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懷 周德西
Point
農民工進城就業滿足了我國的城鎮化與工業化進程對于勞動力的需求。保障農民工群體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民工的市民化,對社會安全穩定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通過對農民工權益保障的重要意義,結合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民工權益保障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加強農民工權益保障的對策。
農民工是城市發展與建設的中堅力量,新型城鎮化的建設,離不開農民工群體的支持。而隨著城市農民工隊伍的逐漸龐大,如何促進實現農民工平穩有序的市民化,保障農民工群體的合法權益,是一個關系到社會安全穩定與影響到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問題。
農民工進城就業滿足了我國的城鎮化與工業化進程對于勞動力的需求。近幾年來,我國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農民工。然而在城鎮壞的進城當中,農民工的工資、醫療、社保以及子女教育等權益都無法得到切實有效的保障,現如今關于農民工權益保障的事件糾紛層出不窮,這也成為了現實的社會之痛。新城鎮化背景下,新生代的農民工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成為了社會重點關注的對象。新生代的農民工群體游離在城市與農村兩個區域當中,既難以融入城市,又不愿回到農村,這種生存狀況導致了農民工群體的正當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射虎責任意識無法表達,民主參與渠道狹窄。這種邊緣化的發展趨勢導致社會隔離與矛盾,對和諧社會的建設也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近幾年在國務院關于戶籍制度改革文件的引導之下,一些地方城市進行了戶籍改革,例如河北省等十多個省份逐漸取消農業戶口及非農業戶口的區別,統一為居民戶口。但實際的工作中也僅僅是戶籍登記上的改變,農民工的生活居住條件依然沒有得到重視,城鄉二元體制的差距仍然明顯。近年來,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道路并不順暢,一些農民工選擇返回農村,并且部分被征地的農民工仍然不愿意留在城市,因為在城市他們無法享受到全面的社會保障,并且同時也丟失了土地的穩固保障。一些愿意留在城市轉為城市戶口的農民工的出發點在于能夠在城市享受到城市居民、子女教育等的社會保障,因而只有在城市中享受到的福利待遇更多,最大程度保障農民工的利益,才能夠留住農民工。
究其原因,城鄉二元體制的延續是農民工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的根源。城鄉二元戶籍制度以及公共服務制度直接導致了農民工無法享有市民的平等待遇,使得用人單位忽視了對于農民工的勞動權益的保障。同時政府職能轉換的緩慢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雖然國家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戶籍改革工作,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對于戶籍改革提出需要考慮“合理”與“嚴格控制”,但由于城市資源等諸多因素限制,當前的戶籍制度改革并沒有重大的舉措。一些地方政府仍然以經濟建設為主,重視企業于投資者一方而忽視了農民工的權益保護。此外,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也是導致產生農民工權益保障問題的重要因素,線性的勞動保障法律對于勞動者權益進行了諸多的規定,但由于勞動執法體系不健全、監督力量薄弱以及對農民工群體特殊保護不足等原因,法律法規無法全面發揮作用。

1.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中小城市與城鎮有著穩定職業與住所、居住有一定年限的農民工,應當允許獲得城鎮戶口。而特大城市與大城市需要針對實際的情形,探索尋求能夠解決符合規定條件的農民工的戶籍問題,比如可以用居住證制度進行落后積分,農民工按照積分分期進行落戶;不同級別的積分享受不同層次的待遇福利,積極進行調節,逐步實現所有居民的同等待遇。
2.健全法律法規,加強監督
政府必須要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在法律與制度的層面上保障農民工與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企業必須要嚴格按照勞動法執行。地方政府應當切實強化農民工權益保障,加強政府執法監察的力度,提升工會對于農民工的覆蓋率;完善勞動爭議中的司法程序;加強對于農民工的法律援助;同時也要加強法律法規的宣傳,讓農民工具備自我保護的意識。
3.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必須要在社會融入機制上接納農民工。政府進行戶籍改革的同時,應當提升農民的社會福利待遇,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針對小城市與小城鎮,應當允許農民工落戶,享受與市民同等的待遇。首先應當做好輿論宣傳以及思想教育工作,消除對農民工的歧視心理,提升對于城市農民工的正面評價。其次也要建立健全接納農民工的融入機制,關心農民工的生活、工作、學習等方方面面;針對農民工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與宅基地使用權,可以具體設置一個過渡的時間,讓農民工有一個選擇的緩沖空間。
4.提升農民工自身力量
除了社會保障機制的完善,同時政府也要注重加強對農民工進行培訓教育,提升農民工的素質與自身力量。首先需要加強對農民工的職業技能教育和文化素質培養;其次,應當積極開展城市適應的相關教育,例如城市生活常識、法律基礎知識、公民基本權益保護等知識教育,改善農民工的價值觀,促進其更全面適應城市生活。