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莉
摘 要: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兩個重點內容,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實施讀寫結合模式,不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還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模式實踐進行策略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模式
閱讀是非常重要的語文教學的一個內容,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漢字的學習量還不是很多,在進行閱讀教學和訓練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培養其閱讀能力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其綜合能力的提升。而讀寫結合模式是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讓他們更加熟練字詞句的應用,進而促進語文綜合水平的提高。本文圍繞這一模式展開討論,分析讀寫結合模式的重要意義以及實踐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讀寫結合模式的實踐意義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是為了提高學生對字詞句的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其對語言的敏感性。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就非常重視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而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對于閱讀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事實上合理地安排寫作的教學過程,是對閱讀進行反思的過程,通過寫作訓練能夠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而反過來閱讀訓練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技巧。特別是小學生正處在一個認知養成的初期,寫作以及閱讀方式的結合也有著非常好的實際效果,兩者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在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讓學生充分理解文章并且能夠通過寫作來檢驗和訓練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例如,可以采取分段落總結的方法,實時地將兩種能力的培養相結合,及時鍛煉學生在閱讀中的總結歸納能力,但是需要保持閱讀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模式的實踐策略
1.歸納總結,讀后感寫作
讀后感是學生在閱讀完文章或者書籍后有感而發,將自己的看法記錄下來的寫作形式。因此,讀后感是在充分理解文章和書籍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語言抒發感想和情緒的過程,可以說這是對閱讀內容的濃縮和提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般會反復閱讀文章的內容,然后結合文章來完成讀后感的寫作過程,有著一定的訓練量。為了保證學習的效率,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方法指導,幫助其完成讀后感的寫作。例如,在小學語文六年級《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閱讀和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閱讀方式和技巧完成閱讀過程,通過泛讀、帶讀、精讀幾種形式保證基本的閱讀質量,為讀后感寫作提供基礎,并將本文寫作的時代背景和主人公進行介紹,然后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集思廣益,并布置讀后感的要求。
2.理解課文,仿寫寫作
閱讀教學的過程必須結合教學大綱來展開,即通過閱讀教學理解教材中作者的寫作方式和思想,其本質就是通過閱讀教學提高寫作能力的過程。因此,閱讀教學的過程應該遵循深入淺出的原則,讓學生充分理解作者的表現方式和寫作手法,然后有目的地進行模
仿,例如,《火燒云》中就運用了大量的擬人、排比的寫作手法,因此可以有意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要求文章中必須用到一定的擬人和排比的手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技巧。再比如,學習《夾竹桃》的時候,作者采用了辯證的思想進行了描寫,將月光下的夾竹桃完美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而這種以人或物為主題的文章寫作就可以充分借鑒這篇文章,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描寫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動物或者雕塑等。結合文章的寫作方式進行仿寫,但是要注意仿寫不是抄襲,要注意寫作的真情實感,做到形式仿寫,內容創新。首先在課文閱讀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生掌握閱讀詞句,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比如,在進行文章學習的時候,則可以實施相應的練說訓練,鍛煉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概括能力,同時學會深入語境來進行詞語和句子理解,掌握其所表述的深層次含義。
3.感悟生活,日記寫作
日記是用來記述一天中發生的故事,我們常說日記說白了就是流水賬,好像與閱讀訓練不太沾邊,但實際上作為個人生活的記述,日記有著一定的寫作自由度,教師可以通過閱讀過程讓學生學習大量的句式、詞匯,并在日記中運用這些詞匯,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日記不應該只是記錄生活的,更加需要對生活進行感悟,因此,可以通過閱讀訓練來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將寫作和閱讀與真實的生活相結合還能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例如,在學習《黃山奇松》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精煉的描寫,例如,“挺秀”“逶迤”“枝干盤曲”等,這些都是非常精煉而且優秀的詞匯,可以讓學生學習這種精煉的表達手法,在進行日記寫作的時候,可以大膽地應用和創新,創造閱讀—體驗—感悟新型的寫作模式,完成閱讀教學的終極目的。例如,在《鳥語》一文學習后,在閱讀之前,可以讓學生首先對生活中動物習性規律有所了解,在學生的不斷觀察中,開拓自己的視閾,之后由老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動物習性總結,以此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相應的素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將不同的文章體裁灌輸給學生,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自然也就能夠不斷引起學生的寫作欲望,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4.展開現象,續寫和擴寫
續寫是一個思維發散的過程,特別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可以抽取幾篇較好的題材,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將文章的情節進行延伸,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對文章進行續寫。例如,在進行《裝滿昆蟲的衣袋》的學習中,法布爾在幼年時期經常會搜集一些貝殼和彩色的故事,盡管遭到了父母的責罵但是仍然保持著對昆蟲濃厚的興趣,仍然會在放鴨子的時候研究昆蟲。教師可以對文章進行介紹,讓學生完成續寫。擴寫是將一個短的故事或者文章進行擴充,要求在原有的結構基礎上進行創作,例如,針對《清明》就可以布置一定的擴寫訓練,教師通過較大篇幅的詩詞鑒賞為學生分析其結構,并讓學生完成擴寫的過程,例如,可以讓學生描寫清明時節的雨以及作者和牧童見面的場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表達技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不同年級的學生閱讀訓練的方式也不同。教師應善于觀察,從課文以及閱讀素材中發掘與讀寫結合模式有關的教學內容,然后通過教學安排和設計積極引導學生完成讀寫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伏鳳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9):93-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