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嶺
牽手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享受著精神的盛宴,慢慢地體會到: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幼兒時期正處于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時期,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成為幼兒教師一項艱巨的任務。
交友于《指南》,品味著美味大餐,漸漸地品嘗到幼兒語言學習與發展目標,由此,慢慢地讀懂了區域活動教學是幼兒園重要教育活動形式,以一日生活為途徑,為孩子創造最有意義、最真實的語言實踐環境,讓孩子在區域中愿意運用語言解決諸多問題,積累運用語言的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聽、說能力以及交往技能,有效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實踐活動中使我對語言領域有了粗淺的理解。
一、游戲是孩子獲得真知的重要途徑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語言發展規律,創設良好的語言教育環境,采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能有效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慢慢地實現幼兒口頭語言的學習與發展的目標。
在游戲中學習語言,激發幼兒“講”的內在動機。
“娃娃家”情景分析:妞妞在喂“娃娃”吃香蕉,我問:“‘娃娃的媽媽呢?”“不知道。”
根據分析:幼兒缺乏角色意識,通過墻面上的照片讓幼兒觀察家庭成員在干什么,將觀察到的內容用簡單的語言和同伴分享。通過適時的指導,妞妞裝出一副小大人的樣子一邊喂寶寶,一邊嘟囔著:“一會兒讓爸爸帶我們去飯館啊……”這時“小廚房”這個區域熱鬧開了,廚師按照菜譜開工,“服務員”們熱情招呼客人、忙里忙外……就這樣,幼兒在玩中聯想到了實際生活,好多語言很自然地溜了出來,幼兒從玩中得到了快樂,在快樂中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發展。在不經意間,已經實現了語言領域中的一個最基本的目標(愿意講話并能夠清楚地表達,漸漸擁有積極表達的傾向,正確恰當地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
“閑情雅致的(水吧棋牌室)”情景分析:幼兒在水吧玩時只是沖水、喝水,但是不知道喝的究竟是什么,不知道他的作用,缺乏趣味性……老師可以用啟發的語句與幼兒一起探究,了解中國茶藝文化的小知識,這時還需要鍛煉幼兒的角色意識,合作意識……需要服務員、收銀員、顧客等人物之間的交流、變化不同的角色嘗試,學用禮貌用語“歡迎光臨”“再見”等。在這些過程中,幼兒很容易聯想到現實生活,迫切地想玩,著急地去商量,在每一個細小的環節中都離不開語言,都能體現出幼兒語言能力的強弱……幼兒的口語表達得到鍛煉,因此,“水吧區”不單單是去喝水、品水,而是結合語言領域、社會關系的一種鍛煉、培養,進行社會、德育教育……由此實現又一個目標(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學會有意識的傾聽,禮貌與人交往,逐步成為愉快的交流者)。在我的大膽創新下,幼兒喜歡這項活動,就連家長也被這小小的區域吸引了,每次都會利用接送幼兒的時間參觀、欣賞……看到此景,我好欣慰!
同時,在活動中學習語言、在創編中學習語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編、仿編……通過實踐,聽到孩子們暢所欲言。我感謝《指南》,《指南》是我前進的恩師!
二、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語言發展規律、語言學習的特點,關注高質量的早期閱讀環境,幫助幼兒做好終身學習的讀寫準備
建立“圖書區”,創設讀書氛圍。如圖書區,為幼兒提供高質量的圖畫書、幼兒最喜歡的繪本……通過閱讀獲取書面語言所要傳遞的信息。如,繪本“還有什么比象龜更老”,在幼兒理解了故事的內容后,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還可以畫出自己的想法,把畫積累成冊,放在語言區供閱讀使用。利用背景墻“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提示幼兒。為幼兒準備電化教具,他們可以在聽、學的過程中規范語言發音,為進入小學之后的正式讀寫、學習做好經驗準備。想象著每一顆好種子都在幼兒園這片沃土上茁壯成長,我好開心,開心之余,我非常感謝《指南》,是這位新朋友讓我有所創新!
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語言發展規律、語言學習的特點,創造無所不在的語言教育環境
如,小班幼兒剛剛入園,經常會想家、想媽媽,會在老師懷里邊哭邊委屈地說著:“我要回家……”此時,可以抱著幼兒來到情感釋放的“心情小窩”,里邊有幼兒喜愛的抱枕、毛絨玩具等,陪著幼兒在這種寬松自由的環境中盡情地發泄,幼兒的語言應用能力會很明顯地流露出來。面對不愛說的幼兒多加關注,設“開心話題”,利用每天入園時間,幼兒可以自由談論感興趣的話題;設“廣告模仿”,每天午飯前,鼓勵幼兒大膽地將自己聽到、學到的廣告語向幼兒表演,從學的“輸入”到說的“輸出”。在這一過程中,使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轉變成為對語言的應用。看到幼兒自信地推銷自我、各顯其能,我由衷地感謝《指南》,是這位新朋友給我啟迪,促我前行!
分享于《指南》,實踐著精華與內涵,慢慢地領會到各個區域活動對幼兒語言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對于《指南》給我的清泉,我會珍惜點滴,滋潤每一顆種子,讓區域活動熠熠生輝,更富生命力!讓幼兒在思緒飛揚的童話世界里實現自己的夢想,飛得更高,飛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