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
數學教學最為關鍵的并非指導學生怎樣解題和計算,而是要求學生怎樣進行思維。針對課堂教學來講,有效的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為此,下面筆者闡述了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提問教學的有效性。
一、為學生的思考留有空間,讓學生善于提問
教學過程就是提出并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創新的前提條件是質疑,質量較高問題的提出要求總結、分析、整理固有的知識,屬于以固有知識作為前提條件的再創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善于提出問題,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怎樣提出問題,且激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尋找問題,尤其是學生在自身思索之后還比較模糊的問題,從而逐步引導學生形成一種善于提出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并且,教師能夠實施以點帶面的策略,在組織一系列提出問題活動的基礎上,通過優秀學生的表現和榜樣的力量為學生的提問營造良好的氛圍。除此之外,教師在開展競賽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地思考和主動地提出問題,以使學生在提問中學習和在學習中提問。長時間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愈加濃厚,進而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提問的學習習慣。
二、合理設置開放性的提問,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盡管開放性的問題的答案不確定和不統一,可是更加容易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對開放性問題進行回避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設計開放性的提問常常要求花費非常多的心思和時間,然而在認真分析教材知識之后能夠明確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開放性問題的教學知識非常之多。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商不變”這個問題的時候,提問學生:“針對60÷20=3,結合商不變的性質,那么600÷200的商是多少呢?”然而如此的提問方式太過封閉性。實際上,教師可以由其他視角提問學生,像是提問學生:“針對60÷20=3,結合商不變的性質,那么600÷200的商是多少呢?跟這個計算式的商相等的計算式都有哪些呢?”教師如此提問使問題變得更具有開放性,并且這種問題的答案由唯一性變得不確定和多樣性。事實表明,開放性的提問可以更加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深入思考,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總之,教師需要認真地設計教學提問,進而有效地體現提問的作用,以及在教學中使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盡量激發學生的潛力,且要求學生結合自我的探究對問題進行解決,從而實現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張彬杰.關于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探究[J].新課程:上,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