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場場區規劃應本著因地制宜和科學飼養的要求,合理布局,統籌安排。肉牛場地面建筑物的配置應做到緊湊整齊,提高土地利用率,節約用水,整個生產過程便于防火滅病。
1.牛舍地面:以建材不同而分為黏土、三合土(石灰∶碎石∶黏土為1∶2∶4)、石地、磚地、木質地、水泥地面等。為了防滑,水泥地面應做成粗糙磨面或劃槽線,線槽坡向糞溝。
2.牛床:牛床是指每頭牛在牛舍中占有的面積。牛舍面積根據牛的種類、品種、數量和飼養方式而定。每頭牛所需舍內面積:肉牛4~4.5平方米,乳牛4.5~5平方米。牛床一般長為120~180厘米,寬為60~130厘米,可根據牛群不同類別適當調整。牛床過寬、過長,牛活動余地過大,牛的糞尿易排在牛床上,影響牛體衛生;過短、過窄會使牛體后軀臥入糞尿溝,且影響擠奶操作。牛床稍有坡度,便于排水,并在牛床后半部劃線防滑。
3.牛舍墻體:根據墻體的情況,可分為開放舍、半開放舍和封閉舍三種類型。封閉式牛舍:上有屋頂,四面有墻,并設有門、窗。開放式牛舍與半開放式牛舍三面有墻,一般南面無墻或只有半截墻。
4.屋頂與天棚:屋頂應具備防雨和保溫隔熱功能,同時也有利于通風換氣。擋雨層可用混凝土板、木板、陶瓦、石棉瓦、金屬板和油氈等制作。在擋雨層的下面,應鋪設保溫隔熱材料,常用的有玻璃絲、泡沫板和聚氨酯等保溫材料。牛舍高度(地面至天花板的高度),寒冷地區可適當低于南方地區。屋頂斜面呈45°。通常牛舍高度標準為2.4~2.8米。
5.牛舍大門:所有牛舍大門均應向外開,不應設臺階和門檻,以便牛自由出入。成年牛舍門寬2.0~2.2米,門高2.0~2.4米,每25頭牛需有一扇大門。犢牛舍門寬1.5米,門高2.0~2.2米,每25頭犢牛需有一扇大門。
6.舍窗:窗戶設在牛舍開間墻上,起到通風、采光、冬季保暖作用。在寒冷地區,北窗應少設,窗戶的面積也不宜過大。在溫暖的南方地區主要保證夏季通風,可適當多設窗戶和加大窗戶面積。以窗戶面積占總墻面積1/3~1/2為宜。舍窗臺距舍內地面距離1.2米以上,窗寬1.2~1.5米,窗高0.75~0.9米。
7.喂料通道和清糞通道:喂料通道寬度一般為1.2~1.5米。便于手推車運送草料,清糞通道同時是牛進出及擠奶工作的通道,其寬度要能滿足糞尿運輸工具的往返,并考慮擠奶工具的通行和停放。雙列對尾式牛舍:中間通道一般為1.6~2.0米,路面要有防滑的棱形槽線,以防牛出入時滑跌。雙列對頭式牛舍:清糞通道在牛舍的兩邊,寬度一般為1.2~1.5米即可,路面要向糞溝傾斜。
8.糞溝:設在牛床與通道之間,一般為明溝,溝寬30~32厘米,以板鍬放進溝內為宜,溝深3~10厘米,以免牛蹄滑入造成扭傷。溝底應有一定排水坡度。
9.飼槽:在牛床前面設置固定的通長食槽,食槽需堅固光滑,不透水,稍帶坡,以便清洗消毒。為適應牛舌采食的行為特點,槽底壁呈圓弧形為好,槽底高于牛床地面5~10厘米。
10.運動場:單列式牛舍應坐北朝南排列,所以運動場應設在牛舍的南面;雙列式牛舍應南北向排列,運動場設在牛舍的東西兩側,以利于采光。運動場地面應低于牛舍地面,并向外稍有傾斜,便于排水和保持干燥。
11.圍欄:牛舍內和運動場四周都應設有圍欄,其功能是將不同大小、不同性別和不同類型的牛相互隔離開,并限制在一定的活動范圍之內,以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和便于科學管理。圍欄高度以1.5米較為合適,材料可以是木柵欄、鐵絲網、鋼管等,注意圍欄必須牢固。
(江西 ? 劉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