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鶴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各類教學法的有效性越發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畢竟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培養學生。如果一個教學方法看似科學,應用起來還不如傳統教學方式有效,這樣的方法就是浪費教育資源,是偽教學改革,所以有必要對教學法進行有效性研究。主要針對小學數學例題教學進行有效性探析、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例題教學;有效性;研究
純粹直白的概念式教學明顯無法達到讓學生充分掌握并靈活運用的教學效果,將知識點融入例題中去,例題中的問題的解決可以使知識點具體化地表現出來,例題教學被眾多教師所采用。例題教學是否真的科學有效,如何充分發揮例題教學的有效性值得廣大教師探索。
一、例題教學
例題教學就是將教材中的概念、定理、性質、法則以及思想方法具體到一個情境問題中并讓學生去解決,以實現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運用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
例題教學不是泛濫的使用各類習題,而是有計劃地使用具有代表性的例題,教師也可以在原例題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變式進行深化教學。習題是做不完的,采用例題的目的是為了教會學生如何解決此類問題,提高解題能力和數學素養。
二、小學數學例題教學的有效性及其強化策略
例題教學法教學目標合理、明確。課堂教學活動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一個合理、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在教學目標上,例題教學的問題來源于實際生活,可以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進行課堂教學的,例題教學更能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用以固學的教學目地,高效完成課堂教學內容。比如,在教一年級學生認識人民幣的課程中,教師先問:我今天花了100買了新衣服,這100是指多少錢呢?這時有的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100塊,當然這不是標準的人民幣單位,教師應該開始引導學生回憶學習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再以請教者的身份問學生:誰能告訴老師一元等于多少角呢?一角等于多少分呢?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去。簡單的幾個問題就囊括了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以自身經驗為基礎也學得快,教學任務也很快完成,有效性得以體現。問題設置從小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出發,有效性會更高。
例題教學中學生參與度較高。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積極程度是衡量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參考量,也是判定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指標。首先例題教學是模擬現實情境的,這會提起學生的關注興趣。有了興趣后,學生會積極投入到“做”的過程中,在此過程中教師稍微添加些競爭氣氛,學生動手、動腦的積極性會更高,學生可以最大化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例如,在教授五年級學生小數加減法的時候,先讓學生解決一個三位數的整數加減運算,算完后再讓學生探索小數的加減運算。這時可以加入情境:現實生活中買東西總會遇到不足1元零頭的情況,5角就是0.5元,3角就是0.3元,如何運用小數知識更快地計算賬目呢,學會了小數運算就可以啦。學生會被此問題情境激勵出興趣,投入到探索中,教師應提示學生:整數加減要把對應數位對齊,小數加減也要對齊,怎么樣做到對齊呢?教師還應隨機抽取學生進行交流。最后教師再寫出幾個小數加減運算例題讓學生進行總結得出小數點對齊的運算要領,最后以習題輔助即可。整個過程都是在學生掌握整數運算基礎上進行的,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再加上情境興趣和學生競爭心理,學生課堂參與度會很高。從學生興趣角度出發,是提高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的關鍵。
小學數學例題教學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實現教學目的和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度,要充分發揮例題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從學生的角度設計例題,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出發。
參考文獻:
郭其龍.關于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