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琰
[摘要]創造是藝術的生命,創造性思維是藝術創造的靈魂。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以提高教育者的創造力,提高藝術人才全面素質為最終目標的。“創造性思維素質開發”課程旨在對學生藝術創造能力的培養。此課程的目標是突破思維定勢的困擾,打破傳統和常規概念的束縛。在藝術領域中不能只滿足于被動的模仿和繼承,而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尋求創意,發現新思路,探索新形式的藝術信念。
[關鍵詞]現代舞 創造性思維 即興舞蹈 人才培養
隨著21世紀創意時代的到來,知識創新將成為未來社會文化的基礎核心,我國高等教育也正由傳統知識型向智力創新型轉變,其核心就是要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提高社會實踐能力。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世界宣言中指出,“應當把開發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的存在……教育的任務毫無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創造才能和創造潛力都能結出豐碩的果實”隨著國際社會創造教育的發展。我國在1998年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也明確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據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一、課程結構性缺失,必然難以造就優質的發展
全面的舞蹈藝術人才
縱觀我國高等舞蹈教育建立20多年來,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成績,但因深受舊蘇聯學院派以專業技術教學為核心的教育觀念和課程模式的影響,在大學的知識結構上,一些全面提升人才素質的課程至今仍為短缺。在舞蹈高等教育課程中,僅對編導系學生設有編創課程,而占人數最多比例最大的舞蹈表演系和教育系的學生,卻長期被忽略了對藝術創造力的培養和教育。創造是藝術的生命,創造性思維是藝術創造的靈魂。不論畢業生將從事社會的舞蹈表演工作、舞蹈教育工作、舞蹈編導工作都必需具備藝術創造能力,這是時代的要求。目前,課程結構性缺失,必然難以造就優質的發展全面的藝術人才。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以提高教育者的創造力,提高藝術人才全面素質為最終目標的。因為創造力是人的素質組成中最活躍、最具能動性、滲透性、擴散性的因素,它能夠帶動素質組成部分的同步健康發展。同時與專業的技術技能相比,具創造性素質和能力的人才,對于其個人的成長,影響將更為久遠,時效更長,作用更廣泛,甚至受益于一生。
如果舞蹈高等教育將創造性藝術人才的培養設為教育的重要任務,為舞蹈專業人才開設“創造性思維素質開發”課程,將其納入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我們舞蹈事業的高等教育(不論是從事哪個職業方向),不僅能練就學生的一身技術,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大腦智慧和藝術創造力,提高創造性的應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實踐能力。使他們成為推動藝術未來持續發展的棟梁之才,培養出具有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的新時代舞蹈事業的高等人才。
二、培養具仃獨立藝術人格,具有藝術創造個性的舞蹈藝術家
根據科學家論證“創作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種潛在的自然性能,創造潛力是可以通過科學教育和思維訓練不斷得到開發和提升的。”
“創造性思維素質開發”旨在對學生藝術創造能力的培養。此課程的目標是突破思維定勢的困擾,打破傳統和常規概念的束縛。在藝術領域中不能只滿足于被動的模仿和繼承,而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尋求創意,發現新思路,探索新形式的藝術信念。逐步樹立新穎、獨特、求異思維創新思維品質,不斷提升大腦的智慧和活力,從而使學生不僅能增強對現有知識的創造性應用能力。還具備對藝術的未知領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成為具有獨立藝術人格,具有藝術創造個性的藝術家。
本課程建構在舞蹈的肢體藝術語境之上,調動舞者對舞蹈本體的不斷探求和再創造,并結合美術、文學、戲劇、音樂等各類藝術形式為互動開發創意的手段,緊緊圍繞創新思維的六個思維特性,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機地組織五個方面的教學內容,進行自主性、體驗性、互動性、探索性的創造思維素質訓練。
創新思維的六個思想特征:1.對固有思維的突破性;2.思路上的新穎性3.視角上的多元性;4.時空上的開放性;5.程序上的非邏輯性材料;6.應用的綜合性。
五方面的教學內容:1.習慣性思維的突破與發散性思維的開發;2.人體運動的探索性開發;3.即興表演與創造的訓練;4.舞蹈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意;5.視覺媒體互動實驗。
教學方法創造性教學的重心放在學生身上,教師要向學生提供表現創造性的寬容、活躍、自由的教學環境。教師要做引導發散性思維的問題設計者,在學生反饋中不斷引發學生繼續探索的欲望,重視教學互動的過程體驗,重視學生創造潛能被激活后的智慧火花,教師必需及時給予鼓勵和點評。
三、拓寬形式載體,擺脫舞臺格式,涌現全新的創作元素和創意沖動
《創造性思維素質開發課程》適合于各專業方向的學生(表演專業、表教專業、舞蹈學專業、編導專業),是開發藝術創造力的素質訓練課,應作為舞蹈藝術的必修課程設立。
藝術創造的產生,常具有突破性、直覺性、偶發性、情景感應等即興反應特征。體現出藝術創造源于心智而非邏輯推理而成。對創意而言如果沒有方法任何想象中的創意都不可能實現,而如果沒有智慧這些創意的想法就不會產生。
即興課的內容和教學方式,均通過啟發、誘導、激活學生的思維、感官和心靈,將學生的創造意識、心靈欲望、身體的深層記憶、直覺的接受與反射自由的釋放出來。通過師生互動,學生的自主體驗過程,激發出學生探求未知世界的熱情,并使其產生結果,以增強學生藝術創造的自覺意識和個性化意識。
“可在任何環境下作舞”即是環境藝術創意課的目的。它將拓寬舞蹈表演形式的載體,擺脫框架式舞臺表演的格式,涌現全新的創作元素和創意沖動。它將舞蹈引進自然環境中、人文環境中、社會生活中。
與水、土、樹、日月共舞;與建筑、城廓、居室、自動電梯共構起舞。如此開闊宏大的創造空間與命題,改變著舞蹈原有的概念與功能,它以升騰為一種大視覺藝術和環境藝術。它的審美形式定位是:人與不同屬性的物質世界共融、同構、同步展開的表演藝術。它是舞蹈審美的一場革命,為舞蹈——人體藝術創造與表現開辟了新天地,使舞蹈進入了人類生活的各種視線中。
四、表演藝術已經開始遠遠超出了傳統模式視像與空問范疇
二十一世紀,數字科技和藝術已產生密切相關的聯動關系,為我們打開了想象與創造的另一天地。
數字媒體科技,成為藝術創作的手段、媒材和載體,快速地進入了舞蹈及其他藝術的創造表現形式中。如大型的實景藝術與媒體視像結合的景觀歌舞藝術表演;百老匯音樂劇的舞臺上多媒體科技的藝術設計所呈現出視覺空間的神奇變化;電視舞蹈作品使視覺藝術從實際存在變為虛擬,使每一個原本直接存活的都可移離為再現……等等。無不發生虛擬實景與真人之間的聯動與結合,每刻都在沖擊著我們的視覺感官,事實證明表演藝術已經開始遠遠超出了傳統模式的視像與空間的具體范疇。而走向跨越疆界的多元并置、共構或是抽象的時空、心理的某些存在形態。
在發展人體藝術的表演中,我們可以借助數字化媒材進行創作,運用電影錄像、數字攝影、聲光裝置、電腦編輯的多元語言,構成“異類合成”的新美學和新形式,邁向視覺藝術創造的新紀元。
五、構建現代舞教育教學創新型人才
現代舞學科自2010年作為獨立學科在北京舞蹈學院成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以現代舞表演為學科基礎的高等教育先河。現代舞學科的發展需要長期的過程,我們從基礎學科建設開始,逐步按照計劃,將現代舞教育中心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現代舞學科。現代舞教育中心的成立,標志整個中國現代舞教育的開始,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具有舞蹈教育新革命的現代意義。
北京舞蹈學院是培養高素質創造性現代舞教育教學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國家藝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要在新世紀的國際社會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必須培養大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藝術人才。必須堅持知識、能力、素質的辯證統一。構建現代舞教育教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按照社會主義藝術教育市場經濟和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拓寬專業口徑,調整、改造、重組現有專業,增強專業適應性。根據現代舞專業人才培養需要,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個性發展,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
結語: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國家化現代舞藝術人才
國際化的人才素質能力,除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能力外,還應當具有自學能力、創造能力;獲得信息和處理信息、傳遞信息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善于與別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組織管理能力。注重人才培養目標中所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三種結構,對學生創新能力和人文素質的培養以及區域文化選擇等問題,使其更具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
國際化現代舞專業人才拼的是綜合素質、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從現代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去合理安排課程設置和分量,改革課程設置、結構和內容,減少課程門類,拓寬專業口徑,增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用性。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正確處理文化理論課程與現代舞課程、實踐課程之間的關系,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國家化現代舞藝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