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興華
摘 要:作為一種特殊的群體,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心理、生理等都處于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謂多種多樣。就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展開論述,旨在實現小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因素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心理健康逐漸發展為人們最重視的問題,它在學生的學習以及發展中有至關重要的地位,若是學生的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就會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甚至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以及生理疾病。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從以下幾點展開論述。
一、個人因素
本文所說的個人因素既包括學生的個體自身所具有的內在因素,也包括其他諸如遺傳、生理以及心理等因素。(1)遺傳因素。小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而這些心理問題的形成與遺傳因素則有著直接聯系。相關研究表明,遺傳因素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多動癥兒童,比如那些高級活動神經強且不平衡的學
生,就會表現出易怒、暴躁等心理問題,那些高級神經弱的學生則表現得抑郁非常,很容易產生孤獨、焦慮心理。(2)生理因素。很多小學生在兒童時期就患有某些傳染性疾病比如腦炎、腦膜炎等,這些病癥的存在會對學生的腦神經組織造成嚴重的損害,嚴重造成學生的心理障礙,限制學生發展。
二、家庭環境
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隨著小學生年齡的增長,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正不斷減弱,但是學生在兒童時期所受到的家庭影響是一生都無法消除的。首先,家庭結構。家庭結構是指學生家庭的人口結構,它在學生的學習以及發展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相關研究表明,對于孩子來說,父母離婚給其帶來的影響或者說創傷僅次于死亡;其次,家庭氛圍。本文所說的家庭氛圍主要是指家庭的環境氣氛以及情調。只有有了和諧的家庭氣氛,兒童的行為發育才能得到良好發展。反之,學生就會形成膽怯、自私、嫉妒以及孤獨等心理,最終只能阻礙學生的發展;再次,教養方式。不同的家庭對學生會采用不同的教養方式,那些不當的教養方式不僅會容易使子女產生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不良人格特征,還會促發子女產生神經癥;最后,家長的榜樣作用。家長,更多時候是學生學習的目標以及方向,有時家庭中權威人物的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就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方式以及心理健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