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萍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當代小學生正經受著各方面的消極影響,品德和行為習慣令人擔憂。而更令社會、學校、家庭憂心的是此類問題如不能合理解決,它必將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帶來更多、更嚴重的社會、學校、家庭問題。結合當代優秀教育者的理念,尋求更加適合轉變當代小學生品德現狀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生;品德教育;策略
小學生的未來就是祖國的未來,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關系著國家的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當前,小學生品德現狀令人擔憂,對小學生的品德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其改進教育方式充滿著緊迫感,倍感社會、學校和家庭的使命之重、責任之大。
一、小學生品德教育的社會策略
1.社會團體組織要共同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各社會團體及社會組織要時時關注社會現實中的不文明現象,嚴于律己,遵紀守法,使我們的生活環境寧靜祥和。同時,作為社會的一分子,要時時刻刻關注小學生的思維、言行,一旦發現有不好的苗頭,要及時制止,耐心教誨引導,并向教育機關和學校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使小學生走向健康、文明的人生之路。
2.政府教育部門要大力給予足夠的關注
重視小學生品德教育是抓好德育工作的根本,而“重視”并不能單靠自覺性來實現,還必須借助政府和教育機關的管理機制去約束,從而保證“德育為首”教育思想的真正落實。因此,在建立對德育工作實施管理約束機制下,政府機關和教育部門要加大投入,強化各級(特別是農村)教育基地建設,讓優良教育軟硬件設施相互作用與支持,達到最佳的理想狀態,為深入扎實而有效地開展小學生品德教育提供可靠保證。
二、小學生品德教育的家庭策略
1.家庭各成員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開端,在整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孩子健康成長,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家庭教育的重點應將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個性培養放在首位,先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再教育孩子如何做事。家長要改變傳統的長輩作風,不能再以高姿態的角色在生活中展現,要與子女平等尊重,相互溝通,這樣才能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環境,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才能更好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2.家庭各成員要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
父母要根據社會的不斷變化和發展而不斷學習,根據實際情況,以正確的教育方法去幫助孩子的成長。作為家長,在緊抓、注重子女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把培養子女品德的優良品質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子女長遠健康地成長,在面對社會現實生活的種種問題時能夠從容面對,做出正確的選擇。
3.家庭各成員應注重言傳身教,在品德上起到表率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興趣愛好、品行修養、言行舉止、為人處世,甚至衣著打扮、生活習慣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多學習文化知識,提升自身素質,加強自身修養,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提升家長自身素質幫助子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為子女的健康向上成長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4.家庭教育應該參與到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當中去,構建全面的育人體系
家庭要努力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配合,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使自身的教育觀念、內容、途徑和方式等方面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與需要。一方面,家庭應加強與社會現實環境的接觸,讓子女廣泛地接觸社會現實生活各個方面,開闊視野,多方面汲取社會道德的積極內容;另一方面,家庭應積極參與到學校的德育工作中,充分了解學校在對子女品德教育方面的要求,配合學校為培養子女良好道德品質努力。只要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小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就能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洛松澤措.淺析德育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J].實踐與探索,2011(05).
[2]孫淑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見[J].城鄉教育,2011(22).
[3]郭順雨.農村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探討[J].實踐與探索,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