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腹有詩書氣自華”道出了閱讀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這個結果需要靠日積月累,靠聚沙成塔,才能從量變到質變?!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規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背誦優秀詩文160篇(段),這是從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語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體要求。
通過我的觀察和調查,現在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讓人非常擔憂,我把這些現狀稱為“三個缺少”。
一是缺少書籍。有相當一部分的農村小學生除了語文課本之外,身邊符合其年齡特點的課外讀物很少;很多農村學校的圖書室因為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匱乏,同時很少有專職圖書管理人員,大大影響了農村孩子的閱讀量;另外,農村小學生家庭因為經濟原因和家長不懂得購買什么書籍也導致孩子無書可讀的局面。外加隨著電視、網絡的不斷發展,與文本閱讀相比有趣得多,所以很多孩子很少進行紙質圖書的課外閱讀。
二是缺少指導。因為缺少閱讀方法指導,很多孩子不會閱讀,進而導致讀書無趣、不想讀,同時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三是缺少評價或展示。學生的課外閱讀沒有相應的評價機制,也沒有給學生閱讀后的展示平臺,學生感受不到閱讀帶來的成功感,從而進一步導致學生閱讀興趣的下降。
針對上述現象,我校在開展學生課外閱讀時注重了“三個落實和提高”,以確保農村學生課外閱讀得到扎實開展。
一、落實書籍,豐富內容,提高閱讀興趣
1.加大投入,爭取上級支持,同時學校也要使用好設備采購經費,為學生添置更多的圖書,而且在購置圖書時要豐富不同類型的圖書,以方便學生根據自身的愛好有更多的選擇。
2.為了方便學生閱讀,學校采用三級圖書管理模式。一是學校圖書室定期開放式,由學生自行到圖書室借閱。二是圖書漂流吧的自主閱讀式,學校利用校園走廊的各角開辟圖書漂流吧,由紅領巾監督崗隊員管理,學生將自主購買的圖書帶來放在漂流吧供同學們下課時閱讀。三是設立班級圖書角,由班級圖書管理員定期到學校統一借出供學生閱讀,這樣在校園內學生隨時都有書可讀,形成了校園內處處有書讀的良好氛圍,同時提高了孩子們讀書的興趣。
二、落實指導,豐富形式,提高閱讀能力
學校為了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每周設有一堂課外閱讀指導課,要求任課教師要有計劃、有措施地開展好課外閱讀的指導,注重閱讀量的檢查。比如通過同讀一本書、親子閱讀等形式來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
三、落實考評,豐富平臺,提高閱讀成功感
1.學校為了讓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得到整體提高,制定了課外閱讀考評方案以及段位測評細則。學生通過參加測評,學校根據考評結果給予獎勵,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2.豐富學生展示的平臺,讓學生不斷展示自己在課外閱讀方面取得的成績,進一步體驗到成功。比如,每周的走班化閱讀教學,每年的讀書節展示,每期的讀書大王評比,每期的經典誦讀比賽,課外閱讀舞臺劇演出等讓學生嶄露頭角,得到全校師生的認可。
古人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蓖ㄟ^我們長期的堅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高漲,閱讀習慣已經養成,閱讀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我們發現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延續和補充,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學識。學校要積極拓展渠道,為學生的課外閱讀鋪路子,搭臺子,樹牌子,不斷讓學生徜徉在書海中,在書的海洋中去積累語言,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