而促進學生發展的數學學習評價的主體應該是多元的,既要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要有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更要有學生的自我評價。因此,要倡導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自我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
1.師評生是激發學生樂學的動力
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的評價具有權威性,對于學生來說,他在學習上的每一點進步,一旦得到老師的鼓勵、肯定評價之后,內驅力往往成倍激增。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兩位數加兩位數估算”,當學生依據題意列出加法算式:49+22≈?然后獨自估算、小組交流后,我就提問:誰能把你的估算方法說給大家聽?并說出你估算的依據。其中一個學生匯報說:“我先把49看成50,再把22看成20,然后相加得70,所以49+22≈70。”我馬上鼓勵這個同學:“你很會學習,想到了用四舍五入方法進行估算,好辦法!請坐!”這一位同學高興地坐下了。“老師,我有不同意見!”突然陳××同學站起來說道,這是一位平時不善言談的同學,學習積極性一直調動不起來,成績也不是很理想。我馬上說:“好,說說你的看法。”“我覺得這道題是實際買東西問題錢要多準備點,錢少了不能買東西,所以我把49看成50,把22看成是25,然后相加得75,所以49+22≈75。”機會來了,我馬上豎起大拇指表揚她:“你想的很符合實際意義,能靈活創造性地運用四舍五入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很了不起。大家給她掌聲鼓勵!”一片掌聲過后,只見陳××同學驕傲地抬起頭,兩眼放著光彩,端端正正坐在位置上,這節課她聽得特別認真。在以后的數學課里,我發現她跟以前判若兩人,不但上課認真聽講,而且積極發言,到了期末成績由原來的七十多分躍到九十六分。
2.生評生是學生互學互動的手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參與評價學生,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我要求生生互評時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贊賞同學的優點,又要客氣指出不足。在互評中,學會了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學會了從知識、語言表達、創新、情感、態度等方面互相評價、互相欣賞、互相幫助,課堂氣氛熱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自我評價是元認知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生能否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能否認真地總結各種學習方法、檢查學習活動的質量與效果,直接影響學生進一步的數學學習,因此教師應創造機會,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四、評價途徑多樣化
不同的評價途徑在評價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不能希望用某一種評價途徑來解決所有的問題。封閉式的問題、紙筆式的評價可以簡捷方便地了解學生對某些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而開放式的問題、綜合性的、在豐富情景中的評價有助于了解學生的思考過程和學習過程。新課程的評價應嘗試通過不同的評價途徑對學生學習過程及多方面的表現進行全面評價。
1.課堂評價
在一節課或一個活動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可通過《課堂觀察分析表》對課堂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客觀分析,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記錄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加以判斷,給學生以正確的評價。教師特別要注意激勵性評價,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作出評價。對智力發展較好的學生不要輕易給予表揚,當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解決了比較難的問題或是有創新的時候給予適時表揚和鼓勵,對于這些學生來說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使他們產生后續學習的動力。而對于智力發展較慢的學生,只要他答出簡單問題或只要敢回答問題就應給予充分肯定,這樣可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2.作業評價
作業作為教學的常規,是教學評價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對學生書面作業的評價又應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從對作業的態度、書寫及格式的規范程度進行評價;二是從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進行評價,而且要給學生及時訂正錯誤、再次學習的機會。比如,某個學生的作業從態度上看非常認真,書寫清楚規范,但存在一小部分錯誤。教師可以在做錯的地方打上問號或劃上橫線,那么對他本次作業的評價是:“整潔:甲,成績:良”。學生通過再次學習、及時訂正后,教師應對他的作業進行“二次評價”。此時,對該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評價是“成績:優”,而且作為本次作業的最后評價結果;對于解題方法獨特或進步很快的學生,除得“甲”“優”外,另加激勵性語言,并定期進行作業展覽或向家長發表揚信息。通過作業設置和評價的改革,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參與到知識的產生、發展、形成、應用的全過程。作業已經成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這種通過日常的學習過程評價能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引導學生自覺認真地學會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及時趕上學習進度,不讓學生過遠地在學習上掉隊,使我們的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使我們的學生能及時了解自己的作業情況,使我們的學生“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
3.評語
評語是定性評價的一種方式。可以用描述性語言對學生活動中的表現、知識掌握情況和能力水平進行表述,描述學生課堂表現、作業情況及學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內容,獲得了哪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還存在哪些薄弱環節等。如“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的學習活動”“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等都是對評價結果定性的表述方式。
總之,我們要相信每個孩子是有各自特長和才能的,相信每個孩子是可以變化發展的。教師要用積極的眼光理解和評價我們的學生,對每個學生要有積極的信念。在教育中,對我們的學生要充滿愛心與熱情,充滿積極的期待。讓我們的學生能全面發展,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