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娟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潛在的精妙之處,如果教師能細心尋求,深入鉆研,精心設計,便會使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美的環境,實現美的創造。
一、巧設情境之美
1.巧設課堂環境,營造教學氛圍
濃郁的教學氛圍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如對于桌椅的擺放可隨時進行不同的調換,有時可是列隊式的,或是作坊式的,長龍式的等等,讓學生時常有新鮮感。如在《辦年貨》一課中,我把教室內外布置成“家”的模式,學生擺脫桌椅的束縛,選擇自己喜歡的“家”的一角,結伴在《新年好》的音樂聲中愉快地進行創作活動,他們有的在“廚房”里做點心,有的在“家門口”掛春聯,有的在“客廳”里準備新衣裳,把整堂課營造的新年氛圍推向最高潮。
2.巧設教學情境,優化課堂教學
生動形象的情境是孕育情感的土壤。在教學中如能充分注意到這一點,精心設計一些游戲情境、音樂情境和故事情境,盡可能創設與優化教育情境,使學生聞其聲、觀其形、入其境,觸景生情,便有可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如在《紙卷造型》一課中,我把紙卷設計成牛、籬笆等造型布置在展臺上,引導學生進入為牛先生過生日的情境,激起學生幫牛先生請客人的愿望,這種生動活潑的場面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設計紙卷造型的愿望油然而生,他們沉浸于新、美、趣的氛圍中,學習美術成了一種無窮的享受。在評價時,學生感受著用雙手為他人創造幸福是多么愉快的事。
二、追求語言之美
在課堂教學中,語言是架起“教”與“學”的橋梁。教師優美的語言能使學生“耳醉其言,心醉其情”,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神游在優美的課堂教學之中。因此,在美術課堂中,教師應注意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追求語言的“精”與“情”。在對低年級學生教學時,我用形象化的比喻、比較、舉例等方式來提示知識的要領和內涵。如在《手印指印變變變》一課中,我瑯瑯唱起了順口溜:我有一雙小胖手,你有樹葉和橡皮,蘸點顏色印紙上,彩色印紋真美麗!對高年級學生授課時,就增加些哲理、抽象化的表述。
三、展現創造之美
1.啟發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美術創作的關鍵。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促進學生開展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維操作,使他們展現具有個性的創意。如通過“一題多畫,一畫多變”的形式,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從聯想中求異,從觀察中求異,從欣賞中求異,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如教一年級學生認識線條時,如果只是教他們平淡的橫豎直線,學生會感到淡然無味,心想那不就是一根簡單的線嗎?這時我改變訓練模式,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蜜蜂飛舞時會是怎樣的路線呢?并配上蜜蜂飛舞時的嗡嗡聲,這樣學生盡情地自由畫線,一瞬間螺旋形的線和像電流似的斷斷續續的線躍然紙上,學生情緒高漲,在創造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2.激發創造能力
學生創造的過程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是一個智慧閃爍的過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實現創造,我在課堂教學中,注意給學生自由創作的空間,使其盡情發揮創造力。例如,在《畫汗衫》一課,我讓學生欣賞大師的時裝作品和了解服飾的審美特點,并舉行了一個服裝表演比賽,使學生參與服裝的設計過程。這種現場設計與表演使他們親身體驗了集體創作成功的喜悅。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喜歡創造、學會創造和實現創造的過程,當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到快樂,體驗到成功,那么創造之美也就得以實現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