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姝婷 李婉君

9月9日,飛思中國邀請澳大利亞藝術攝影師亞歷克西婭·辛克萊爾(Alexia Sinclair)來到北京,與媒體和影友進行面對面的分享與交流。在本刊2015年一月刊的異域擷英欄目中,曾經對這位攝影師進行過專訪:《亞歷克西婭·辛克萊爾:重現歷史的藝術》。此次分享會上,亞歷克西婭不但介紹了自己廣為人知的作品《十二貴婦》(The Regal Twelve)和《十二貴族》(The Royal Dozen)的創作經歷,還與觀眾分享了近期的攝影項目和自己獨特的藝術理念。
亞歷克西婭曾長期學習繪畫,她希望用攝影的方式,表現繪畫的意境和美感。在一些諸如發絲、花紋的細節上,她更是發揮自己的專長,在照片上進行數碼后期繪圖。在她的作品中,我們常看到拼貼、繪圖與攝影結合在一起,這令她的作品更像是一件藝術品。除此之外,亞歷克西婭對布景也相當細致用心,每組作品中人物的衣著、服飾和道具,都是她親自設計和動手制作的。對于亞歷克西婭來說,“攝影更像是繪畫的一種方式”。
你最著名的兩個系列是《十二貴婦》和《十二貴族》,這兩組作品創作方式有何不同?
《十二貴婦》是用膠片拍攝的,而從2008年的《十二貴族》開始,我便開始使用飛思數碼后背。之所以從膠片轉向數碼是因為我畫面的元素非常多,而用膠片拍攝時后期處理非常耗時耗力,以前,通常在拍攝結束之后需要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掃描底片。為了提高效率,我轉向了數碼相機。我近期創作的《走入暮光》(Into the gloaming)和《洛可可》(Rococo)系列,使用的是飛思的XF機身和IQ280數字后背。
你希望今后的攝影創作有何突破?
隨著互聯網發展,信息傳播節奏加快,這就要求攝影師改變以往比較緩慢的拍攝節奏,拍攝出更多作品并將其呈現于公眾視野。所以今后在進行創作時,我也會通過互聯網與公眾和媒體保持聯系,讓大家更多地了解我和我的作品。
相比一般商業攝影,我的拍攝包含大量個性化的創作元素。所以,在今后的拍攝中我會保持自己的創作方式與風格。未來幾個月,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繼續完成《走入暮光》和《洛可可》等系列。
(攝影師具體作品請參見個人網站alexiasinclai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