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頂層設計”正式出爐,從根本上厘清了京津冀三地之間協同發展的關系;7月11日,中共北京市委通過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綱要〉的意見》,北京聚焦通州作為行政副中心的消息“塵埃落定”,通州成為加快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先行試驗區;7月31日,北京聯手張家口申冬奧成功,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再次邁出新的步伐。
7月31日晚6時,吉隆坡傳來喜訊,北京、張家口經過多輪角逐最終勝出,成為2022年冬奧會舉辦城市。
京張申奧成功,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冬季奧運會、殘奧會以及青年奧運會的國家,成為名副其實的“奧運大滿貫”舉辦國。
2008年,中國以自身的實力為世界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無與倫比的夏季奧運會,2022年,中國也必將能以負責任大國的姿態為世界呈現一場難忘的冬奧會,讓世界再一次認識美麗中國。
這是因為2022年冬奧會將由北京與張家口聯手舉辦,而且,是在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成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


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在進行申奧陳述時真誠向世界發出邀請:“請各位來體驗一屆充滿中國獨特文化韻味的冬奧會,一屆歡樂祥和的冬奧會,一屆安全、可靠的冬奧會。”
在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京張聯合申奧的成功,無疑再次成為推動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助推器,北京和張家口攜手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對接,也將為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提供一條捷徑。
申奧成功的消息已經令張家口的市民們興奮不已,張家口市農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長趙治海說:“申奧成功,我們將迎來世界各地的游客,全世界都會知道中國有個張家口?!?/p>
除此之外,趙治海最盼望的是通過與北京聯合申辦冬奧會,家鄉能乘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東風騰空而起。
“冰上項目主要在北京市內,雪上項目主要依托張家口崇禮縣和北京延慶縣,這兩個縣將是獲益最大的兩個地方?!眹野l改委城市中心學術委秘書長馮奎表示:“可以預見的是,冬奧會申辦成功,旅游產業、體育運動產業、基礎設施產業、可再生能源產業等將獲得政策支持以及市場助力,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p>
張家口市區距首都北京僅180公里,距天津港340公里,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重要的水源地被稱為北京的“后花園”。同時,張家口也是河北省經濟最不發達的地區,是人們戲稱的“環京津貧困帶”一員。
張家口市下轄的赤城縣、懷來縣雖然與首都北京的延慶縣、昌平區只有一山之隔,但兩地貧富懸殊大,當地人稱之為“一山隔開兩重天”。
赤城縣后城鎮的艾河灘村,離延慶縣城只有25公里,離赤城縣城則有60公里。艾河灘村370多口人,主要靠打工、種地、挖藥材和蘑菇謀生,年人均收入僅有約2000元。而隔山的延慶縣張山營鎮西大莊科村村民則靠護林工資、生態林補償款,以及村民分紅,人均年收入過萬元。
類似的情況在北京、天津與河北交界處的山區農村并不鮮見。京津冀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現象早就為政府和學界關注。16年前,城鄉規劃學家吳良鏞在《京津冀城鄉空間發展》報告中,將京津冀描繪為“發達的中心城市,落后的腹地”。
北京市與河北省張家口市聯手競逐冬奧會,對兩個城市來說是一個雙贏的結果。河北經貿大學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職副主任田學斌認為,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合辦大型賽事將是一條協同發展的捷徑。
田學斌說:“兩地聯合申辦冬奧,為河北尤其是張家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對張家口和河北的產業升級必將帶來促進作用。”
北京和張家口聯手辦冬奧會可以為冰雪運動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延伸產業鏈,為投資者提供商機。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包括滑雪在內的體育休閑產業受到熱烈追捧。北京的滑雪人口逐年攀升,北京周邊具備優良滑雪條件的區域受到國際投資客的青睞。
歷經10余年的發展,在張家口崇禮縣300余平方公里范圍內,已聚集了云頂、萬龍、長城嶺、多樂美地等多個知名雪場。2013年,全縣接待旅游總人數157.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總收入11億元。
申奧成功后,將承辦大部分雪上項目的崇禮知名度大增。在中國開辦滑雪咨詢公司的意大利人安德烈·科阿蒂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把滑雪當做一種生活方式,如果在中國能夠舉辦冬奧會,相信到崇禮來滑雪的人會更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著“雪域之都”稱號的崇禮,近些年“雪產業”發展迅猛。據媒體報道,崇禮縣四臺嘴鄉是崇禮滑雪場主要集中地之一,冬奧雪上項目賽場地的多個滑雪場均在這個鄉境內。
該鄉分為前溝、后溝。前溝以礦石開采為主,鼎盛時期,開采企業達20多家,一度曾是該鄉主要的稅源。隨著礦石價格的跌落以及環保壓力的增大,曾經的盛景已不復存在,目前礦山企業已基本關閉。
“申奧將再掀中國冰雪運動的高潮”。馮奎表示,張家口的旅游已有較好基礎,特色鮮明。比如崇禮已經是華北冬季旅游勝地,國家級滑雪運動基地;蔚縣是北京民俗文化生態休閑區;張北是自駕車休閑旅游目的地,草原風情及與皇家文化相融合的生態度假區等。
此外,受冬奧會的拉動,運動產業、基礎設施產業(包括鐵路、公路以及通航產業)等產業將得到大力發展。
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重要的交通設施,京張城際鐵路2014年底開工建設,建成后,兩地行車時間將從目前的四五個小時縮短至1小時之內。此外,張家口機場已投入運營,京蔚、京尚、京涿等高速公路建設加緊推進。所有這些交通設施建設,不僅能夠服務于可能到來的冬奧會,還能夠密切京津冀之間的經濟聯系。
此外,可再生新能源產業將獲得政策支持與市場助力,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張家口的優勢產業之一。
“壩上一場風,從春吹到冬”,這是張家口風能資源的真實寫照。張家口是我國華北地區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風能資源可開發量達 4000 萬千瓦以上,太陽能發電可開發量達 3000 萬千瓦以上。
7月29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河北省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作為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生態涵養區和國家規劃的新能源基地之一,張家口將借力奧運,通過大規模開發應用可再生能源,帶動示范區內外信息產業、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發展,促進河北省經濟轉型升級和綠色低碳發展。
《河北省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規劃》顯示,示范區以新能源、大數據、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2020年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達到15%左右,2030年達到30%左右。由此可見,以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集群成為經濟增長新支柱。
此次冬奧會,張家口市提出“綠色奧運、低碳奧運”的承辦理念,建設低碳奧運場館,以崇禮縣可再生能源電力作為奧運場館用電的主供電源,周邊縣區的電力作為輔助電源,實現奧林匹克中心和其他賽場用電 100%采用可再生能源。建設 4—6 座10萬平方米級以上的大型太陽能集中供熱站,實現奧運場館所有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熱。
此外,將沿G6高速公路兩側到崇禮冬奧會場址,打造“京張冬奧生態與光伏迎賓走廊”?!斑@一美麗的光伏風景走廊”目前已經吸引了協鑫新能源、億利資源、恒大等眾多企業的目光。風電方面,張家口已吸引了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等30多家大企業入駐,建成風電場77個。
“張家口多年的沉寂迎來了爆發的時刻,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冬奧會的舉辦,給張家口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如果能抓住,張家口將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币晃粎^域專家表示。
北京和張家口聯手申冬奧成功,是通過大型體育賽事,為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走出的一條捷徑,也為京津冀三地之間的功能定位做出了示范。
而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正是對于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作出的“頂層規劃”。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推動會議,就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安排部署。
8月23日,新華社播發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在規劃綱要中,最受矚目的無疑是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
規劃綱要明確,三省市定位分別為,北京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天津市“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河北省“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規劃綱要中,區域整體定位體現了三省市“一盤棋”的思想,突出了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相輔相成;三省市定位服從和服務于區域整體定位,增強整體性,符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需要。
從此前各地上報的“北京四中心、天津四中心、河北五中心”到如今定調的“北京四中心、天津一基地三區、河北一基地三區”,微妙的措辭調整,有著50多年的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發展問題研究經驗、75歲的中科院院士陸大道先生認為,這正是呼應“一核雙城”的新格局。
陸大道院士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協’是協調,‘同’就是同步。北京應該是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天津和河北要服從服務于大局。”
在規劃綱要起草過程中,天津照例上報了“北方經濟中心”的定位。但當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頂層規劃”出臺,將天津作為“北方經濟中心”的定位不再強調。
天津市環渤海經濟研究會顧問、天津師范大學濱海新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家祥近日在公開場合坦承,天津現在和今后一段時間內不能真正做到“北方經濟中心”。
他認為,以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為導向的改革將不斷深化,城市經濟作用的發揮越來越不取決于行政方式的指定,“目標遠大又難被認可的稱號還不如貼近優勢又自主奮斗的特色定位更為實際和可行。”

“多中心,等于無中心?!卑ɡ罴蚁樵趦鹊牟簧賹W者,都用這句話來解讀規劃綱要最終的變化。
幾十年來,圍繞著“北京和天津誰是經濟中心”的爭議,一直不絕于耳,此消彼長。尤其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后,國家決定在上海浦東建立新區,天津便一直要求在濱海建立同樣的新區。這一夢想在2006年成為現實。
沒過多久,國務院在批復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時,首次明確表示要將天津逐步建設成為北方經濟中心。相比1997年,中央對天津的定位表述為“環渤海地區中心”,“努力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無疑是更進一步。
與此同期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則只提了全國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而未提及經濟中心。“天津取代北京成為經濟中心”的提法,一時間成為主流,學界呼聲很高。
但在陸大道院士看來,經濟中心的概念很廣。北京目前第三產業比重超過70%,第二產業只占不到25%。北京建設以高端服務業為主體的經濟中心,恰恰可以減輕人口過度集中的壓力,因為論單位國民經濟增加值所需要的就業崗位,高端服務業僅僅是制造業和其他服務業的1/5~1/3。
換句話說,北京地區的人口規模過大,并不是首都北京經濟中心的功能帶來的。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去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視察北京時對北京核心功能的定位,此番延續到了規劃綱要中。
“四大中心沒提經濟中心,不是放棄經濟發展,而是放棄發展大而全的經濟體系,構建符合首都特點的高精尖經濟結構?!贝饲?,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李士祥也曾解釋,“這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沒有退就沒有進,退在前面,才能有進;退得堅決,才能進得更好?!?/p>
雖然北京沒有被賦予“經濟中心”的定位,但陸大道認為,國際交往中心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覆蓋這一內涵。
規劃綱要起草過程中,風向悄然轉變。最終的規劃綱要,對京津冀整體定位從“首都經濟圈”調整為“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這和陸大道課題組提出的核心觀點十分相近。
去年7月,由他領銜的課題組向國務院上報了一份《關于京津冀大城市群各部分功能定位及協同發展的建議》,其中明確提出將北京定位為以高端服務業為主體的國家經濟中心城市,天津則應為華北地區經濟中心城市。
陸大道重申,無論從全球產業分布、國家競爭力客觀發展的需要,還是目前北京已經形成的國際交流及總部經濟基礎,首都發展以高端服務業為主的“經濟中心”最符合國家利益。
“20年前,全球經濟網絡是‘地點空間’,現在是‘流的空間’。像紐約、東京、巴黎等資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金融流匯集的節點城市,就控制了全球?!标懘蟮缽娬{,在當今世界,處于世界性“流”的節點上并以高端服務業為主體的城市,對于國家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意義和地位,比相同級別的制造業大城市要重要得多。
“一個大城市的重要性不在于GDP多高,而在于企業對全球的控制能力、對地區的帶動能力?!标懘蟮揽隙ǖ卣f,“北京已經是這個地位了,它正在成為金融、商貿、高技術以及大規模研發、信息、中介等高端服務業的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