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湘和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鶴子初中
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探討
歐陽湘和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鶴子初中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它不僅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繼續學習奠定基礎,也為畢業生參加工作解決處理一些實際問題提供幫助。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初中入門抓起,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入手,從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如何優化初中化學教學呢?下面我就初中化學教學策略跟大家作一些探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若教師不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激昂、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給腦力帶來疲勞。”因此教師備課重點應放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挖掘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這一切入點上,通過創設問題情景、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等達到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目的。
(一)以生活為原型,創設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
化學是一門與生產、生活實際聯系廣泛而密切的學科,教學中密切聯系化學在尖端科技、環境保護、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中的發展和應用,可以使學生切身地感受到化學的奇妙,認識到化學科學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有力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進而促使其產生探索的欲望和創新的熱情。在生活中找到化學問題的原型,有利于學生從心理上拉近與化學知識的距離,樂于尋求生活問題的化學本質。
(二)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知識,讓學生積極主動發展
人的潛力是無窮的,特別是現在的學生,他們與世界的溝通途徑多種多樣,網絡、電視、書籍、報刊等等,特別是網絡為青少年提供了極為豐富的信息資源。青少年學生見多識廣,接受能力較強,看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相信學生,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文化”,發揮“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放開手讓學生主動發展。要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只有充分相信學生,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學生才會發表各種見解,才敢于將個性的主體力量充分地釋放。課堂上應積極誘導學生生發疑問,鼓勵學生思考提問,拓寬思維空間,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最大限度地挖掘潛能。
(三)發揮實驗教學的功能,激勵學生開展科學探究,培養科學精神
教學中要利用好實驗,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首先,要充分準備,做好演示實驗;其次,對實驗形式加以變通,增加實驗的探究性,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實驗能力;另外,要重視家庭小實驗和一些趣味實驗,實驗生活化、簡單化、微型化,是21世紀綠色化學的發展要求,教材中的家庭小實驗和趣味實驗布置給學生并跟上相應的監督反饋措施,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還可以適時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去探索新知識或解決疑難問題。
初中化學是啟蒙化學教育,要幫助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讓學生了解化學家對世界是怎樣想的,化學能回答那些問題。向學生展示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化學的重要性,使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文明和改善人們生活質量所做的巨大貢獻,以及化學面臨的種種責任。從而形成能從化學的視角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意識,具備一些化學基本觀念。
(一)微粒觀
現代化學是從道爾頓和分子、原子概念開始的,因此微粒觀是重要的化學觀念之一。它的主要內容包括:物質是由原子、分子、離子等基本微粒構成的,微粒很小,微粒是運動的,微粒間有間隙,微粒間存在著相互作用。教材中安排一系列有關微粒的知識,使學生通過不斷的學習循序漸進的建立起這一觀念。
(二)元素觀
元素觀是人類認識物質組成史上最早出現的觀念,雖然最初的元素觀與現代的元素觀已大相徑庭。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元素的種類不發生改變;按元素原子序數大小排列元素,元素的性質發生周期性變化(即元素周期表);通常條件下,化學元素不會轉化是整門化學科學的基礎。新教材先在第一單元對元素作了簡單的介紹,及至第三單元又較系統學習與元素有關的知識,初步形成元素觀。
(三)化學反應與能量觀
該觀念所包含的認識應該包括以下內容:化學反應無處不在,時時都在發生,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原子重新組成新物質,化學變化中質量守恒。化學反應在生成新物質的同時,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而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有的化學反應要放出熱量,即放熱反應,有的化學反應要吸收熱量,即吸熱反應。當今社會人類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學反應產生的。在眾多觀念中,化學反應與能量觀應該是最重要的。因為各種各樣的化學反應是化學的核心。
(四)化學的價值觀
“化學改變了世界”,就讓學生通過熟悉的、能夠理解的典型事例,使學生理解化學的重要作用,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學習化學,初步建立科學的化學價值觀。化學的科學價值觀包括:化學的兩面性和綠色化學觀。
化學的兩面性是指一方面隨著化學科學的發展,化學逐漸成為“人類進步的階梯”,它不斷創造出許多的新物質,為人們的生活創造了無數的便利;另一方面它也消滅了許多物種,以及對人類生存的環境造成種種危害。
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綠色化學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質,原料百分之百地轉變成產物,生產對環境友好的產品。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新課程實施中,課程與教學理念的變化必然要通過教學行為來實現,課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于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我們必須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優化教學設計,改進教學策略,促進學生主動的、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