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從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國家財政提供了主要的收入來源,為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隨著對世界貿易組織的加入,國有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其中財務監管成為了企業管理的主要工作,它是確保國有企業長效發展的保證,那么現在就國有企業財務監管中存在的問題與弊端做以下討論,并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國有企業 財務監管 弊端
一、前言
財務管理是通過對企業資金運營及價值形態所進行全面的管理,它包含企業經營的每個方面,成為了企業實行可續發展的關鍵所在。財務監管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處于重要核心位置,是對企業制約性的重要體現。但是,目前在企業財務監管方面仍舊存有一定的弊端與風險,這些是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的因素,將這些因素進行改革與創新,對企業財務管理的整體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二、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及應用
財務管理通過對企業的資金籌集、使用、分配等財務活動進行管理。它是利用價值的形式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進行的管理。而經濟核算是財務管理中的一項工作,是衡量一個企業經濟效益的好壞,它的呈現也是通過生產階段中的消耗、占用和成果進行的,兩者有著密切的聯系。經濟核算主要是以資金、成本、收入等財務指標為所要研究的事務。
三、國有企業財務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就國家財政來說,國有企業是其重要財政來源,在經濟發展中占有主導地位。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前進,在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方面有越來越多問題出現。為了使企業避免受到損失,及時解決出現的新問題。具體問題表現如下:
(一)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1.內部控制機制及執行力不強。由于一些企業只對經濟效益給予關注,對于市場的取向全然不顧,這就造成了會計核算及賬務管理松懈;無視制度的建立,不能按照規章制度操作,對機制的建立,沒有執行力;要秉著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治理的原則,只有事前參與事中控制,將一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才能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對事后進行核查,通過總結經驗教訓、亡羊補牢,從源頭上減少錯誤的發生;領導對企業內部審計進行操控,外界利益影響審計審核,使得企業內部審計趨于形式化,影響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例如:浙江JY集團有限公司,為了逃脫或減少納稅,將所銷售和收取的貨款轉入到子公司名下,將發票名稱改為子公司的名稱,這個簡單案例就是通過轉移收入,漏繳稅收,充分體現出財務管理方面出現的問題。
2.企業財務人員配備不合理,分工不明確,工作職責不清晰,存在管理漏洞。出現經濟問題,相互推卸責任,偶爾出現爭權奪利現象,這些都是在財務管理中,人員配置不合理,職務的設立混亂造成的財務管理問題。
3.對真實的財務狀況進行隱藏,造成會計信息反映失真。有些國有企業為了對稅收進行逃避,將賬面的收入降低,成本提高,從而致使凈利潤降低,對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進行遮掩;或者是較大的人為因素,為了貪污公款,謀取私利,使企業出現虛假的會計信息,來掩蓋真實的賬務狀況;另外有的上市公司資金周轉不順暢,年末虧空過多,為了維護企業的良好形象,就會想方設法虛增利潤,造成會計信息失真。例如,美國安然公司曾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商品及服務于一體的公司,是全球的領先企業,他編制虛假會計信息,使得市場秩序被擾亂,最后造成破產。由此看出,會計信息失真所造成的危害很大。
(二)思想滯后,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1.陳舊的思想觀念,落后的管理方法與手段是制約著財務管理提高的大敵。很多企業財務管理對市場經濟的要求沒能適應,對時代改革沒能跟上前進步伐,沒有對風險存有防范意識,使得思想意識、經營理念及財務管理方式還始終保持著傳統的經濟模式中,缺乏勇于創新的意識、開拓進取的精神。除此以外,許多財務人員工作態度不端正,麻痹大意,沒有較強的業務能力,使得工作造成失誤,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2.國有企業改革不到位。在新的改革目標的基礎上,國有企業根據新目標進行的改革及制度的建立,但是怎樣在新環境、新制度下如何落實財務管理工作,卻沒有明確的做法,未能將政府職能與國有企業進行各自分開,企業對本職工作弄不清楚,而政府卻分不清哪些事務屬于他的職責范圍之內的,造成職能混亂的現象。分不清自己的工作職能,對于財務管理來說,阻礙了其正確的發展道路。但對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財務管理應當是怎樣的,卻未能勾畫出基本的輪廓。
(三)資金管理不善
1.對于資金流向失去控制。企業缺乏詳盡的資金使用制度,對資金的啟用有較強的隨意性,缺乏科學合理的投資,使得資金失去控制,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對事前沒有預防,并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辦法,使得賬務凌亂,資金流向不明,對維持日后經營只能靠借貸還款,入不敷出,嚴重的體外循環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負擔。有的企業對投資,決策性較為隨意,對于融資情況、對外擔保、利潤分配等重大決策掌握不全,從而作假賬、虛報利潤現象的發生對公司的利益有著很大的影響。
2.長期依附于政府的國有企業,沒有較強的管理意識,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及資產損失。造成這種損失的原因主要是:第一,資金使用不符合要求,未能根據實際的需求量,對物品及材料進行購置,造成盲目購置,或者是購買后放置不使用,直到報廢,這些都是資源浪費的表現。第二,設備利用率較低。第三,管理不善。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盲目投資,擅自擔保,使企業造成經濟損失。
四、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應采取的措施
(一)緊跟改革的腳步
為了使國有企業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強有力的競爭環境及風險,那么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不依靠于政府,有自主的產權及經營權的新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國家可根據經濟發展模式及環境,對國有企業可進行宏觀調控和管理,做好指導與監督作用。
(二)充分發揮部門職能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為了使國有企業的財務部門可以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那么就要使財務部門充分發揮它的部門職能,對賬務進行監督與控制,對進一步提高資產、成本及利潤等財務方面的管理水平、對財務分析能力、對企業發展預測分析能力等。為了使國有企業健康發展,對企業發展趨勢進行合理分析是最重要的。根據企業的發展狀況,如何做到降低投資成本,提高利潤是最主要的。
(三)加強財務人員業務水平
國有企業的財務人員普遍存在業務不精、綜合素質低下的現象,要想使企業財務管理這項工作做到細致,適應經濟發展趨勢,那么加強財務人員業務水平,提高其綜合素質及加強會計隊伍建設是一項強而有效的措施。第一,在實際工作中,每個財務人員要根據規章制度進行操作;第二,對財務基礎工作要加強。例如,根據會計制度進行建賬,嚴格以會計憑證作為記賬依據;第三加強財務人員培訓工作,不僅是業務知識的培訓,還有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教育職工安心做好本職工作,培養其責任心,始終堅持以會計制度為指針的理念。
(四)國有企業的效益要依靠經營和管理來實現
倘若經營不善,就會沒有利潤可言;管理不善,就會造成資金流失,去向不明。想要使企業有良好的經濟效益,那么就要將經營與管理一起抓,對財務人員要培養資金管理意識,使每個員工都參與到資金管理工作中,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使員工能夠感受到切身的利益,并能更好的工作。以創效益為目的,以管理為著手點,群策群力,達到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五)根據市場需要,對投資項目進行調查與研究,降低投資風險
為了適應國內與國外的市場競爭,國有企業要做好內部控制及財務管理工作。第一,對于新產品及新設備的投資,我們要抓住人才,只有高素質的人才,才是企業獲得效益的法寶;第二,將企業多元化發展,將資金分項投資,顧名思義是建立多個發展項目,降低投資風險;第三,重點加強企業投資、籌資、融資等重要財務事項的管理與控制;第四,建立健全制度機制,企業要有很好的組織性與紀律性,來對工作進行監督與掌控,來確保資金安全。
五、結語
總之,就財務管理而言,在國有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與日俱增,只有用客觀的、科學的眼光去認識現狀和出現的問題,去考慮如何才能更為有效地改變與解決財務管理中的問題,使企業能夠可持續發展下去,改善財務狀況,才能使企業走向發展壯大之路。為了使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就要從根本上認識到財務工作的重要性,加強財務管理,對工作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及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從提高業務素質和道德修養入手,強化財務監管工作提高員工整體素質,使國有企業能夠在社會環境中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鑫.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研究[D].山東大學,2014.
[2]馬建威.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績效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
[3]唐曉玉.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3.
作者簡介:劉征(1972-),女,漢族,山東萊陽人,大學專科學歷,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企業財務管理,稅收籌劃,信息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