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琦

[摘要]二胡的弦武,是指二胡簡譜中標明內外弦的首調唱名,如:do-sol弦式或so1-re弦式。在二胡演奏的眾多表現手段中,弦式是較為重要的一類。在不同體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和不同時代的二胡音樂作品中,弦式不僅是根據音樂調式、音樂色彩來運用相應的弦法,而且還是體現作品的音樂風格和審美取向的重要音樂表現手段之一。同時,弦式對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體現為它可以充分發揮二胡的調式空弦音的特色和演奏技法,通過恰當的弦式來塑造相適應的音樂風格和音樂形象。
[關鍵詞]弦式 調式 調性 音樂表現
二胡弦式的運用與音樂調式、調性呈一致性,它具有獨特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和特色。每一種弦式都有獨特的藝術表現色彩,因此,不同的弦式表現的音樂風格也具有不同的內容。演奏者要對作品中的音樂形象有著深刻的理解,就要清楚認識到作曲家使用不同的弦式所表達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樣才有助于演奏者把作品的音樂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二胡弦式與調式、調性的關系
二胡的弦式,是指二胡簡譜中標明內外弦定弦五度的首調唱名,通常以固定音高(d1、al)定弦。在不同體裁的二胡音樂作品中,二胡常用的弦式大多根據音樂調式、音樂色彩、音樂風格來運用相應的弦式。這一點在風格各異的樂曲中,可以在音樂形態上得到具體的體現和驗證。
(一)弦式與調式的關系
根據傳統的演奏習慣,各種弦式的空弦音多為旋律的調式主音,尤其是內弦的空弦音。也就是說二胡弦式常常根據音樂調式、調性特點,將主音或屬音定在空弦的內、外弦上。
江南絲竹多為小工調(D調),故常用do、sol弦,如《行街》、《三六》、《小霓裳》。劉天華創作的《閑居吟》是一首宮調式樂曲,調性明朗,所以二胡弦式也使用do、sol弦(D調),調式主音do應用于內弦。徵調式的旋律也常用do sol弦的弦式來表現,如《中花六板》、《二泉映月》等。
《山村變了樣》是一首商調式樂曲,屬于小調性質,所以二胡弦式使用的是re、la弦(C調)。《江河水》第一段為羽調式,屬音re音,弦式是mi、Sl弦(降B調);第二段轉商調式,屬音re音,為re、la弦(C調)。
如果用sol、re弦演奏時,多為徵調式樂曲,如《郿鄠調》、《三門峽暢想曲》等。其次,宮調式的旋律也多用此弦法演奏,如《花鼓調》、《病中吟》等。羽調式也偶有用此弦式的,如《燭影搖紅》等。廣東音樂中的《雨打芭蕉》、《旱天雷》的弦法也是sol、re弦。
如果用la、mi弦演奏的,多為羽調式樂曲,如《拉駱駝》、《賽馬》等。其次為宮調式樂曲,如《北京有個金太陽》。徵調式則較少見,如《漢宮秋月》等。
新中國成立后,二胡弦式有了很大的發展,樂曲常常由單一弦式向多種弦式轉變。如劉天華創作的《光明行》首次使用變換空弦法,由功能性很強的五度關系轉調D調(do、sol弦)和G調(sol、re弦),調性明朗,音區轉換具有很豐富的色彩。80年代后,出現二胡敘事曲、二胡協奏曲這一新題材,二胡的弦式使用也有所變化,打破了傳統二胡樂曲單一調性的表現模式。如:二胡協奏曲《紅梅隨想曲》中,作曲家使用了四種弦法:c調sol、re弦,C調re、la弦,D調do、sol弦,降B調mi、Sl弦,使音樂變化大、起伏多,色彩新穎,對比鮮明。
不同的弦式表現出來的音樂風格也是不盡相同的。從二胡弦式的發展道路來看,大多弦法根據音樂調式和音樂風格特征來確立。
(二)弦式與調性的關系
如上文所述,弦式的實際運用,常和樂曲和旋律的調式相匹配。但隨著二胡音樂創作的發展,樂思展開更加充分、樂曲結構逐漸龐大,音樂風格更加多元,因此調性轉換更加頻繁。在同一作品中,很多時候“從一而終”式的弦式已經難以滿足音樂表現的需要。另外,因為民族管弦樂隊編制中合奏的需要,二胡的弦式也經常需要隨著不同作品配器的要求改變。
在民族管弦樂合奏、器樂伴奏中,二胡的定音一般固定在t11和al。根據實際的調性需要,時常要做改動,如:D調用do、sol弦、G調用sol、re弦、F調用la、mi弦、C調用re、la弦、降B調用mi、Sl弦、A調用fa、do弦,等等。
如何更加合適地運用二胡的不同弦式,還有取決于樂曲的音域和樂曲的最低音,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比如《江河水》,本該用作適合表現羽調式的la、mi弦,但由于這首樂曲中的mi、Sl兩個音很突出,這兩個音的強調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加深表現了人民的疾苦悲憤之情,恰巧這個mi又是樂曲的最低音,多以選用mi、Si弦是比用la、mi弦還要恰當的。
由此可見,二胡弦式的應用與音樂調式、調性呈一致性,它具有獨特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和特色。每一種弦式都有獨特的藝術表現色彩,因此,不同的弦式所塑造的音樂形象也具有不同的內容。演奏者要對作品中的音樂形象有著深刻的理解,就要清楚認識到作曲家使用不同的弦式所表達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樣才有助于演奏者把作品的音樂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不同弦式的組合方式
在同一首二胡作品中,變換不同的弦式來表現復雜的樂思,在近年來的創作中已經形成了一種趨勢。從二胡音樂作品的幾個實例來分析,不難得出,不同的弦式的組合方式大致可分為:對比式、再現式和交替式。
(一)對比式
對比式的弦式是指在同一作品中,出現兩種弦式的并置。
如王國潼的《懷鄉曲》。樂曲根據流行于海峽兩岸的歌仔戲曲牌《哭調子》、《七七調》為素材創作,以抒發臺灣同胞對祖國母親的思念之情。樂曲分為三段,第一段、第二段的弦式是mi、Si弦,情緒熾熱、激動。轉到第三段時,情緒激憤,轉到原調的屬調,因此弦式也改用la、mi弦。配合旋律線的起伏發展,表現臺灣同胞渴望祖國統一的迫切心情和堅定信念。
(二)再現式
配合具體作品的曲式結構,再現式的弦式,常用于再現式的三部曲式中,即配合第三段主題的再現,重復使用第一段旋律的弦式。
這種弦式組合方式最為常見,比如《翻身歌》、《江河水》(降B-C-降B)、《在草原上》等等。
(三)交替式
交替式弦式應用于具有一定展開性,且多段結構的二胡作品。即根據樂曲在多個段落的展開,和不同音樂形象的逐一呈現,而交替使用多種弦式。如《三門峽暢想曲》這一作品,整體分為引子和六個段落。全曲在多種弦式的組合中,貫穿應用同主音的羽、徵、角、宮等調式變化,形成獨特的風格。
此外,還有《戰馬奔騰》的弦式的使用,也復合交替式的原則。樂曲以sol、re弦的弦式表現邊防戰士的堅定步伐和氣宇軒昂的精神面貌,以la、mi弦的弦式表現鐵騎神兵的英武主題,以mi、Si弦的弦式拉奏寬廣抒情的旋律以抒發戰士對草原的贊美和熱愛。不同的弦式交替使用,全面、完整地描繪了草原、戰馬、騎兵同處一幀的壯美畫面。
結語
二胡弦式的正確運用對于二胡創作、二胡演奏、二胡教學產生非常重要的意義。二胡的弦式具有獨特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和特色,多種二胡的弦式,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二胡表現風格,這也是二胡藝術表現中的特色之一。筆者相信,隨著二胡演奏藝術的不斷發展和二胡作品的不斷創新,將會促進二胡弦式的發展,也將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二胡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